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哲学思考
【6h】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哲学思考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一、绪论

(一)研究综述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方法

二、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及重要性

(一)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

(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三、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哲学基础

(一)人与自然的内在统一

(二)主体和客体的辩证关系

(三)实践是人与自然对立统一的基础

(四)自然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四、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自然观的误区①

(二)认识观的局限

(三)实践观的失误

(四)价值观的缺失

五、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哲学思考

(一)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二)确定生态化的综合认知方向

(三)发挥政府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四)培育公众的生态价值观

结束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人类文明的发展先后经历了狩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生态文明。在每个阶段中,人类都创造了一系列的文明成果。然而,在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中,资源、环境、生态等问题也相继出现,使人类文明受到严峻的挑战。严峻的现实使人类重审人与自然的关系,反思传统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于是,人们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只有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传统观念,建立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文明观即生态文明观,才能更加有效地解决生态环境问题。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逐渐受到理论界的重视,其当代价值也日益显现出来。当前人与自然的关系失调,引起了中国政府极大的关注,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我国“五位一体”的战略布局,并确立为党的执政纲领。中国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了重要战略地位。马克思恩格斯的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思想,为当今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
  本文针对当前我国面临的生态环境现状,分析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基本观点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现实依据、具体途径作进一步的探讨。首先,从理论层面分析了马克思主义的生态哲学思想;其次,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从现实层面分析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从实践层面结合我国生态环境现状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哲学的思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