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其他>全国地学哲学委员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
全国地学哲学委员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

全国地学哲学委员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

  • 召开年:2013
  • 召开地:北京
  • 出版时间: 2013-08

主办单位:中国地质学会;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

会议文集:全国地学哲学委员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全选(0
  • 摘要: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是地学哲学研究课题中应有之意,地学哲学研究要为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等服务.地学哲学研究要促进与推动各地区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发展,根据各主体功能区的自身特点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严守耕地保护红线,推动资源利用方式的根本转变,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支持发展循环经济力量。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地质灾害防御能力服务;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建立刚性的评价机制和硬约束,将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
  • 摘要:党的十八大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的总体战略,中国人民建设生态文明的伟大实践蓬勃兴起.崛起的中国以"中国道路"影响世界,形成生态文明的世界话语权,以生态文明之光引领世界潮流.对新的地质时代的地球,需要关于地球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统一的研究,形成新的地学人文精神,以指导和制约地球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以指导和制约人类开发、利用和保护地球的实践,实现人类在地球上的持续生存。生态文明时代,地球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需要有新的模式,以便更好地发挥地学的生产力功能,为建设生态文明服务.
  • 摘要:目前我国生态环境污染已影响(甚至于威胁)到人民的基本生存.造成这一严重污染的认识误区是:片面和过度重视发展工业;接受了"全球化"思想的错误引导,我国已成为"世界工厂",也已成为"世界垃圾场";选择了走西方农业工业化的错误道路.应发展生态农业,结合当代绿色技术,解决食物自给自足问题。逐步减少对外开放的依赖度和有计划地降低工业发展速度.主从战略上调整,出台以创新为核心的产业政策,在人工智能、医疗科技、信息通信、3D打印、清洁能源等领域加大投入。总之,我国需要走发展生态社会的中国道路.
  • 摘要:从工业文明基础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渡到生态文明基础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使命.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到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做到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的根本转变;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地学哲学研究要以生态文明为指导,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智力支撑.
  • 摘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就是要既建设经济层面的生态文明,又建设经济层面不同阶段或环节的生态文明.前者是从空间维度来说的,即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各方面;后者是从时间维度来说的,即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全过程.前者可从经济发展理念、经济发展目标、经济发展方式、经济发展道路来理解;后者可通过生产中的生态文明建设、交换中的生态文明建设、分配中的生态文明建设、消费中的生态文明建设来体现.只有时间、空间这两个维度都"融入"好了,才是真正地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
  • 摘要:推进绿色矿山是建设生态文明战略的选择,发展绿色矿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建设绿色矿山、发展绿色矿业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出的矿业发展新理念和新思维,要高度重视矿政管理,完善技术创新机制,推动技术合作与交流,进一步落实企业责任,调整中央与地方资源税费,照顾矿区利益;矿产资源开发与利用要充分考虑地区的生态环境容量.
  • 摘要:矿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其可持续发展应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统领,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思考、研究和解决突出问题,不断转变发展方式,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在提高矿产资源保障能力的同时努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应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出台更多的政策措施,更大力度地支持和鼓励绿色矿山建设。进一步扩大试点工作范围,重视和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地质勘查单位、科研院所、高校和行业协会学会,是推动绿色矿山建设的重要技术支撑,要搭建平台、促进交流。合理引导,使企业主动考虑资源所在地政府和居民的利益诉求,努力探索构建和谐矿区,让企业所在地政府和居民积极支持依法开矿。
  • 摘要:地学哲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人地关系问题,而人地关系中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实现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本文阐述了在矿产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下,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运用地学哲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规律,指导矿产资源开发,实施绿色勘查,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应积极推进整装勘查,保护好生态环境,实现人地关系的协调发展。在开展矿产勘查评价时,要高度重视和同时开展对其共伴生矿产进行勘查,为综合开发和综合利用提供依据,避免发生生态灾难。重视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研究,避免地质灾害发生。要树立绿色勘查理念,增强勘查实施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意识,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努力减少勘查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 摘要:本文将地球文明放在地球(表层)系统(尤其是现代地球系统)演化的框架中加以考察.总体而言,地球表层系统演化过程是阶梯式上升的过程.地球文明是其进化(发展)的产物.工业文明已发展到一个新的分岔点即突变期,将要发生阶梯式升降.改变人类圈不合理结构是阶梯发展到生态文明的可能途径.要转变人类的需求模式,控制人口增长,减少物质需求,努力将人类的生态足迹控制在地球生物承载力范围之内。建设以太阳能为主要能源、物质循环及其形式递增为基础的技术圈,提高资源利用率。必须充分利用和发展全球电子通讯网络,形成具有全球意识的科学决策和管理,以及以发展研究人类圈与地球环境协调关系为基本内容的现代地球系统科学等。
  • 摘要:随着人口增长、经济社会发展与全球气候变迁,在21世纪上半叶我国将进入中度缺水国家行列,水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本文提出用三条红线控制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总量控制,以供定需,双向调节,维系水资源供需双方的动态平衡,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可持续发展的治水理念,重点分析了当前我国的水环境问题及其工程的有效性和总量控制,并提出了具体建议.提出建立协调性的国家水资源(水环境)委员会,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提倡水务统一管理体制,为城乡水管一体化提供便利条件。水务局与其他相关部门分工合作,才能实现水环境工程的科学规划、统筹实施和有效管理,从而让全国人民喝上好水,让子孙后代健康成长。
  • 摘要:本文论述海洋在我国发展现代化中的重要地位,强调不可忽视海洋的巨大空间、法律地位和潜力巨大的海洋资源及其规模,提出关于建设现代化海洋强国的五点建议,要建立健全海洋开发相关法律制度,重视海洋中丰富的自然资源。建议从上至下应动员全国各族人民,提高全民海洋忧患意识,增强维护“蓝色国土”权益的海洋观。制定国家层面的海洋发展战略、目标和措施。尽快设立全国性海洋发展基金,组建中国深海远洋资源开发股份(集团)公司,加快我国在国际海底区域的资源勘查和深海资源开发装备的研制进程,加快提高我国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环境的能力。要加大力度增强我国人民海军现代化建设。呼吁要大力推动我国十大涉海工程论证并尽快上马,对发展我国海洋经济、实施陆海统筹、落实循环经济政策,早日实现现代化,建设和谐中国和和谐世界,巩固海防都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 摘要:城镇化数量质量的提升,以及相关投资消费总量加大与投资质量增强,都需要生态系统的稳定与优化,更需要高度重视灾害链的预防和灾情转化.随着城镇化率的加速提升,灾害与灾害链问题必然逐步凸显,并与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国民经济运行质量的提升,紧密相连息息相关.生态经济系统的基本稳定和健康运转,在未来国民经济中必将显示极其重要的保障作用.而国民经济方式绿色转型与运行质量的保障,可以促进生态经济系统的恢复与建设.应将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推进循环经济模式作为城市生态系统与国民经济系统质量提升的重要对策依据,开展城市减灾避灾与经济发展总体规划的融合设计。要建立健全相关规制,探索宏观管理绿色范式与调控机制。构建一体化的城市系统危机管理模式,或统分结合管理模式。在经济、法律、技术层面促进城市生态系统的修复与防灾避灾。加强文化支持舆论监督,开展宣传教育并以信息化建设促进城市生态修复与国民经济运行的协调、统筹。
  • 摘要:当代社会,生态文明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革命,而生态文化作为一种新型文化正随着生态文明时代的到来而悄然兴起,并日益成为引领整个社会的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潮流.要基于生态平衡和和谐发展的理念,构建人和自然在精神和物质高度和谐的环境,实现生态文化和图书馆文化的交融,对于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建立和谐良好发展的生态学术氛围,为创新人才的脱颖而出,为学术大师的涌现提供无限的发展空间。应提升图书馆员素质,加大宣传力度,弘扬生态文化。加强生态文化的理论研究,积极开展绿色图书馆、绿色社区、绿色家庭等群众性绿色系列创建活动。引导人民群众不断强化生态环保意识。
  • 摘要:通过对金刚石晶体缺陷研究历史的回顾,强调了金刚石晶体缺陷研究的重要性,不仅影响到金刚石的物理性质,同时作为地幔重要的产物之一,也是研究金刚石产地及成因的重要研究要点.因此研究金刚石晶体氮缺陷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研究也发现,金刚石晶体缺陷浓度计算存在误差,因此提出了改善计算的方法,提高了数据的准确性.
  • 摘要:本文从文明与物质生产方式紧密相连出发,考察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文明的变迁;分析中国发展面临的环境污染与资源匮乏的"瓶颈"效应;提出如何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措施,要大力建设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特别是要借鉴发达国家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成功经验,建设一批生态产业研究实验基地.变革生产方式,走生态化发展的道路,发展循环经济。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运用可持续发展理论、循环经济与生态经济原理,统筹规划城乡、经济社会和人与自然的发展,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生态文明发展道路,努力实现省域范围的可持续发展。转变思维方式,深入开展生态文明理念的宣传、教育工作,建立生态化的国民经济体系。
  • 摘要:生态文明是延续工业技术及其文明的新文明,是建构生态主体的新文明,是关注"自然-社会"生态的新文明,是现实性与未来性相统一的新文明.对待生态文明要扬弃技术决定论的批判传统,秉承社会决定论的批判旨趣,实现生态文明论的批判转向.创建生态文明需要修正既存技术,建构生态技术体系,构建生态政治,为生态技术的发明、创新及其运行,为解决生产与生态环境的矛盾,为创建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提供制度和管理保障;通过政策引导和激励作用,在保证科学技术被应用于预防各种自然灾害,发展各种公共事业,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消除各种社会矛盾等方面,为建设良好的社会生态环境提供制度和管理保障。重建“生命共性”哲学理念,这种哲学理念将在意识和价值领域产生新的突破,它影响到生态技术的建构与运行以及生态文明的创建,成为建构生态技术和创建生态文明的理论基础。
  • 摘要:本文阐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和特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思路和路径选择.当前应尽快建立生态意识教育和宣传两大体系,加强引导,全面提高公众生态意识,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要根据《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推动各地区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节约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制定符合时代要求的政绩考核机制,强化法律法规制度的实施,加强环境监管,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通过生态文明建设,开辟中国特色的环境保护新道路,向世界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优越性,为人类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 摘要:哲学是一切理论和学术的思想核心,地学哲学是现代哲学的组成部分.生态经济是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地学哲学是生态文明建设和宣传的基础理论.地学哲学对于人类全面的、长远的行为决策具有指南针的意义。中华传统文化最大的优势是整体思维,《孙子兵法》较完整准确地推出社会系统论,维护道、天、地、将、法的和谐,是生态文明的本质.建议将地学哲学思想教育纳入干部培训教材.
  • 摘要:生态文明是以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环境平等、共同、持续发展为宗旨的文明发展方式,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以科学技术为手段,在以自然资源环境为对象创造和享受社会财富的同时,促进自然资源环境的循环、更新、稳定、持续发展,形成共生、包容、协调、统一的人地关系.生态文明建设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资源环境管理要服从于、服务于生态文明建设。要在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保障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要解决保障发展与保护资源环境的矛盾,通过生产价值与生产力价值平衡来实现。要进行资源环境调查,做好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工作,为调节生态价值与生产力价值平衡奠定科学基础。发挥国土规划调控功能,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改革资源环境产权制度,形成资源环境有偿使用和代际补偿制度,建立反映市场关系、资源环境稀缺程度的资源环境价格形成机制。依靠科技进步改善生态环境,改变自然旧有的平衡,建立一种螺旋式发展的自然的动态平衡,形成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 摘要:贯彻十八大对地质环境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必须加强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做好地质灾害防治、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地下水调查评价与监测监督、地热浅层地温能调查评价、地质文化和公园建设等方面的工作.以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为基础的地质环境工作,已经发展成为中央重视、社会需要、群众关注的一项社会性工作。在社会环境、生态环境系统中处于起支撑作用的基础地位,搞好生态文明建设,就要做好地质环境保护工作。
  • 摘要:开发矿业是一把双刃剑,本文通过若干绿色矿业开发的模范事例,提出要坚持唯物辩证法的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必须统筹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坚持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走绿色矿业的发展道路.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立生态补偿制度,建立市场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建立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和技术标准,通过政府引导和税费调节着力培育绿色矿业,推进矿产资源税费制度改革。
  • 摘要:城市产生的大量固态废弃物已对人类生存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如何加快"城市矿产"的开发利用,成为21世纪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一个严峻课题.结合湖北谷城建设再生资源园区的实践,阐述了该县打造全国"城市矿产"示范基地的策略与措施.当前,资源再生产业已成为全球发展最快的朝阳产业。谷城作为襄阳市域副中心城市,密切结合工业发展对资源的巨大需求,充分把握时代契机,运用政策和地域优势,发挥龙头企业的标杆作用,发展再生资源循环产业,建立起具有谷城特色的废铅、废铝、废钢铁和废塑料回收渠道和完备的物流支撑体系。同时,将区位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形成“废铅-再生铅-铅酸电池”、“废铝-再生铝-汽车铝铸件、铝制品”、“废钢铁-钢铁零部件”三条较为完善的废旧金属加工利用产业链条,发展循环经济体系。实施产学研相结合,开展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积极探索形成适合中部地区的“城市矿产”循环利用的管理模式和政策机制。
  • 摘要:当今的世界要求人们必须立足21世纪,用全球化视角、网络立体思维方式审时度势,纵横捭闺,开创未来.用三元论哲学思想审视3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之路,建设绿色的生态型社会成为我国发展的新方向、新模式.人力、资源、环境已成为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三大要素。提出以人力代替人口,贯彻“增强人口质量,提高人口素质”的方针。当前,政府国民在治理环境污染方面已经上下一条心,在经济转型中,大力支持绿色产业,大家都应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 摘要: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严重的国家之一.在改革开放政策和科学发展观指引下崛起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事业快速发展,在治理江河、国土整治、保护耕地、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改善生态环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生态修复是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事业的历史性突破,开发建设项目实施水土保持方案和"三同时"制度是水土保持事业的创新,实现了水土保持服务领域的大跨越.通过煤炭系统实施关停并转,合并重组,认真实施水土保持方案“三同时”制度。优化电力系统能源结构,降低火电比重,发展水电、风电、核电等清洁能源。以科技创新推动水保生态建设发展,在天然气管道、高铁、飞机场等工程建设中,重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落实节能减排,形成制度化管理。
  • 摘要:本文针对我国城市发展中的资源与环境瓶颈问题,提出在综合考虑城市地质、经济、社会、人文等因素的基础上,按照"人地合一"的原则开发地下空间资源.本文以北京市为例,阐述了按照协同利用、分层开发原则的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利用具体建议,研究结果对于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通过北京市地下空间利用的潜力、利用方向的分析表明,这种资源的开发不但受到城市基础地质条件的影响,还受到城市经济、人口、社会发展特征的左右。因此,按照“人地合一”的原则,适度、分层、分期的开发与利用地下空间资源,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这种新型国土资源的综合效益。但就具体实施而言,仍需要在城市地质体三维建模、城市地表与地下资源双三维评价的基础上,定量分析城市地下空间资源的数量、质量与利用模式,并结合城市人口与用地发展需求,给出更科学、合理、可操作的利用建议。
  • 摘要:阶梯式发展,是朱训同志提出的重要哲学思想,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和重要形式.生态文明及其建设体现出阶梯式发展特征,需要将其放在阶梯式发展视域下深入思考.提出了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阶梯式发展的新时代;分析了认识生态文明是一个阶梯式发展过程(从属地位—独立地位—主导地位),建设生态文明是一个阶梯式发展过程(生态小康—生态现代化—生态文明新时代);探讨了阶梯式发展理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作用,既要看到对立更要强调和谐,既要循序渐进又要促进飞跃,既要坚定信念又要百折不挠,既要实事求是又要理论创新.主动积极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生产方式,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按照非均衡发展理论,在具有良好发展条件的重点领域、重点产业、重点区域实现生态文明的重点突破。要积极推动生态省、生态市、生态县建设,最终建立一个绿色的、美丽的新中国。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实现阶梯式发展。
  • 摘要: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理念的重大进步,党的十八大做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地球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直接面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科学,既给予人们科学知识,同时也蕴含了丰富的哲学理念和巨大的文化魅力.生态文明建设召唤地学文化,发展地学文化,也需融入生态文明理念.应加强地学文化理论研究,建立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学科研究体系,开设专门课程,培养专门人才。注重地学文化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意义,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增强人们爱护自然环境的自律性,对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对地学文化资源进行整合,形成以地学知识为依托、以生态文明理念为先导、以高新技术为支撑的地学文化产业链和产业群。既服务于大众,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又创造了财富。
  • 摘要:通过简要追溯古今人类社会文明形态演化的历史进程,指出了近现代工业文明的利弊两重性;弘扬生态文明势必成为现今国际社会的共同需求;中共十七大、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依据世情与国情,集全党全民与中外仁人志士集体智慧之大成,因势利导、与时俱进,陆续做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一系列重大决策,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更绘制了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的宏伟蓝图;进而重点阐明了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指出应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完善自然资源监管体制,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要始终坚持党中央制定的以人为本、长期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同步推进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坚持走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与大力发展生态环保产业相结合之路,开发新能源、新技术、新工艺,加速提高我国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环境效益相结合的综合效益,为大幅度增强我国经济社会实力作出巨大贡献。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