首页> 中文学位 >MBR-蠕虫床-化学除磷联合系统污水处理及膜污染菌群解析
【6h】

MBR-蠕虫床-化学除磷联合系统污水处理及膜污染菌群解析

代理获取

目录

第1章 绪论

1.2生物捕食污泥减量技术研究

1.3MBR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发展与现状

1.4MBR-蠕虫床联合系统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5课题研究意义与内容

第2章 实验与分析方法

2.1实验材料及设备

2.2实验装置及主要运行参数

2.3分析测试方法

2.4微生物菌群结构分析

第3章菌群分析

3.2MBR-蠕虫床联合系统COD处理效果及功能菌群分析

3.3MBR-蠕虫床联合系统氨氮处理效果及功能菌群分析

3.4MBR-蠕虫床联合系统中总磷处理效果分析

3.5本章小结

第4章MBR-蠕虫床联合系统膜污染控制及其与微生物菌群变化的关系

4.2 MBR-蠕虫床联合系统的膜污染特性研究

4.3MBR-蠕虫床联合系统污泥特性研究

4.4MBR-蠕虫床联合系统微生物菌群变化对膜污染的影响

4.5本章小结

第5章MBR-蠕虫床-化学除磷联合系统处理效能研究

5.2 MBR-蠕虫床-化学除磷联合系统污水处理效能研究

5.3MBR-蠕虫床-化学除磷联合系统污泥减量效能研究

5.4MBR-蠕虫床-化学除磷联合系统膜污染特性研究

5.5本章小结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声明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污水污泥的处理与处置显著增加污水处理成本,因此能够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实现污泥同步减量的水处理工艺备受关注。课题组在前期研究中将MBR剩余污泥排入蠕虫床,通过蠕虫的捕食作用实现了污泥的高效减量、污泥性质的改良和膜污染的有效控制。为进一步深入分析MBR-蠕虫床联合系统中污染物去除、膜污染控制机制与微生物菌群变化的关系,解决联合系统污泥减量的同时所引发的磷释放问题,本研究以MBR-蠕虫床为研究对象,考察城市污水在联合系统各单元的去除情况和功能菌群变化,解析污泥形态结构、污泥特性和微生物菌群变化对膜污染的影响,构建MBR-蠕虫床-化学除磷联合系统,明确其优化控制条件,实现污水中磷的高效去除。
  联合系统中污染物去除与微生物菌群变化关系的研究表明:蠕虫床的捕食与代谢过程导致联合系统中MBR的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4+-N)和总磷(TP)负荷分别增加0.8%、3.4%和11.3%,但联合系统中MBR对三者的去除率较传统MBR分别提高了2.0%、5.2%和1.7%,MBR-蠕虫床联合系统较传统MBR具有更高的污水处理效果;MBR-蠕虫床联合系统中,与蛋白质降解、碳水化合物转化和氨氧化有关的功能菌群得到了富集,其中Saprospiraceaebacterium、Klebsiella和Dechloromonas较传统MBR分别提高了4.0%、6.5%和5.9%,氨氧化菌(AOB)活性较传统MBR提高了11.6%。
  联合系统膜污染控制机制及其与微生物菌群变化关系的研究表明:与传统MBR相比,联合系统中污泥的沉降性提高了37.8%,污泥结构更加紧密,蛋白酶活性提高了19.1%,促进联合系统中关键膜污染物蛋白质的水解,使污泥混合液和泥饼层中胞外聚合物(EPS)中的蛋白质较传统MBR分别减少了33.6%和27.3%。同时,联合系统中的菌群与传统MBR相比,能大量分泌EPS或碳水化合物等胶体物质的Zoogloea、α-和β-proteobacteria分别降低了4.4%、2.3%和5.6%;可减缓膜污染的慢生菌Frankia、Clostridium和Actinomyces等提高了55.5%;可通过分泌蛋白质和多糖水解酶来降解可溶性微生物代谢产物(SMP)和EPS的Firmicutesbacterium、Flavobacterium和Chloroflexus分别提高了14.8%、8.3%和5.0%。综上,污泥结构、特性和菌群的变化使联合系统膜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其膜污染周期较传统MBR延长2.5倍以上。
  MBR-蠕虫床-化学除磷联合系统的构建及其运行效能的研究表明:化学除磷可使联合系统TP去除率达到20.8±3.3%,较MBR-蠕虫床提高19.6%,较传统MBR提高16.6%;化学除磷使蠕虫床中污泥的TP含量降低46.7%,酸性磷酸盐酶活性提高32.8%。通过化学除磷处理蠕虫床上清液及处理后的上清液回流至蠕虫床有效降低了蠕虫床上清液的COD和TP浓度,使MBR增加的COD和TP负荷分别减少了40%和72%,同时,化学除磷的加入降低了SMP中蛋白质和多糖浓度,增大了污泥絮体粒径,提高了污泥絮体的过滤性和脱水性,从而降低了化学除磷联合系统的膜污染速率。
  综上,MBR-蠕虫床-化学除磷联合系统实现了城市污水的高效处理与膜污染的有效控制,为生物捕食污泥减量技术与MBR的研究与应用提供了理论与技术支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