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对经济增长影响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研究
【6h】

基于对经济增长影响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选题的意义

1.3 研究方法

1.4 相关概念

1.5 研究内容

2 社会保障影响经济增长的研究文献综述

2.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2.2 国内相关研究及其评述

3 理论借鉴

3.1 绝对收入假说、有效需求理论和国家干预思想

3.2 生命周期模型和持久收入模型

3.3 预防性储蓄理论

3.4 福利经济学

4 我国社会保障影响经济增长的路径分析

4.1 我国经济增长现状

4.2 我国社会保障发展现状

4.3 我国社会保障影响经济增长的路径分析——从储蓄的角度

5 基于对经济增长影响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突出问题

5.1 社会保障制度的“歧视性”

5.2 社会保障制度的“碎片化”

5.3 我国社会保障覆盖面较窄、水平低

5.4 多层次社会保障制度未真正建立起来

6 基于对经济增长影响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和完善

6.1 建立和完善保护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制度,减少居民预防性储蓄

6.2 提高社会保障制度统筹层次

6.3 完善社会保障的项目、内容和社会保障法律体系

7 结论及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7.1 结论

7.2 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致谢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总量显著增加,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保持了很高的增长率。与此同时,作为社会“稳定器”和“安全网”的社会保障制度也取得了长足进步。然而,从经济进一步发展方面来看,经济增长面临着内需不足和储蓄率居高不下等问题,全球性的国际金融危机加剧了这种矛盾。  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我国全面实施了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大规模增加政府投资。但从长远来看,积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增强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才是更关键的因素。  储蓄率偏高对于经济增长有害无益。一方面,储蓄率居高不下,会挤压消费,不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另一方面,由于边际投资收益递减规律,存在一个最优储蓄率。当实际储蓄率高于最优储蓄率时,降低储蓄率将成为一个帕累托改进。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是储蓄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  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长期内能够增强人民的消费信心,促进社会消费需求,降低社会储蓄率,从而推动经济实现长期稳定增长,具有一箭双雕的作用和效果。本文研究路径为: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居民预期未来收入增加——降低预防性储蓄、现期消费增加——经济增长。笔者将社会保障促进经济增长的这种效应称为社会保障的福利效应。而且,“福利效应”对于低收入阶层的影响最为显著。基于“福利效应”,本文总结了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了我国建设和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方向。

著录项

  • 作者

    刘波;

  • 作者单位

    重庆理工大学;

  • 授予单位 重庆理工大学;
  • 学科 劳动经济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陈元刚;
  • 年度 2010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经济增长,社会保障,最优储蓄率,福利效应;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