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研究——中誉一期不良资产证券化案例分析
【6h】

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研究——中誉一期不良资产证券化案例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 创新点

2 不良资产证券化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不良资产证券化界定

2.2 不良资产证券化理论基础

2.3 证券定价方法概述

3 中誉一期不良资产支持证券的资产状况与交易机构

3.1 不良资产总体状况

3.2 不良资产支持证券交易机构分析

4 中誉一期不良资产支持证券信用增级分析

4.1 信用增级机制

4.2 触发机制

5 中誉一期不良资产支持证券定价分析

5.1 中誉一期定价模式分析

5.2 中誉一期定价检验

6 中誉一期不良资产支持证券风险分析

6.1 流动性风险分析

6.2 信用风险分析

6.3 利率风险分析

7 总结

7.1 研究结论

7.2 政策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我国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受到经济下行趋势的影响,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呈现“双升”的现象,给银行带来了巨大的经营风险。不良资产证券化是处理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累积的一种有效方式,能够实现不良资产出表,增加流动性,降低银行承担的风险。“中誉一期”产品的发行标志着2008年以来一度暂停的商业银行不良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正式重启,对提升银行贷款周转速度,化解金融市场“资产荒”,进一步支持国内实体经济发展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本文在参照了不良资产证券化相关文献和理论的基础上,以中国银行“中誉一期”不良资产证券化产品为例,从交易机构、信用增级方式、证券定价和风险分析四个方面进行研究,对产品的增级方式和交易机构进行了重点研究,得出的结论是:(1)案例产品在交易结构的设计上,采用了多种风险保障措施,对提升证券流动性和降低优先档的偿付风险起到了积极作用;(2)首次将外部增信手段纳入到产品结构设计当中,丰富了证券增级方式,有利于吸引投资者的加入;(3)产品定价仍然采用模拟估值配合招标竞价的方式对证券进行定价,无法反映产品的固有价值和特定风险。
  本文在借鉴“中誉一期”不良资产证券化产品的优势,以及在案例研究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市场体系建设、加快外部增级方式实践和加强评级体系独立性建设的建议,不仅弥补了现有文献的不足,还为我国不良资产证券化业务快速发展提供了参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