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运用视频分析法探讨语前聋患儿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前语言交流能力的发展规律及影响因素
【6h】

运用视频分析法探讨语前聋患儿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前语言交流能力的发展规律及影响因素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2 结 果

2.1 一般情况

2.2 前语言交流能力各项评分结果

2.3 各阶段前语言交流能力相关因素分析

3 讨 论

3.1 语前聋患儿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前语言交流能力的发展规律

3.2 前语言时期各阶段前语言交流能力相关因素分析

3.3前语言期制定有效教育活动促进前语言交流能力发展

4 结 论

5展望及不足

参考文献

综述: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短期康复效果评估及康复训练方法的研究

作者简历

致谢

学位论文数据集

展开▼

摘要

目的:探讨语前聋患儿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患儿前语言交流能力的发展规律,初步分析影响前语言交流能力的相关因素。为患儿后期康复计划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方法:收集于2015年09月至2015年11月在贵州医科大学接受人工耳蜗植入术的语前聋患儿31进行随访调查,平均年龄为46.71±24.78月,使用人工耳蜗时间均在12月以内,采用视频分析法分别于开机后1、3、6、9、12月对患儿的轮流交流、主动交流、视觉交流及听觉注意等4项前语言交流能力进行分析。根据患儿人工耳蜗植入年龄、术前有无康复、术前有无使用助听器、术前残余听力进行分组,分析可能影响前语言交流能力相关因素。  结果:1.随着开机时间增加,前语言交流能力中的轮流交流及听觉注意显著增长,且各阶段均值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主动交流及视觉交流得分较低,且各阶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术前有无康复、术前有无佩戴助听器、术前残余听力这三因素中,各组间比较差异均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各阶段人工耳蜗植入年龄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1.语前聋患儿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前语言交流能力的发展随着开机时间增加,轮流交流(有声回应)和听觉注意显著增长。患儿在前语言期建立“先听后说”的模式。2.在前语言交流能力相关因素分析中发现术前残余听力好、术前佩戴助听器、术前进行正规康复可能影响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患儿前语言交流能力的发展。3.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早治疗,有利于患儿前语言交流能力发展,为聋儿后期的听觉言语康复奠定良好的基础。

著录项

  • 作者

    李昌亚;

  • 作者单位

    贵州医科大学;

  • 授予单位 贵州医科大学;
  • 学科 耳鼻咽喉科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赵厚育;
  • 年度 2017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人工耳蜗,前语言交流能力,视频分析法;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