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突发公共事件的微博传播研究——以新浪微博对“什邡事件”的传播为例
【6h】

突发公共事件的微博传播研究——以新浪微博对“什邡事件”的传播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绪 论

1.1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1.3 相关理论研究现状及评述

1.4 本文研究方法及内容

第二章 突发公共事件和微博传播概述

2.1 突发公共事件概述

2.2 微博传播概述

第三章 突发公共事件的微博传播阶段划分——以“什邡事件”为例

3.1 突发公共事件微博传播的阶段划分

3.2 “什邡事件”在新浪微博中的传播阶段

3.3 新浪微博中“什邡事件”的传播阶段分析

第四章 新浪微博中“什邡事件”信息的传播要素

4.1 新浪微博中“什邡事件”信息传播的调查设计

4.2 新浪微博中“什邡事件”的传播用户

4.3 新浪微博中“什邡事件”传播用户的信息获取渠道

4.4 新浪微博中“什邡事件”的传播效果

4.5 新浪微博中“什邡事件”的信息传播内容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什邡事件”中新浪微博的信息扩散

5.1 新浪微博中“什邡事件”的信息传播路径

5.2 新浪微博中“什邡事件”的信息传播模式

5.3 新浪微博中“什邡事件”的信息扩散内部动力

第六章 政府在突发公共事件中的微博传播舆情应对策略

6.1 建立健全相关法律制度,提供制度保障

6.2 建立微博舆情监测指标,实现量化操作

6.3 重视政务微博的作用,以“疏”为主平等交流

6.4 从线上到线下,发挥不同媒体的优势作用

第七章 结论

7.1 本文主要研究成果

7.2 不足与局限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攻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我国正处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期,面临的矛盾错综复杂,随时随地都存在爆发各种突发公共事件的可能性。现阶段我国处于突发公共事件的多发期,且发生频率呈明显上升趋势。而近年来微博的迅速崛起,使之成为信息传播的“宠儿”,以微博信息传播为对象的研究也将成为研究者们关注的话题之一。突发公共事件在新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速度、广度,以及传播者参与程度和话语权力中心分布,都呈现出不同于以往传播时代的特点。本文以耗散结构理论、混沌理论、突变理论为理论基础,通过对案例的传播阶段、传播要素分析,以及传播效果量化的方式总结微博传播的特点,并据此提出政府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时,可利用微博采取的措施,主要研究内容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突发公共事件和微博传播的概述,包括我国目前突发公共事件现状、各要素的特征,和微博传播的功能与特征等。通过归纳突发公共事件和微博传播的基本情况介绍本文研究范围、研究背景等.
  第二部分为对突发公共事件的阶段划分、传播要素分析和信息扩散特征分析,通过以“什邡事件”为例介绍了阶段划分情况,对各阶段特征进行阐述,并以问卷调查和内容分析方法,结合小范围的深度访谈对新浪微博中“什邡事件”的5大要素进行调研,归纳其特征。在以上研究基础上分析“什邡事件”在新浪微博中的信息扩散路径、信息传播模式和信息扩散动力.
  第三部分为笔者提出的突发公共事件中微博传播的政府应对策略,阐述了微博舆情监测指标的制定和应用,以及其他相关应对措施。
  根据笔者的调查和研究,新浪微博中传播突发公共事件的用户以男性居多,年龄大多在18-45岁之间,受教育程度较高,普遍居住于一、二线城市中。这类用户乐于从微博中获取信息,也乐于在线下传播微博中所获取的信息。与传统媒体主要报道事实这一现象不同的是,突发公共事件相关的微博内容大多表达观点和倾向。在微博中,突发公共事件的相关信息主要以微博好友和系统推送方式传播,通过微博传播成舆情并参与事件发展的效果较强。
  在新浪微博中,突发公共事件呈现出去中心化“节点”传播的特点,没有绝对的意见领袖,但有其关键用户;也呈现出凝结式耗散的特点,信息在传播过程中不断由低到高升华,但这种升华过程是不断耗散的过程。这样的传播模式,源于突发方法事件在新浪微博中的碎片化信息聚合动力、节点动力和强弱连接互补动力。
  政府部门应设立相应指标进行在突发公共事件监测,建立健全相关政策法规,摆正姿态与微博用户沟通,重视线上线下媒体的结合,以期最大效应的为社会服务。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