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贵州大沙河保护区黑叶猴(Trachypithecus francoisi)生态学初步研究:活动习性、稀少行为及栖息地利用
【6h】

贵州大沙河保护区黑叶猴(Trachypithecus francoisi)生态学初步研究:活动习性、稀少行为及栖息地利用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1. 前言

1.1 叶猴的起源与演化

1.2 亚洲叶猴的分类

1.2.1 总的分类情况

1.2.2 Trachypithecus亚属的分类

1.2.3 黑叶猴的分类

1.3 亚洲叶猴的分布

1.3.1 叶猴属的分布

1.3.2 中国叶猴的分布

1.4 亚洲叶猴的研究概况

1.4.1 Semnopithecus亚属的生态学

1.4.2 Presbytis亚属的生态学

1.4.3 Trachypithecus亚属的生态学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2. 研究地概况及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及其分布

2.2 研究地概况

2.3 研究对象分布及研究地选择

2.4 研究方法

2.4.1 气候数据采集

2.4.2 研究群栖息地质量比较

2.4.3 行为采样方法

2.4.4 行为变量类型及定义

2.4.5 活动习性

2.4.6 稀少行为

2.4.7 栖息地利用

2.4.8 数据分析

3. 研究地气候与生境

3.1 研究地气候

3.2 各研究群栖息地概况

3.2.1 栖息地总体比较

3.2.2 HY群和XND群栖息地质量比较

3.3 各研究群受人为干扰程度

4. 活动习性

4.1 研究概况

4.2 研究结果

4.2.1 总活动时间分配

4.2.2 不同群体活动时间分配差异

4.2.3 活动时间分配的月变化

4.3 讨论

4.3.1 总活动时间分配

4.3.2 不同群体活动时间分配差异

4.3.3 活动时间分配的月变化

5. 黑叶猴的稀少行为

5.1 研究概况

5.2 研究结果

5.2.1 黑叶猴的利手行为

5.2.2 黑叶猴的拥抱行为

5.2.3 黑叶猴的叫声、舔岩和交配行为

5.3 讨论

5.3.1 黑叶猴的利手行为

5.3.2 黑叶猴的拥抱行为

5.3.3 黑叶猴的叫声、舔盐和爬跨行为

6. 栖息地利用

6.1 研究概况

6.2 研究结果

6.2.1 黑叶猴对基底的利用

6.2.2 黑叶猴对山体的垂直利用

6.3 讨论

7. 结论及保护建议

7.1 黑叶猴的生态学

7.2 大沙河保护区黑叶猴的保护现状

7.3 保护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展开▼

摘要

黑叶猴(Trachypithecus franqoisi)分布于中国广西、贵州和重庆的喀斯特石灰山中,系我国一级保护动物,但是由于长期以来缺乏数据以及基于十多年前所统计的数据,人们一直以为黑叶猴现在的数量还不少。在1988、1990和1994年,黑叶猴均被IUCN定为濒危类(EN)物种,而在1996和2000年,被修订为易危(VU)种。一个物种的濒危等级下降,说明这个物种生存状况有所改善,表现为生境得到恢复、分布区扩大和数量增加。但据熊金荣和龚石华2004年9月至2005年12月对广西黑叶猴的调查数据,如今广西境内的黑叶猴仅有33-38群,约232-337只。由此可见,黑叶猴在广西的数量急剧减少,说明IUCN对黑叶猴濒危等级的修订可能与黑叶猴的实,际生存状态不符。然而,要评价IUCN的修订,需要有贵州和重庆黑叶猴种群的数据。但是,贵州和重庆黑叶猴的数量、分布以及生境情况一直以来都十分模糊,至今没有全面、详实、可靠的数据。为此,2007年1月-12月,我们对贵州和重庆两地的黑叶猴的分布、数量、及行为生态学进行了野外调查和研究,旨在弄清黑叶猴在中国的生存现状,以论证黑叶猴现行濒危等级的合理性,为黑叶猴在IUCN红色名录中的濒危等级的重新确定提供一个近期的可靠数据。另外,可与广西黑叶猴进行生态学比较,从而探讨黑叶猴的保护策略。
   贵州黑叶猴分布在沿河县、道真县、绥阳县等8个县市,重庆黑叶猴分布在南川、武隆和彭水县。与广西黑叶猴生存空间不同,贵州和重庆黑叶猴栖息地海拔低于当地社区居民地海拔,即当地居民住在山上,黑叶猴活动在山下。
   本项生态学研究地选择在贵州省道真县大沙河自然保护区。该保护区有黑叶猴120-146只,分为18个群体,其中16群分布在仙女洞管理站。保护区内,山顶多被开垦为农耕地,森林植被破坏严重,使黑叶猴的分布范围受到限制。因此,黑叶猴仅分布于海拔1200m以下的河谷悬崖峭壁地带,这里原生植被完整,有着茂盛的森林。
   我们采用瞬时扫描采样法对6个群体进行了活动习性、稀少行为及其对栖息地利用的研究。其中HY群10只个体(8只成体,2只亚成体),XND群8只(5只成体,3只婴猴),HND群3只成体,HMW1群7只(5只成体,2只婴猴),HMW2群2只成体(全雄),ZST群6只成体。野外观察时间共计158.5小时,得到710个样本,2205个有效行为记录。
   通过调查植被样方的方式对XND群和HY群栖息地质量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XND群栖息地质量比HY群好。各群体栖息地质量等级依次为:XND>HY>HND> HMW1-HMW2>ZST。此外,我们发现各群体受人为干扰严重程度依次为:ZST>HMW1-HMW2>HND>XND>HY。
   关于黑叶猴活动时间分配,在白天,黑叶猴休息时间占57.0%,取食时间占20.196,移动占16.7%,玩耍占3.4%,梳理占2.9%。各种活动类型均无显著的月变化差异。栖息地质量影响猴群活动时间分配,表现为:HY群日活动休息时间比XND群长,而取食时间比后者短。逐步判别分析表明HY群和XND群在玩耍行为和梳理行为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关于黑叶猴的利于行为,我们共记录到HY群378个取食记录,其中使用右手取食占51.7%,使用左手取食占34.2%,还有14.1%是直接使用嘴去取食食物。研究发现黑叶猴在群体水平上没有利于优势。
   大沙河保护区黑叶猴是该物种分布最北缘的自然种群,其面临着更为恶劣的自然条件。本研究发现,随着环境温度的下降,猴群内出现3只或更多的个体身体相互拥抱行为,这种行为与平均温度呈显著负相关。
   关于黑叶猴对栖息地的利用,我们共记录到HY群利用不同基底的有效记录个数1220个。猴群白天在树上活动时间占80.9%,在岩石和地上活动占19.1%。黑叶猴对栖息地的垂直利用与气候变化存在显著相关性,其在海拔900m以下地区活动与最低温度相关性显著,与最高温度无显著相关性。
   大沙河保护区每年都吸引大批的探险旅游者,加上此地还拥有丰富的陆生野生动物资源(如野猪、岩羊等)和水生动物资源,偷捕偷猎行为较为频繁。因此,不仅是黑叶猴,其他生物也面临着生存压力。为了更好地保护好该区域内的生物资源,基于本研究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开展对黑叶猴的科研工作;(2)加强保护区内退耕还林工作;(3)在进入黄泥洞(黑叶猴分布区)的关键通道设立关口,对外来人员进行统一管理;(4)提高护林员的工作积极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