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备物致用造物思想的红瑶女性服饰技艺研究
【6h】

基于备物致用造物思想的红瑶女性服饰技艺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现状

1.研究背景

2.研究现状

(二)研究对象与内容

(三)研究目的与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四)研究方法与创新

1.研究之法

2.创新之法

二、关于红瑶女性服饰文化的解读

(一)红瑶女性服饰生成的自然环境

(二)红瑶女性服饰生成的人文环境

1.族源探析

2.历史沿革

3.生活习俗

4.宗教信仰

(三)红瑶女性服饰特征

1.依靠使用场合区分的红瑶女性服饰

2.红瑶与其他民族女性的服饰特征对比

3.红瑶女性服饰的审美情趣

三、“备物致用”造物思想下的红瑶女性服饰探析

(一)概念解读及研究范畴界定

1.“备物致用”造物思想概念解读

2.“备物致用”造物思想发展历程及研究范畴界定

(二)用“备物致用”造物思想分析民族性服饰发展的思路

1.“备物致用”造物思想与服饰技艺发展的思路

2.“备物致用”造物思想下红瑶女性服饰技艺分析

(三)红瑶女性服饰功能性的三大特征

1. 实用性特征

2.适用性特征

3.巧用性特征

四、“备物致用”造物思想的红瑶女性服饰装饰分布及创新设计原则

(一)红瑶女性服装的装饰及分布—以花衣为例

1.花衣的缘边装饰及分布

2.花衣的图案装饰及分布

3.花衣运用的装饰工艺及分布

(二)红瑶女性配饰的装饰及分布—以腰带、东把为例

1.腰带、东把的图案装饰及分布

2.腰带、东把运用到的装饰工艺及分布

(三)“备物致用”造物思想的红瑶女性服饰技艺创新设计原则

1.以实用为前提,匹配服装穿搭需求

2.以审美为需求,提升民族服饰时尚性

3.以传承为目标,增强面料变化的舒适性体验

五、“备物致用”造物思想的红瑶女性服饰技艺应用于现代服饰设计中的创新实践

(一)设计构思及灵感来源

1.设计构思

2.灵感来源

3.设计元素的提取

(二)图案与多功能组合的创新设计实践—围裙再设计

1.设计效果图及款式图

2.设计说明及多功能穿搭说明

(三)图案与巧用性组合的创新设计实践—包的图案多变

1.设计效果图及款式图

2.设计说明

(四)装饰与功能相结合在服装设计中的创新设计实践

1.日常装与礼服装变化组合的创新设计实践

2.民族系列的创新设计实践

3.时装系列的创新设计实践

总结与展望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1:论文思维导图

附录2:论文框架图

附录3:半边楼房屋建造过程及使用安排

附录4:红瑶传统节日

附录5:红瑶宗教信仰

附录6:依靠使用场合区分的红瑶女性服装

附录7:依靠使用场合区分的红瑶女性的配饰

附录8:百色壮族女性服饰特征与龙胜红瑶女性服饰特征对比分析

附录9:纺织工艺汇总

附录10:染色工艺汇总

附录11:染色原料汇总

附录12:挑花刺绣

附录13:红瑶女性服饰实用性

附录14:红瑶女性服饰适用性

附录15:红瑶女性服饰巧用性

附录16:花衣的服饰装饰及分布

附录17:花衣的图案装饰

附录18:花衣的图案纹样

附录19:围裙再造设计效果图及款式图

附录20:围裙再设计穿搭说明

附录21:包的图案多变设计说明

附录22:《繁·简》礼服装效果图及款式图

附录23:《繁·简》日常装效果图及款式图

附录24:民族系列设计《韵》效果图及款式图

附录25:时装系列设计《锦秀》效果图及款式图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致谢

声明

展开▼

著录项

  • 作者

    马婧;

  • 作者单位

    广西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广西师范大学;
  • 学科 设计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谢青;
  • 年度 2020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J12TS9;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