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2010年至2017年广州市狂犬病流行病学调查及风险评估
【6h】

2010年至2017年广州市狂犬病流行病学调查及风险评估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第一章前言

1.1病原学特征

1.1.1病毒结构及功能

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RABV)属于单负病毒目(Mononegavirales)弹状

1.1.2病毒的理化性质

狂犬病病毒有病毒共有的特性,在活体外的生存能力很差,病毒离开活体后很快会失去活性,且不耐高温。狂犬病

1.1.3病毒的分型及致病力

在1950年之前,RABV一直是狂犬病病毒公认的唯一病原

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发现于欧洲的蝙蝠病毒和狂犬病病毒DUVV血清型在血清学上呈相关性,使用单克隆抗

2014年,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最新分类结果显示,已有14种(Species)狂犬病病毒。除了1997

不同基因型的狂犬病病毒,其致病力也不尽相同,不同于在犬、猫等传播的狂犬病病毒类别,在蝙蝠中传播的狂犬

1.2临床症状

狂犬病是由一类嗜神经性病毒引起的死亡率极高的传染病,其致病性强,且一旦发病,死亡率几乎为100%。狂

1.3病原学诊断方法

1.4血清学诊断方法

1.5狂犬病的流行情况

1.6狂犬病风险评估及防制措施

1.7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广州市犬狂犬病流行病学监测

2.1材料

第三章广州市犬只免疫抗体水平监测

第四章风险评估

第五章综合防制对策及建议

展开▼

摘要

狂犬病(rabies)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病。狂犬病易感动物范围非常广泛,目前多发于犬科动物等肉食动物中。而人作为终末宿主,发病大多数是因为被带毒动物咬伤而感染发病。临床症状主要有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怕风等,最典型的症状为恐水。狂犬病在人和多种动物中引起致死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病死率几乎为100%。  近10年来,广州市犬只数量不断增多,犬只伤人事件也逐渐增多,根据不完全统计,犬咬伤人的数量已经达到10.56万人次,民众的暴露风险提高。因广州市近10年来,人间有狂犬病病例的报道,而犬间并没有狂犬病病例的发生,故需加强对犬间狂犬病病原学监测,从而才能科学评估广州市狂犬病流行风险。  笔者所在的实验室自2010年起至2017年在广州市开展犬间狂犬病病原学监测,笔者自2015年参与此项研究,是对往监测工作的延续和总结。采用在广州市各区进行随机抽样的方式,共采集了1130份样品,用RT-PCR检测方法进行监测,并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以期了解广州市犬间狂犬病病毒流行状况。经过实验室RT-PCR的检测,本研究监测的1130份样品中均未发现有病毒阳性样品,提示近年来广州市内犬只狂犬病带病毒率较低。  为了了解近年来广州市各区犬只狂犬病免疫抗体水平,从而了解广州市犬狂犬病防控免疫工作的开展情况,自2010年起至2017年到广州市各区进行采样,采样点主要是宠物医院和散养户,共采集犬只血清样品2959份,用ELISA方法检测采集到的样品,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检测结果为:在2959份犬血清中,免疫抗体合格数仅为1701份,综合免疫合格率为57.49%,结果表明广州市总体免疫抗体水平低下,难以抵抗野毒的侵袭,广州市犬只狂犬病防控免疫工作结果不理想。  根据研究结果,以OIE《动物卫生法典(2014版)》有关规定为依据,参照OIE风险分析框架,以我国《规定动物疫病风险评估准则》为准绳,构建广州市狂犬病风险分析框架,对广州市狂犬病进行风险评估。广州市狂犬病存在一定的传入风险、暴露风险,而因为民众的狂犬病预防意识水平有所提升,故后果风险较低。根据综合评估,广州市狂犬病流行风险总体较低。  根据传入风险、暴露风险、后果风险三个方面评估的风险点,提出广州市狂犬病综合防制措施及建议,以期进一步降低广州市狂犬病流行风险,从而有效防控广州市狂犬病。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