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资源型区域生态安全问题研究——以山西省为例
【6h】

资源型区域生态安全问题研究——以山西省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恩格斯“自然观”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资源型区域相关理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1.2.3 生态安全问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1.2.4 资源型区域“资源诅咒”及其发展问题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文献研究法

1.3.2 比较分析法

1.3.3 学科交叉法

1.3.4 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1.3.5 历史逻辑相统一研究方法

1.4 主要工作和创新

1.5 论文的基本结构

第2章 理论依据与相关概念界定

2.1 恩格斯“自然观”的主要内容及基本特征分析

2.1.1 恩格斯“自然观”的主要内容

2.1.2 恩格斯“自然观”的基本特征

2.2 资源型区域的概念界定及发展特点

2.2.1 资源型区域的概念界定

2.2.2 资源型区域的发展特点

2.3 生态安全的相关概念、特点

2.3.1 生态安全的概念解读

2.3.2 生态安全问题的特点

2.4 小结

第3章 山西省生态安全问题及原因分析

3.1山西省存在的生态安全问题

3.1.1 地表沉降和塌陷

3.1.2 土壤污染严重

3.1.3 水污染严重

3.1.4 大气污染严重

3.1.5 森林覆盖率较低

3.2 山西省生态安全问题的原因分析

3.2.1 工业生产引发结构性污染

3.2.2 粗放式的经济增长积累的环境污染问题

3.2.3 环境监管执法能力欠缺

3.2.4 以公众为主体的生态安全意识不足

3.3 小结

第4章 恩格斯“自然观”对于解决山西省生态安全问题的重要价值

4.1理论价值

4.1.1 深化大众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思

4.1.2 加强对经典理论与真理回归的生态文化自信

4.1.3 为资源型区域生态安全问题的解决提供价值指引和理论自觉

4.2 现实价值

4.2.1 为资源型区域解决生态安全问题提供可持续发展思路

4.2.2 为资源型区域推进新能源革命指明方向

4.2.3 更好投身于资源型区域绿色发展、建设生态经济区的实践

4.3 小结

第5章 山西省生态安全构建的路径研究

5.1政府层面

5.1.1 加强并完善生态安全机制建设

5.1.2 持续发挥主体生态功能区的保护作用

5.1.3 落实生态补偿与修复工作

5.2 企业层面

5.2.1 深化行业达标治理

5.2.2 加强企业的生态保护责任意识

5.2.3 加大环保产业的技术创新

5.3 公众层面

5.3.1 转变消费模式并促进绿色消费

5.3.2 持续关注并参与环保普法的相关培训

5.3.3 构建“以人为本”的生态安全价值观

5.4 小结

结论与展望

1 结论

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它科研情况

展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