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合作的解构:社会服务中的政社关系类型研究
【6h】

合作的解构:社会服务中的政社关系类型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1 绪 论

1.1 问题提出

1.2 概念界定

1.2.1 社会服务

1.2.2 政社关系

1.2.3 策略集合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国家与社会关系研究

2.1.1 公民社会理论

2.1.2 行政吸纳社会理论

2.2 政社合作研究

2.3 政府回购服务研究

2.4 文献述评

3 研究设计

3.1 分析框架

3.1.1 社会服务能力的关键要素

3.1.2 基层政府的“双重约束”

3.1.3 基层政府和社会组织的策略选择

3.1.4 政社关系的类型集合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研究法

3.2.2 多案例研究

3.3 资料来源

4 实证分析

4.1 政社关系类型一:合作

4.1.1 权责统一:合作关系的直接建立

4.1.2 政绩互惠:亲密关系的成功构建

4.1.3 资源共享:服务资源的有效动员

4.1.4 优势互补:持续性良性合作关系

4.2 政社关系类型二:俘获

4.2.1 政社合作:多重委托代理关系

4.2.2 政绩捆绑:社会组织的理性选择

4.2.3 行政操纵:基层政府的“搭便车”行为

4.2.4 绝对俘获:“被阉割”的社会组织

4.3 政社关系类型三:限制

4.3.1 被动合作:跨层级政府购买服务

4.3.2 认知冲突:两个主体的不相融合

4.3.3 竞争压力:社会组织的“单打独斗”

4.3.4 限制策略:基层政府的强力干预

4.4 政社关系类型四:替代

4.4.1 政社合作:技术汲取与资源依赖

4.4.2 基层政府的觉醒:示范压力与庇护责任

4.4.3 跨界学习:专业认证与实践参与

4.4.4 逆向替代:政社合作的反转

4.5 小结:政社关系的多元化类型

5 讨论:合作的“解构”

5.1 合作为何“解构”?

5.2 合作如何“解构”?

5.2.1 政绩竞争

5.2.2 庇护责任

5.2.3“解构”的形态:多元化

6 结 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B 学位论文数据集

致谢

展开▼

摘要

在社会服务领域中,政社合作已经成为公共服务供给的主流模式。行政吸纳社会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等主流理论潜在假设社会组织和政府相比具有天然的“服务能力”,由于社会组织的强服务功能,政府对社会组织理应采取合作策略。然而,现实实践中,政社关系却走向了不同于脚本设置的复杂类型,出现了“行政俘获”、“景观化”、“逆向替代”等现象。社会服务领域中,基层政府与社会组织合作过程中为什么会演变成如此丰富的多元化关系?本文研究社会服务中基层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关系类型,从初始合作环境和状态的概观出发,追溯和透视两个主体的策略选择和行动逻辑。  本文主要采取的研究方法是多案例研究。选取重庆市四个政府购买服务的典型案例,每个案例都包含了社会服务提供过程中社会组织和基层政府的完整互动过程,不同的案例揭示了不同的政社关系类型。通过多案例分析,剖析不同类型政社关系的深层逻辑。  基于对案例的扩展分析,研究发现:①社会服务能力由“专业技术”和“资源动员”两个关键能力共同决定,而“服务资源”是社会组织提供专业化服务不可或缺的关键要素。因此,社会服务的最终效果受制于服务主体的专业技术能力和资源动员能力。②在合作过程中基层政府受到来自社会组织的“政绩竞争”和“庇护责任”的双重约束。在政社合作带来的多重风险下,理性的基层政府会基于消除“政绩竞争”和“庇护责任”而做出策略选择。③基层政府的不同策略选择形成了政社关系的不同类型。由于基层政府拥有强大的资源动员能力而占据政社互动的主导地位,基层政府的理性选择决定了政社关系的最终走向,形成合作、俘获、限制、替代的多元化政社关系类型。  本文将上述发现命名为“合作的解构”,并进一步讨论合作为何“解构”及如何“解构”。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本文着眼于社会服务领域及服务能力,在服务落地的基层一线考察,以“合作”为起点研究基层政府与社会组织的互动过程和关系类型,更加符合社会治理创新的现实逻辑。本文为理解社会服务领域中的政社关系提供了一个重要视角,有助于丰富并增强现有政社关系理论的解释能力,对社会组织参加社会服务供给具有指导意义。

著录项

  • 作者

    杨晓云;

  • 作者单位

    重庆大学;

  • 授予单位 重庆大学;
  • 学科 公共管理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杨宝;
  • 年度 2019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社会服务,政社合作,政府购买;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