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汉字构形阐释与对外汉字教学策略探讨——基于《汉字等级大纲》汉字的动态演变研究
【6h】

汉字构形阐释与对外汉字教学策略探讨——基于《汉字等级大纲》汉字的动态演变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和目的

第二节 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思路

第三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四节 对外汉字教学相关研究的综述

一、对外汉字教学研究综述

二、对外汉字教学方法简述

第一章 《汉字等级大纲》所收汉字的静态描写分析

第一节 《汉字等级大纲》所收汉字的类型

一、独体字与合体字的划分

二、现代汉字构造类型的划分

第二节 《汉字等级大纲》所收各类型汉字的讨论

一、独体表意字和独体准表意字

二、合体表意字和合体准表意字

三、形声字

四、记号字、半记号字

第三节 静态描写所面临的问题和局限

第二章 汉字动态分析理论与《汉字等级大纲》所收汉字来源类型的统计

第一节 汉字结构类型分析

第二节 《汉字等级大纲》所收汉字的来源类型

第三章 《汉字等级大纲》源于象形的汉字动态演变与构造特点分析

第一节 象形字的动态演变分析

第二节 象形字的构造特点分析

第四章 《汉字等级大纲》源于指事的汉字动态演变与构造特点分析

第一节 指事字的动态演变分析

第二节 指事字的构造特点分析

第五章 《汉字等级大纲》源于会意的汉字动态演变与构造特点分析

第一节 会意字的动态演变分析

第二节 会意字的构造特点分析

第六章 《汉字等级大纲》所收形声字的动态演变与构造特点分析

第一节 形声字的动态演变分析

第二节 形声字的构造特点分析

第七章 对《汉字等级大纲》汉字的演变原因与规律分析

第一节 汉字形变的分析

一、讹变

二、替换

三、类化

第二节 汉字简化的分析

一、减省笔画或构件

二、类推简化

第三节 汉字同源分化的分析

第八章 基于汉字动态分析研究的对外汉字教学策略探讨和教材编写设想

第一节 对外汉字教学策略探讨

一、对《汉字等级大纲》来自古代表意字的溯源教学

二、对《汉字等级大纲》所收形声字的教学策略探讨

三、对《汉字等级大纲》所收记号字、半记号字的教学策略探讨

第二节 对外汉字教材编写构想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基础材料,是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的重要内容。深化对外汉字教学,需要探求汉字内在的理据,结合其特点来设计教学方法,并由此探讨对外汉字教学的实施策略,使之有效地运用于对外汉语教学,从而提高汉字教学的效率。
   对外汉字教学首先要认识到汉字的特点,并据此来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因此,结合对外汉字教学的研究现状,在文字学及应用文字学理论的指导下,针对汉字结构复杂、字数繁多的现实情况以及“非汉字圈”的外国人在学习汉字方面所面临的困难,通过大量收集、整理历来有关汉字阐释的资料,引入必要的文字学理论知识,建构比较合理的识记汉字体系就显得十分必要,这也正是本文的核心所在。
   我们主张将汉字贯穿于字理、语义的网络里分步进行系统教学,即:
   (1)笔画—部件—整字(结构系统);
   (2)汉字形音义组合(理据系统);
   (3)由字组词(语义系统)。
   本文试图根据汉字的特点来探索建立新的对外汉字教学理论和方法。论文以《汉字等级大纲》为研究对象,借鉴汉字学的研究成果,在动态演变理论指导下,对《汉字等级大纲》中收录的2905个现代汉字展开定量定性统计与分析。本文首先根据《汉字等级大纲》字表所确定的字量,按四书分析原则,对每一个单字结构来源类型进行了数据统计。在分析过程中,我们在重视汉字静态描写与分析研究的同时,尤其着力于汉字动态演变的溯源研究,努力揭示出汉字演变的客观规律。这样做,目的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推进汉字构形理论的深入研究,并进而提出对外汉字教学的相关策略和方法。
   本文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绪论部分介绍了选题的目的和意义、研究对象、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及相关研究综述。
   正文由八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汉字等级大纲》的静态描写与动态演变理论分析,将全部汉字进行静态结构分析,详细阐释了动态演变理论分析方法。
   第二部分,对《汉字等级大纲》所收汉字的来源类型进行分析,按四书分析原则,对每一个单字结构来源类型进行了数据统计。
   第三部分,第四部分,第五部分,第六部分分别对《汉字等级大纲》所收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的动态描写与演变源流进行了类型性分析与阐释。
   第七部分,通过对《汉字等级大纲》所收汉字的演变原因与规律分析,对形体演变中出现的讹变、替换、简化、分化等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描述。
   第八部分,基于以上分析,我们提出了对外汉字教学策略探讨和教材编写的设想,主要是:
   (一)对《汉字等级大纲》来自古代表意字的溯源教学;
   (二)对《汉字等级大纲》所收形声字的教学策略探讨;
   (三)对《汉字等级大纲》记号字、半记号字的教学策略探讨;
   (四)对《汉字等级大纲》汉字的分类教学策略。
   本部分从这四个角度展开了相关讨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