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白色金针菇不同菌株工厂化栽培部分相关工艺研究
【6h】

白色金针菇不同菌株工厂化栽培部分相关工艺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前言

1.1生物学特征

1.1.1形态特征

1.1.2生长条件

1.2营养成分及保健功能

1.3金针菇栽培历史及发展现状

1.3.1金针菇栽培历史

1.3.2金针菇工厂化栽培现状

1.4不同袋栽模式及再生法工艺流程

1.5金针菇袋式工厂化栽培工艺的研究现状

1.5.1碳氮比的研究

1.5.2培养基配方研究

1.5.3培养基含水量的研究

1.5.4白色金针菇各生长阶段周期的研究

1.6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2白色金针菇袋式栽培培养基配方优化试验

2.1试验设计的依据

2.2试验材料与方法

2.2.1材料

2.2.2方法与步骤

2.3试验数据处理

2.4结果与分析

2.4.1各配方栽培白色金针菇的单产

2.4.2各配方栽培白色金针菇的周期

2.4.3各配方栽培白色金针菇的菌丝生长速度及开袋时间

2.4.4白色金针菇产量的生产周期与配方的回归方程

2.5讨论

3白色金针菇代式栽培培养基含水量的优化试验

3.1材料与方法

3.1.1材料

3.1.2方法

3.2含水量的控制与测定

3.3试验数据处理

3.4结果与分析

3.5讨论

4白色金针菇袋式栽培培养苦pH值的优化试验

4.1材料与方法

4.1.1材料

4.1.2方法

4.2pH的控制与测定

4.3试验数据处理

4.4结果与分析

4.5讨论

5白色金针菇袋式栽培子实体再生阶段时间的优化

5.1材料与方法

5.1.1材料

5.1.2方法

5.2试验数据处理

5.3结果与讨论

6不同菌株最佳培养时间的研究

6.1材料与方法

6.1.1材料

6.1.2方法

6.2试验数据处理

6.3结果与分析

6.3.1不同处理间产量比较

6.3.2不同处理间生物转化率比较

6.3.3不同处理间生长周期比较

6.4讨论

7不同菌株之间的比较

7.1材料与方法

7.1.1材料

7.1.2方法

7.2试验数据处理

7.3结果与分析

7.3.1不同菌株栽培效果比较

7.3.2不同菌株菌丝生长速度及开袋时间比较

7.4讨论

8总结

8.1栽培基质配方的优化

8.2培养基含水量的优化

8.3培养基pH值的优化

8.4白色金针菇袋式栽培再生阶段时间的优化

8.5不同菌株最佳培养时间的研究

8.6不同菌株之间的比较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研究是在白色金针菇袋式周年工厂化栽培企业进行的。以该企业分离并保存的几株菌株为研究对象,考察不同菌株在企业化生产过程中的表现,并进行了全方位的比较和筛选,还对部分原有生产工艺进行了进一步再优化。通过对大量试验数据进行系统分析后,提出最佳菌株和与之相配套的配方、适宜的培养料含水量和pH值,并对生理成熟时间、再生时间等因素进行详细试验,企图为提高企业化栽培的周转速率和大幅度提高企业全年经济效益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已达到预期的目的。 (1)白色金针菇袋式栽培培养基配方的优化通过混料试验的极端顶点设计,得出四种主料麸皮、棉籽壳、木屑、玉米芯的百分比,发现麸皮与棉籽壳互作有助于提高金针菇的单产。通过分析得出白色金针菇经济产量与配方的回归方程为:y=-712.845X1+321.2243X2-175.089X3-280.778X4+1954.876X1X2+2204.138X1X3+3680.292X1X4+506.0113X2X3+55.6585X2X4+743.3907X3X4根据回归方程预报最高产量的配方是:麸皮30%、棉籽壳50%、木屑10%、玉米芯10%。 (2)白色金针菇袋式栽培培养基含水量的优化培养基含水量对白色金针菇的产量和质量有重要的影响。在以麸皮、棉籽壳、木屑、玉米芯为栽培主料的情况下,栽培料灭菌后含水量宜控制在60.5%-62.5%。在管理得当的情况下,生物转化率超过90%。在试验中发现不同菌株有相应的最适宜培养基含水量,并且追踪栽培过程中栽培包中水分的损失变化规律。这在以往未见报道过,为首次。 (3)白色金针菇袋式栽培培养基pH值的优化通过试验得出,栽培干料中添加1.5%的石灰可以显著提高金针菇产量和生物转化率,缩短整个生长周期。栽培包单产可以达到386g,生物转化率超过95%,整个生长周期明显缩短。以往文献仅从产量上考察,没有就整个生产周期进行考量,本文首次就该问题进行系统分析。 (4)白色金针菇袋式栽培子实体再生阶段时间的优化寻找再生时间长短对提高出菇房周转利用具有现实意义。经过系统研究本试验提出:子实体再生时间为8d时,开袋到采收的时间最短;而再生时间为10d时产量最高。 综合时间和单产因子考虑,本试验提出对于周年工厂化栽培金针菇来说,子实体最佳的再生时间为8.10d。 (5)不同菌株最佳培养时间的研究702、703和46号三个菌株最适合的培养时间为20天,此时打冷刺激原基形成,产量和生物转化率最高,生长周期最短。701菌株培养时间28天时,生物转化率最高,且每包单产差异最小,但相对降低了库房使用效率。从试验结果来看,不同菌株“打冷”时间存在明显差异,也就是说:不同菌株有各自相适应的生理成熟期。这在以往文献中也未见系统研究。 (6)不同菌株之间的比较通过对5个试验菌株进行比较发现,704菌株是几个菌株之间表现最好的,其产量和生物转化率最高,而且开袋时间和整个生长周期短,适合在周年工厂化金针菇袋式栽培生产中引进该菌株,进行生产试验。筛选适合菌株和相配套的工艺指标是企业化生产的“核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