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台桧大痣小蜂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研究
【6h】

台桧大痣小蜂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1 绪论

1.1 大痣小蜂属的国内外研究概况

1.1.1 大痣小蜂属昆虫的形态特征

1.1.2 大痣小蜂属昆虫的生物学特性

1.1.3 大痣小蜂属种实害虫与球果发育间的关系及防治

1.2 研究大痣小蜂属昆虫的经济意义

1.3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4 研究地概况

1.4.1 调查地概况

1.4.2 台桧简介

1.5 研究内容

2 研究方法

2.1 分布区调查

2.2 危害率调查

2.3 生物学特性研究

2.4 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2.5 台桧大痣小蜂幼虫空间格局与抽样技术研究

2.6 挥发性物质研究

3 研究结果及分析

3.1 分布

3.2 危害

3.3 形态特征

3.3.1 雌成虫

3.3.2 雄成虫

3.3.3 幼虫

3.3.4 蛹

3.3.5 卵

3.4 生物学特性

3.4.1 生活史

3.4.2 生活习性

3.5 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3.5.1 发生危害与台桧球果发育的关系

3.5.2 发生与方位的关系

3.6 台桧大痣小蜂幼虫空间格局及抽样技术研究

3.6.1 样地调查结果

3.6.2 空间分布型的测定

3.7 球果挥发性物质与台桧大痣小蜂危害关系研究

4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图

展开▼

摘要

台桧大痣小蜂(Megastigmus formosana Roques et Pan)隶属膜翅目(Hymenoptera)细腰亚目(Apocrita)长尾小蜂科(Torymidae)大痣小蜂属(Megastigmus)。在丽江市,台桧大痣小蜂是一种危害性中等的种实害虫,完全在种子内发育,以幼虫取食台桧(Juniperus formosana)种子胚乳致使种实中空、丧失发芽能力,其危害贯穿球果、种子发育的始终,严重影响了台桧的育苗造林及天然更新。本文在云南省范围内对台桧大痣小蜂的分布、危害、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发生危害与台桧球果发育的关系、危害与台桧球果挥发性物质的关系、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从综合治理角度提出了合理的防治建议。
   2006~2008年对云南省的安宁、石林、陆良、丽江、宁蒗等台桧主要分布区进行了实地调查,台桧大痣小蜂的寄主只有台桧,主要分布在云南省的丽江、宁蒗,本研究以丽江市为基地进行,其球果被害率为32.17~48.36%,种子被害率为17.25~31.28%。
   通过室内饲养结合林间系统观察,掌握了台桧大痣小蜂的年生活史及各虫态的生物学习性。台桧大痣小蜂在丽江地区一年发生一代,以幼虫在种子内越冬。成虫6月上旬开始羽化,6月中旬为羽化盛期,雌蜂羽化当天即可交尾产卵。卵于6月中旬开始孵化,该蜂的幼虫期长达320d左右,12月上旬至翌年2月上旬为幼虫越冬期,5月上旬开始化蛹,蛹期24~28 d。
   根据不同月份的球果发育和生长状况,统计其球果的含水量,分析台桧大痣小蜂生长发育与台桧球果、种子发育和生长状况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台桧大痣小蜂种实害虫和其寄主已形成了一套完备的协同进化体系,这种害虫的发育与台桧球果或种子发育基本一致。
   在研究基地丽江台桧分布区调查了4块样地,采用聚集度指标法和回归分析法对台桧大痣小蜂幼虫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分析测定,并根据各回归模型建立了序贯抽样方程,计算出林间调查的理论抽样数。各聚集度指标均表明台桧大痣小蜂幼虫在林间的空间分布格局服从于聚集分布。Taylor幂法则、Iwao的m-m回归分析法、兰星平的m-v和La-m回归分析法也表明台桧大痣小蜂幼虫在林间呈聚集分布。
   2006年,采用XAD2吸附法和GC/MS法对台桧健康球果挥发性物质进行了收集和测定,并将台桧球果内挥发性物质组成与其伴生树种刺柏(Sabinachinensis)、垂枝香柏(Sabina pingii)、冷杉(Abies georgei)、云杉(Piceavlikiangensis)、高山柏(Sabina squamafa)等球果的挥发性物质成分进行比较。台桧球果中有14种挥发性物质的含量总是介于其余五种针叶树球果挥发性物质含量范围之间或与其中某种挥发性物质含量接近;台桧球果中主要挥发性物质α-蒎烯、月桂烯,其组成及比例与其余五种针叶树球果主要挥发性物质明显不同。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