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后胚胎移植合适时间的探讨
【6h】

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后胚胎移植合适时间的探讨

代理获取

摘要

研究背景:随着宫腔镜检查技术在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中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不孕症患者被检出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病机制仍不明确,主要有以下几个推断:高表达的雌激素受体使子宫内膜过过增生,形成息肉;雌激素合成限速酶芳香化酶P450局部过度表达,使局部雌激素水平过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TGF)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在子宫内膜息肉组织中的高表达;子宫内膜局部组织细胞凋亡基因的过多表达导致局部内膜细胞凋亡障碍,不能如期脱落;遗传物质异常。而子宫内膜息肉导致不孕可能通过不规则子宫出血、长期子宫内膜慢性炎症反应、改变胚胎植入所需的微环境、阻碍精卵相遇、干扰胚胎着床等。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B超、诊断性刮宫、宫腔镜检查等都可以为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提供线索,而宫腔镜检查及对可疑病变直视下活检成为诊断的金标准。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是目前最好的处理办法。对于即将行胚胎移植的不孕症患者行息肉电切术可以显著提高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即试管婴儿的成功率。研究表明子宫内膜局部的机械损伤诱导的炎症反应可以介导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增加,提高妊娠率,但是在宫腔镜下息肉电切术后对子宫内膜造成电损伤是否能达到相同效果,而什么时间适合行胚胎移植才能获得最满意的IVF妊娠率,目前仍没有相关研究。
  研究目的:对于接受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的患者,探讨术后最佳的移植时间以获得最高的IVF-ET成功率。
  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2年12月于我院宫腔镜电切术后接受胚胎移植的321例患者,所有患者的息肉组织都进行了病理检测,将患者分成3组,第1组(G1)于术后1个月时移植(47例),第2组(G2)于术后2个月时移植(134例),第3组(G3)于术后3个月及3个月以上移植(140例),比较3组的妊娠结局。
  结果:共321例接受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后行胚胎移植,其妊娠结果是:G1临床妊娠31例,生化妊娠1例,自然流产5例,活产24例;G2临床妊娠77例,生化妊娠4例,自然流产8例,活产68例;G3临床妊娠29例,生化妊娠9例,自然流产5例,活产72例。其临床妊娠率分别为66%、57.5%、56.4%,活产率分别为51.1%、50.7%、51.4%,生化妊娠率2.1%、3%、6.4%,自然流产率分别为10.6%、6%、3.6%。3组的妊娠结局之间无显著差异性(P>0.1)。结论:接受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的不孕症患者,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在术后1个月后任意选择适合的胚胎移植时间。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