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看见”地狱:论但丁《神曲·地狱篇》
【6h】

“看见”地狱:论但丁《神曲·地狱篇》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一、《神曲》的研究综述

(一)《神曲》研究的历史进程

(二)中文译介简史

(三)《神曲》主题和内涵研究

1.神学主题的研究

2.道德主题的阐释

3.批判现实主题的阐发

4.救赎主题的论述

(四)《神曲》的艺术特色和美学特征

1.空间性结构布局

2.人物形象的碎片化

3.梦幻文学特征

4.第一人称内聚焦叙事

二、《神曲》研究的新维度——视觉观看

(一)无处不在的“看”

(二)《地狱篇》视觉研究的理论语境

1.萨特的“注视”观

2.拉康的“凝视”观

3.福柯的权力凝视

(三)视觉性与视觉行为

三、《神曲·地狱篇》中的视觉观看

(一)观看主客体的多重性

1.诗人作为主体所呈现的视觉观看

2.维吉尔作为观看主体所展现的视觉观看

3.鬼魂作为观看主体所呈现的观看

(二)观看视域的丰富性

1.全景角度下的观看

2.个体视角下的观看

(三)观看方式的多样性

1.《地狱篇》中的凝视

2.《地狱篇》中的瞥视

3.《地狱篇》中的其他观看方式

四、《神曲·地狱篇》中的视觉想象

(一)《地狱篇》视觉想象的现实基础

(二)《地狱篇》视觉想象的创造力

1.传统的地狱形象塑造

2.想象的创造性

3.想象的虚构性

(三)《地狱篇》视觉想象与自我建构

1.作为完善道德建构者的自我

2.作为存在意义朝圣者的自我

结语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但丁是意大利从中世纪向文艺复兴过渡时期的代表性作家,他的《神曲》是中世纪时期意大利社会现实的缩写,更是诗人拯救自我、救赎灵魂艰辛历程的真实写照。《神曲》分为《地狱》、《炼狱》和《天堂》三部,前两部讲述的是但丁在维吉尔的引领下游历地狱、炼狱的艰难历程,《天堂》描绘了诗人在贝雅特丽齐的陪同下游历天堂并最终见到上帝的故事。在游历三界时,诗人既是一位道德家,对世间的丑、恶、善进行概括评论;也是一位基督教信仰者,一路向“上”探索,只为遇见“上帝”,到达天堂;更是一位救赎者,力图拯救“自我”,救赎人类。但更重要的是,诗人也是一位观看者。在旅行的路途中,诗人随时随地的“看”,看见地狱的恶、天堂的善,看到形态各异的鬼魂,看到各样的场景,看到维吉尔和贝雅特丽齐,也看到一直求索的“我”。  《地狱篇》描绘了诗人在梦幻的地狱空间中想象自己作为游历者在维吉尔的引导下对地狱进行观察,并把自己所看到的风景、鬼魂等事物记录下来,讲述给读者,因此是一部以“观看”为主线的视觉作品。  本文重点论述了地狱中观看主客体的多重性、观看视域的丰富性以及观看方式的多元化,尤其对诗篇中的凝视、瞥视进行了重点分析。而地狱中的一系列观看实质上并不存在,它是诗人用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创造的,目的一是为了揭露意大利的社会现实,二是为了寻找通往真理的道路,建构一个道德上至善至美的“我”,到达幸福的天堂。

著录项

  • 作者

    刘璇;

  • 作者单位

    兰州大学;

  • 授予单位 兰州大学;
  • 学科 中国语言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樊得生;
  • 年度 2017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意大利诗歌,神曲·地狱篇,但丁,主题思想;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