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噻虫胺、氟铃脲在韭菜上的残留及噻虫胺在韭菜中的时空分布
【6h】

噻虫胺、氟铃脲在韭菜上的残留及噻虫胺在韭菜中的时空分布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展开▼

摘要

农药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然而因农药使用不当所造成的诸如农药残留、环境污染等问题严重已威胁到了人类的健康,特在是蔬菜的生产过程中,农药的使用量逐年增加,由此产生的农药残留问题也日益严重,所以研究蔬菜上农药残留问题及相关解决方案就显得尤为迫切。本论文建立了噻虫胺和氟铃脲在韭菜上的残留检测方法,探究了噻虫胺和氟铃脲在韭菜上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量,测试了噻虫胺在韭菜各部分中的时空分布,探讨了包括降水和光照等外在影响因素对噻虫胺在韭菜中分布的影响。本文的研究结果为解决韭菜中的农药残留问题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本论文中建立了韭菜和土壤样品中噻虫胺和氟铃脲的残留检测方法。韭菜、土壤样品中的噻虫胺和氟铃脲用乙睛提取,韭菜样品在提取之前先用磷酸去除韭菜中的含硫杂质,提取后用弗罗里硅土柱净化,浓缩后用甲醇定容,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检测,外标法定量。实验结果显示噻虫胺的最低检出量为0.071 ng,氟铃脲的最低检出量为0.134ng,噻虫胺在韭菜中的最低检出浓度为0.24 μg/kg,氟铃脲在韭菜中的最低检出浓度为0.45μg/kg。噻虫胺在韭菜样本的平均添加回收率在 87.08%~91.45%之间,变异系数在 6.06%~7.11%之间,在土壤样品中的平均添加回收率在 91.62%~92.70%之间,变异系数在 3.92%~6.44%之间,氟铃脲在韭菜样本的平均添加回收率在88.45%~93.82%之间,变异系数在2.55%~3.61%之间,氟铃脲在土壤样本的平均添加平均回收率在 91.21%~91.93%之间,变异系数在1.73%~3.64%之间,说明该残留检测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满足农药残留分析的要求。  30%噻虫胺·氟铃脲悬浮剂在韭菜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研究了噻虫胺和氟铃脲在韭菜和土壤中残留的消解动态规律,通过2016年、2017年在广东和湖北进行的两年两地试验结果可知,噻虫胺在韭菜中的半衰期为6.42~8.77 d,噻虫胺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4.08~4.95 d;氟铃脲在韭菜中的半衰期为3.94~5.37d,氟铃脲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4.17~6.73 d。  30%噻虫胺·氟铃脲悬浮剂在韭菜和土壤中的最终残留试验:研究了噻虫胺和氟铃脲在韭菜和土壤中的最终残留量,通过2016年、2017年在广东和湖北进行的两年两地试验结果可知,距最后一次施药14 d时,噻虫胺和氟铃脲在韭菜中的最高残留量低于国际上制定的关于噻虫胺和氟铃脲在韭菜上的MRL值,可以安全食用。  48%噻虫胺悬浮剂在韭菜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研究了噻虫胺在韭菜和土壤中残留消解动态规律。2016 年在广东、湖北两地的试验结果表明,噻虫胺在韭菜中的半衰期为5.41~5.37 d,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5.92~7.70 d。  48%噻虫胺悬浮剂在韭菜和土壤中的最终残留试验:研究了噻虫胺在韭菜和土壤中的最终残留量,通过2016年在广东、湖北两地的试验结果表明距最后一次施药14 d时,噻虫胺在韭菜中的最高残留量低于国际上制定的关于噻虫胺和氟铃脲在韭菜上的MRL值。  本论文中探究了噻虫胺在韭菜和土壤中的时空分布,噻虫胺在韭菜的土内假茎中含量最高,叶中的含量最少,噻虫胺在韭菜各部分中的消解速率为:假茎>须根>土内假茎>鳞茎>叶>根茎。通过试验发现,在实际生产中,降水和紫外光照射都可以影响到噻虫胺在韭菜体内的吸收和传导,为保证良好的药效,在实际生产中要把握正确的施药时间,才可以提高药效,降低残留量。

著录项

  • 作者

    王勇庆;

  • 作者单位

    华南农业大学;

  • 授予单位 华南农业大学;
  • 学科 植物保护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张志祥,程东美;
  • 年度 201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韭菜,农药残留,噻虫胺,氟铃脲,时空分布;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