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第十四届全军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大会
第十四届全军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大会

第十四届全军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大会

  • 召开年:2011
  • 召开地:浙江舟山
  • 出版时间: 2011-06-26

主办单位:全军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业委员会

会议文集:第十四届全军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大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目的:rn 通过回顾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突发性耳聋患者,探讨东菱迪芙在突发性耳聋治疗的临床疗效,了解东菱迪芙在重度及极重度听力损失的治疗作用,为探讨突发性耳聋治疗提供临床资料.rn 方法:rn 回顾2009年1月-2011年1月,我科收治突发性耳聋病人146例(160耳),经磁共振排听神经肿瘤疾病,诊断突发性耳聋明确,对照组59例((67耳),轻度听力损失13耳,中度听力损失22耳,重度听力损失17耳,极重度听力损失15耳,其中重度及极重度听力损失患耳共计32耳,入院给予银杏叶注射液(舒血宁)20mg,盐酸倍他司汀注射液lOmg,地塞米松lOmg,静脉滴注,及维生素Bl,B12肌肉注射,并给予高压氧治疗,lOd为一疗程;治疗组87例(93耳),其中轻度听力损失15耳,中度听力损失12耳,重度听力损失20耳,极重度听力损失46耳,其中重度及极重度听力损失患耳共计66耳,在以上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巴曲酶注射液(东菱迪芙),首次给予lOBU,此后第3,5,7天给予5BU,根据血液纤维蛋白原值作为用药指标,用药后第三天开始复查凝血常规,了解纤维蛋白原含量,FIB小于1.Og/L停用东菱迪芙.所有病例在第10天复查纯音测听,无效及疗效不明显者增加一到两个疗程。治疗第10天,第20天及第30天复查听力,少数患者随访至3月.rn 结果:rn 2009年1月至2011年3月我院共治疗突发性耳聋患者146例(160耳),其中治愈51耳,显效28耳,好转28耳,无效53耳,总有效率66.8%.rn 讨论rn 突发性耳聋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感音神经性耳聋,目前原因不明,可能跟内耳微循坏障碍、病毒感染、内耳窗膜破裂及自身免疫性因素等有关.有学说认为是内耳循环功能不良,血管痉挛,导致血栓形成,使内耳供血不足,造成神经功能损伤,特别是对于重度极重度突发性耳聋.而东菱迪芙(巴曲酶)是最近几年特别用于治疗与血栓有关性疾病,在多个试验中表明东菱迪芙能有效融栓,在治疗脑梗死有明确疗效.东菱迪芙是一种单成分的溶血栓微循环治疗剂,能有效降低纤维蛋白原的浓度,促使内皮细胞释放组织纤维溶酶原激活剂(t-PA),降低血豁度,抑制红细胞凝集,抑制红细胞沉降,增强红细胞的血管通透性及变形能力,降低血管阻力,加快血流速度,增加血流量,从而改善末梢及微循环障碍.近年来,东菱迪芙被主张用于突发性耳聋的治疗,现我院总结近两年东菱迪芙在突发性耳聋患者,尤其是在重度及极重度聋患者治疗中的使用,在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数据分析中,我们发现无明显差异,但在我们的研究中,还存在不完善之处:rn 一,样本数不够大,不能更好的详细分析使用东菱迪芙的利弊;rn 二,没有完全双盲随机分组;rn 三,仅是回顾性研究,在将来研究中我们将进一步完善。
  • 摘要:目的:rn 探讨胆脂瘤性中耳炎的外科治疗方法。 方法:rn 本文介绍了2009.11-2010.07在我院接受乳突鼓室成形伴上鼓室切开重建(Mastoidotympanoplasty with epitympanoplasty,EMT)手术的56例(耳),即在保留外耳道后壁切开乳突的前提下,同时进行上鼓室外侧壁的切除以彻底清除病灶,最后进行上鼓室乳突填塞并重建听力.本文初步报告了这一技术并对与此相关的外科处理策略进行临床评价。rn 结果:rn 全部病例术后随访时间1-9个月,1例术后疼痛再次手术,2例术后感染鼓膜穿孔未愈合,2例术后鼓膜紧张部后上微小穿孔,其余病例术后愈合良好,术后换药2-3次即完全愈合,术后随访56例中26例听力资料完整,0.5,1,2KHz气骨导间距由术前平均31.9dBHL缩短到19.6dBHL.rn 结论:rn 保留外耳道后壁乳突切开同时切除术上鼓室外侧壁并进行重建,简化了经典完壁式手术的复杂操作,易于掌握;同时,手术保留的外耳道后壁使耳道形态得以保留,术后恢复时间短,减少了术后换药次数;上鼓室软骨填塞可有效的防止回缩袋的形成,避免了胆脂瘤的复发.该术式为治疗中耳炎性疾病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 摘要:目的:rn 探讨易栓症各项指标与突发性聋(SD)患者机体内血液高凝状态形成的关系。rn 方法:rn 选择32例(32耳)诊断明确、发病在7d以内的SD患者及8例健康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听力曲线将SD患者分为4组,分别为低中频下降型组6例,中高频下降型组8例,平坦型组8例,全聋型组10例,并将8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D-二聚体(D-D)、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血浆蛋白C活性(PC)、血浆蛋白S活性(PS)、抗凝血酶Ⅲ (AT-Ⅲ)、狼疮样抗凝物质比值(LAR)及纤溶酶原活性(PLG).rn 结果:rn 低中频下降型组中D-D, FDP阳性率与其余3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而其余3组SD患者易栓症各项指标比较并无明显差异(P>0.05),但4组指标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n 结论:rn 易栓症各项指标阳性或水平升高与SD患者机体内血液高凝状态形成相关,且与SD类型有一定相关性,其发病原因可能是由于凝血因子和纤溶活性物质的缺陷引起血液流变学改变,血豁度增加,血液高凝状态或血栓形成,导致内耳血管微血栓,损伤耳蜗微循环.
  • 摘要:目的:rn 前庭自旋转试验和冷热试验是前庭功能检查的两种不同的方法,在前庭功能评估中的作用各有特点,而在突发性耳聋预后评估中两种方法的差异性则鲜见报道.本文在突发性耳聋患者诊治过程中运用前庭自旋转试验(vestibular autorotation test,VAT)和冷热试验(caloric test,CT)技术进行半规管功能检测,探讨两种方法在突发性耳聋预后评估中的作用的差异性。rn 方法:rn 对23例突发性聋患者进行前庭功能检查(VAT, CT)及听力学检查(纯音测听,声导抗测试,听性脑干反应);用Stata4.0统计软件做统计分析,分别按痊愈、显效、有效、无效及是否伴随眩晕进行分组,用R*C联表对各计数因素行卡方检验。rn 结果:rn 统计结果表明2种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n 结论:rn 前庭自旋转试验和冷热试验在突发性聋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无差异。有无眩晕仅在前庭功能异常时对突聋的预后有较大的影响。突聋伴发的眩晕不一定是前庭损害的结果。
  • 摘要:目的:rn 提高耳鼻喉科医师对该病的认识,以便早期诊断、治疗,提高治愈率。rn 方法:rn 报道我院1例鼻腔鼻窦郎格罕氏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临床和随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对该病的临床特点、组织病理学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复习.rn 结果:rn 郎格罕氏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组织学表现为郎格罕细胞浸润.光学显微镜下可见密集的肉芽肿样组织细胞,同时伴有淋巴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电了显微镜下见特异的Birheck颗粒或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示LC特异性抗原CDla阳性也是重要的诊断依据.手术加化疗随访14个月后局部无复发,无全身其它系统转移.rn 结论:rn LCH可发生于儿童或成人,头颈部为其好发部位,骨受侵率与年龄相关,诊断需要依靠详细的病理形态观察及多种免疫组化标记,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辅以化疗,该病复发率较高,但无危险器官受侵的LCH预后良好。
  • 摘要:目的:rn 探讨真菌性鼻-鼻窦炎病理特点、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rn 方法:rn 回顾分析116例真菌性鼻-鼻窦炎病例临床资料.rn 结果:rn 鼻窦真菌感染占同期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病手术病人的5.5%(116/2089).真菌培养及病理检查证实曲霉菌感染最为普遍,占所有报道致病真菌的84.5%(98/116).各类型真菌性鼻-鼻窦炎鼻窦真菌球最为常见,占79.3%(92/116),以上颌窦最为常见,术后2~8年复发率为2.2%(2/92).变态反应真菌性鼻-鼻窦炎占12.9%(15/116),随访1~3年复发率为13.3%(2/15).急性爆发性占真菌性鼻-鼻窦炎1.7%(2/116),病程呈进展性,预后差.慢性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占6.1%(7/116),鼻内窥镜术后鼻用糖皮质激素和鼻腔抗真菌药物冲洗,随访2~5年均无复发.rn 结论:rn 真菌性鼻一鼻窦炎的诊断必须根据病人的病史、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术中观察、病理学及微生物学检查结果综合分析。手术清除病灶是其主要的治疗手段.
  • 摘要:鼻内镜鼻窦手术后再次或多次复发的鼻窦炎鼻息肉称复发性鼻息肉,因一次或多次手术患者常产生恐惧心理而惧怕手术.本文为探讨复发性鼻息肉非手术治疗方法,自2001年以来对386例复发性鼻息肉患者,采用消痔灵注射液与2%利多卡因注射液按2∶1比例混合,用6号长针头,对息肉根部及体部缓慢注射至苍白肿胀为止,一般3-5d一次.注射2-3次后,将萎缩坏死的息肉取出,无痛苦出血少,无需鼻腔填塞.残余的息肉可再次注射药物,再取出,直至息肉消失为止.然后就临床疗效标准展开了详尽的论述.
  • 摘要:目的:rn 探讨CT泪囊造影术(computed tomographic dacryocystography,CT-DCT)和泪道系统的CT三维重建(CT three-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在诊治鼻腔结构异常引起的功能性溢泪中的应用价值。rn 方法:rn 2006-2010年间,18例功能性溢泪患者纳入本研究,术前均排除由眼部疾病引起溢泪.采用CT-DCT和三维重建,明确导致功能性溢泪的鼻腔结构异常,并采取相应矫治手术.术后随访12月,观察疗效.rn 结果:rn CT-DCT和三维重建证实18例患者均有下鼻甲肥大,其中12例同时伴有鼻中隔偏曲.18例患者均行下鼻甲减容术,12例同时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术后随访12月,13例(72.2%)溢泪症状消失,5例(27.8%)溢泪症状好转.rn 结论:rn CT-DCT和泪道系统的三维重建技术对由鼻腔结构异常引起功能性溢泪的诊断,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 摘要:目的:rn 中耳胆脂瘤手术的首要任务是彻底根除病变,其次包括保留或重建听力、为患者提供一干耳.本文报道针对原发于上鼓室胆脂瘤的手术处理方法和听力重建的结果。rn 方法:rn 回顾性研究76例上鼓室胆脂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4例(44.7%)接受乳突根治术(乳突根治组),42例(55.3%)接受一期开放式鼓室成形术(鼓室成形组).在乳突根治组中,二次手术者占6例、鼓膜紧张部与鼓室内壁粘连者8例、迷路瘘管15例、混合性听力下降8例,胆脂瘤累及中鼓室11例、耳后骨膜下脓肿和耳源性面瘫各3例.在鼓室成形组中,30例采用单纯工II型鼓室成形术,即将颖肌筋膜移植物直接置于橙骨头和面神经水平段骨管上,移植物与橙骨头之间插入簿软骨片;其余12例采用钦质听骨III型鼓室成形术,其中应用PORP和TORP各6例.手术后随访包括胆脂瘤复发、干耳、鼓膜穿孔闭合、鼓膜内陷、钦质听骨排出、听力重建的结果。手术后随访时间为6-12月,平均7.5月.rn 结果:rn 在乳突根治组,1例胆脂瘤复发,3例不干耳.在鼓室成形组,鼓膜穿孔全部闭合、2例鼓膜内陷、无钦质听骨排出病例.单纯工II型鼓室成形术患者手术后气骨导差(ABG)小于20dB者21例(70%),钛质听骨III型鼓室成形术患者手术后气骨导差(ABG)小于20dB者8例(66.7%).rn 结论:rn 手术是治疗中耳胆脂瘤最有效的手段,选择合适的病例,采用III型鼓室成形术,可以获得较好的早期听力学结果。
  • 摘要:目的:rn 分析74例非综合症性听神经病的临床特点和听力学测试结果,以明确该病的转归,为全面了解该病提供依据.rn 方法:rn 回顾性分析总结2001年1月至2010年7月间就诊我科,并留有完整的听力学、前庭功能检测等随访资料的74例AN患者,总结与分析听神经病的临床表现特点、听力学和前庭功能特征,探讨纯音听阈测试、声导抗测试、ABR、DPOAE、ENG及VEMP等的变化特征.rn 结果:rn 患者中男性32例,女性42例,男女性别比1:1.3.发病年龄为3-33岁,均值16:69士4.42岁;初诊病程3月、16年,均值2.94士2.22年;随访期1为年,均值3.74士1.96年.患者听力损失最多的的频率为0.125~0.5kHz,并可累及1kHz,而2k~4kHz较少受累.WHO推荐以0.5~4kHz均值计算平均听闭(PTA).使用WHO-PTA算法,AN患者的听力损失程度将被低估.我们将AN患者最易受累及的0.125~1kHz计算均值,与WHO-PTA结果做一比较,使用0.125~1kHz-PTA算法听力损失程度分布更符合正态分布.随着病程的延长,纯音听Ill有缓慢增高的趋势,但并无向高频区发展的特征.言语识别率差是患者的核心主诉,其与PTA间无相关关系,二者不能相互代替.橙骨肌反射在单个或多个频率可引出,闭值均明显升高,无响度重振现象,初诊复诊无差异。ABR与DPOAE在听神经病患者初诊复诊间无变化.眼震电图与VEMP在初诊复诊中的差异较大,提示病损部位涉及前庭神经,并存在自我修复或代偿的机制.rn 结论:rn 听神经病患者短期听力学表现稳定,仍需扩大随访人群并增加随访期.同时应重视心理干预在听神经病患者康复中的影响。
  • 摘要:目的:rn 分析确诊为先天性听力障碍并经影象学确诊伴有其他系统畸形的病例资料,以对类似患者的听力学诊断流程进一步规范及精准。rn 资料及方法rn 回顾研究我科临床听力中心2010年至2011年间确诊为先天性听力障碍并于我院行相关影象学检查后发现合并有其他系统畸形的10例病例资料,总结其听力学检查方式特点及系统畸形类型.rn 结果:rn 10例均有不同程度的中耳和/或内耳畸形,其中2例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房缺),另有1例合并面部畸形(上领骨发育不良)。听力学检查除常规行声阻抗、纯音测听(包括行为观察及游戏测听)、畸变产物诱发性耳声发射、多频稳态反应、听觉脑干反应(短声)外,还加行了骨导ABR及短纯音ABR.rn 结论:rn 对先天性听力障碍合并有其他系统畸形的患者在行听力学检查时需注意到可能伴有的中耳及内耳畸形,进行电生理检查时要考虑可能存在骨气导差,因此除常规气导ABR外,建议加行骨导ABR(这一点在单纯中耳畸形的患者而言犹为重要,因其查体时很可能无阳性体征).以更全面的对患者进行听力学评估,有助于指导患者选择下一步治疗措施及对预后的评估.
  • 摘要:目的:rn 系统评价静脉滴注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M)治疗突发性聋的疗效.rn 方法rn 计算机检索近十年在Pubmed、Cochrane Library、Medline、中国知网、维普、万方等数据库公开发表的与地塞米松治疗突发性聋有关文献,手工检索相关文献全文,按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随机对照试验。评价质量及提取资料后,采用RevMan 4.2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rn 结果rn 初检出395篇文献,经筛选最终纳入6篇文献,包括669例患者.倒漏斗图散点分布近似左右对称,提示纳入研究存在发表偏倚可能性较小.6项临床研究试验合并后的OR值为1.29,95%的置信区间为0.89~1.85,菱形处于中间线的右侧,经Z检验,Z=1.36, (P=0.17);合并后的RR值为1.09,95%的置信区间为0.96~1.25,菱形处于中间线的右侧,经Z检验,Z=1.35,(P=0.18).rn 结论rn 根据Meta分析结果,尚缺乏证据表明静脉滴注地塞米松治疗突发性聋优于非地塞米松组,静脉滴注地塞米松对突发性聋的的疗效尚不能做最后结论,需要进一步大样本量的循证医学研究.
  • 摘要:目的:rn 分析外耳道胆脂瘤累及乳突的临床特点,对其诊治要点进行探讨.rn 资料与方法rn 在2009.3~2011.4之间,在我科确诊并经手术治疗的26例累及乳突的外耳道胆脂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总结其病变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rn 结果:rn 26例均破坏外耳道后壁骨质,累及乳突.经高分辨率颖骨薄层CT扫描、听力学检查及手术、病理结果证实诊断.其中3例破坏面神经乳突段骨管,1例面神经乳突段全程暴露,听力为中度传导性聋为主.所有病例鼓膜均完整,但鼓膜表面有不同程度病变征象.rn 结论:rn 累及乳突的外耳道胆脂瘤可能与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中耳胆脂瘤误诊,需经过详细的查体、HRCT与听力学检查进行诊断,手术以彻底切除病变、保护鼓膜及鼓室结构为要则.
  • 摘要:目的:rn 报告鼻内镜下完成下鼻甲前端根部切断上翻上颌窦下鼻道开窗术的方法及临床初步应用结果,并就手术方法和适应证进行探讨.rn 方法:rn 32例住院手术患者,男22例,女10例,年龄22~67岁.组织病理学确诊为上颌窦前壁囊肿16例,上颌窦后鼻孔鼻息肉9例,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5例,上颌窦含牙囊肿和根尖囊肿各1例.所有患者术前接受鼻内镜及鼻窦CT扫描检查.手术在全麻或局麻下进行,本组病例均为下鼻道狭窄且下鼻甲不易上翻的患者.先用中鼻甲剪剪断下鼻甲前端根部约0.5~0.8cm,用直血管钳夹住下鼻甲并以下鼻甲根部附着线为轴向内向上翻转,下鼻道外侧壁充分暴露,视野、术野宽敞.再用穿刺器和咬骨钳等完成上领窦下鼻道开窗术,上领窦后鼻孔鼻息肉和上领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等患者同时行上领窦自然口扩大中鼻道开窗术.在鼻内镜直视下完成窦内病灶清除后,复位下鼻甲,并将下鼻甲根部切口缝合1针.rn 结果:rn 32例患者病变均被彻底清除,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6个月,下鼻甲形态良好,窦腔粘膜光滑.2例上领窦后鼻孔鼻息肉患者分别于术后4个月和7个月出现上领窦腔粘膜水肿、息肉样变,经鼻喷激素治疗后得到控制.全部病例术后无溢泪等并发症.rn 结论:rn 下鼻甲前端切断上领窦开窗术适用于下鼻道狭窄且下鼻甲不易上翻而又需要行下鼻道开窗治疗的上领窦病变,在将下鼻甲前端根部局限性切断之后上翻下鼻甲,使得上领窦下鼻道开窗术变得简便易行.
  • 摘要:目的:rn 总结累及蝶窦的多发性骨髓瘤病例的临床特点,以提高临床诊治水平。rn 方法:rn 回顾性分析我科2例累及蝶窦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临床资料,均有复视、头痛的症状,并先后出现全身其他器官受累的表现.来我科前均经历外院多科室检查.rn 结果:rn 2例患者均通过蝶窦活检术确诊为多发性骨髓瘤,行化疗后的症状明显好转或得到控制.rn 结论:rn 蝶窦活检术在鼻内窥镜手术领域较为成熟,对于技术熟练的耳鼻喉科医生来说风险较小,并且可以缩短该类患者的确诊时间,为患者赢得更多的治疗机会.
  • 摘要:目的:rn 了解鼻声反射仪自动分析结果的误差成因,分析并提出解决误差的方案.rn 方法:rn 对260例鼻腔疾病的患者行鼻声反射检测,对仪器自动给出的鼻腔最小横截面积(minimal cross-sectional area,MCA)进行人工复核,依据鼻声反射曲线类型将判别失误的病例分为三组,分析误差的原因,得出修正方法。rn 结果:rn 经人工复核,在260例患者中,仪器自动分析结果共有30例误判,误差率为11.5%.其中,鼻声反射曲线前端出现狭窄11例,鼻声反射曲线狭窄处靠后10例,鼻声反射曲线过于平坦4例和曲线波动过大5例.误差均可经人工复核修正,修正后识别全部正确.rn 结论:rn 鼻声反射检测是一种客观、准确、有效的鼻腔通气功能的检查方法,但自动分析结果存在一定误差,需要进行人工复核和修正,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 摘要:目的:rn 鼻内镜的应用在临床逐渐被开展起来,目前已成为鼻科常规检查器械,并被广泛应用于鼻腔、鼻窦疾病的检查及治疗中.但鼻内窥镜检查直到21世纪初期才逐渐在招飞体检中开展起来.现通过对2005年-2010年参加飞行学员体格检测的应届高中毕业生进行的鼻内窥镜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分析、探讨鼻内窥镜在招飞耳鼻喉科全面检测中的应用。rn 方法:rn 按招飞体检程序,对第一轮体检的学生行常规耳鼻喉科检查;对前、后鼻镜观察不明确、结论待定者,行鼻内窥镜检查.通过使用国产鼻内窥镜对正常应征青年进行检查并对淘汰率加以分析总结.在耳鼻喉科第二轮检查中,采用国产0°鼻内窥镜,直径4mm,长200mm,另备300及700内镜必要时使用,并通过便携式液晶监视器观察;取坐位,以1%麻黄素及1%的卡因对双侧鼻腔粘膜收缩麻醉后观察鼻腔形态,首先由中鼻道进镜观察中鼻甲、钩突及筛泡形态大小和表面粘膜色泽,重点观察中鼻道是否通畅、有无脓性分泌物,绕过中鼻甲观察蝶筛隐窝、上鼻甲、上鼻道有无新生物及脓性分泌物,最后经下鼻道进入鼻咽部观察咽鼓管咽口结构及腺样体残留情况。rn 结果:rn 6年招飞体检中,耳鼻喉科第二轮体检人次共计5483人,对其中经前鼻镜无法明确诊断及后鼻镜检查困难者行鼻内窥镜检查者1096人,合格835人,淘汰253人,淘汰率22.7%.rn 结论:rn 通过总结分析,既往6年耳鼻喉科二轮淘汰情况证明:鼻内窥镜可以较前鼻镜更直观、准确的检出参检学生问题,对招飞体检工作标准把握,有着积极地作用。
  • 摘要:患者,女,71岁,已婚.因双侧鼻腔进行性阻塞伴反复出血3年余,加重伴吞咽困难1月,于2006年2月9日收治入院.患者3年前起无诱因出现左鼻腔阻塞,流脓血涕,于2003年7月在外院诊断:"左鼻腔、鼻窦息肉",行左鼻"息肉"切除术.术后一月又出现左侧鼻塞,进行性加重至双侧鼻塞,并伴有鼻腔出血,多时达200-300ml左右.近一月来患者症状加重,出现吞咽进食、呼吸受阻,左眼溢泪.拟诊"左鼻腔、鼻窦血管瘤"收治入科.本文主要就鼻腔、鼻窦巨大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1例临床资料展开详尽的额论述.
  • 摘要:目的:rn 观察鼻甲减容术对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睡眠结构的影响。rn 方法:rn 107例患者因慢性肥厚性鼻炎行鼻甲减容术,患者术前和术后三月给予多导睡眠监测,比较手术前后睡眠结构的变化.rn 结果:rn 鼻甲减容术后SWSIII期、N期和REM期所占比例增加(P<0.05).鼻甲减容术后微觉醒指数(microarousal index, MAI)(2.8士0.3)较术前(6.3士0.4)明显减小(P<0.01);术后最低Sa02(93.4士1.4)较术前(70.3士1.3)明显提高(P<0.O1);血氧饱和度低于90%的时间占睡眠总时间的百分比(SIT90%)术后(15. 6士6.8)较术前(34.4士11.3)明显减少(P<0.O1).rn 结论:rn 鼻甲减容术后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的睡眠结构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 摘要:变应性鼻炎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病、多发病,我科于2009年5月引进重庆海浮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仪,治疗过敏性鼻炎418例,效果显著,显效率达94.98%.rn 1.临床资料与方法rn 1.1.临床资料:本组418例均符合1997年海口会议修订常年性变应性鼻炎诊断标准,其中男186例,女232例,年龄10-71岁,平均年龄42岁,病史1-30年.大部分患者为长期经药物等其他方法治疗效果不佳者.rn 1.2.手术方法:患者坐位,1%地卡因棉片行鼻腔粘膜表面麻醉两遍,麻黄素棉片鼻粘膜收缩一遍,采用海浮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仪,功率为Ⅱ档,内镜下将治疗头伸入鼻腔,由后至前、由上至下均匀扫描下鼻甲面及鼻中隔面,每扫描一次13秒,速度4mm/s.一侧鼻腔治疗后用同样方法治疗另一侧鼻腔。术后用凉水冲洗鼻腔.rn 1.3.术后随访及观察:分别于术后第一周、一个月、半年、一年进行随访,病情变化予以记录并评分(症状),对复发病人可追加治疗一次.rn 1.4.疗效评定:参考了2004年兰州会议修订的变应性鼻炎治疗原则,用计分法评定其疗效,最后根据状况记录评定疗效.rn 疗效捐数=(治疗前后记分值一治疗后合计分值)治疗前合计分值*100%,≥66%为显效,≥25%-<66%为有效,<25%为无效.rn 2.结果rn 2.1.体征及结果观察:术后症状观察:鼻腔粘膜水肿、阻塞、淡黄色渗出物、胶冻样茹性物,每天用1%麻黄素棉片鼻腔换药一次,清除鼻腔胶冻样物,换药7天,麻黄素液滴鼻3/日.第二天鼻腔粘膜水肿减轻,鼻阻塞症状缓解,喷嚏、清涕减少,黄色渗出物增多.3-4天鼻腔干燥,粘膜有溃疡面,换药时棉片带有少了血丝,用适量液体石蜡油擦拭.7天左右喷嚏、流清涕症状消失.鼻腔粘膜恢复正常,短期随访观察,患者无任何并发症。一年后复发21例,但较治疗前症状缓解.2I例均做了二次扫描,其中18例治愈,五例好转.rn 2.2.总结评定:本组418例,418例三个月,半年内随访均正常.一年后随访21例患者症状复发,显效达94.98%,有效达100%,无效0例.总有效率达100%03.讨论变应性鼻炎是特应性个体接触过敏原后由工gE介导的递质(主要是组胺)释放,引起鼻粘膜变应性反应.目前常用治疗:脱敏疗法、口服抗组胺药、鼻腔喷药、激素疗法、物理疗法等,短期内可取得一定疗效,但达到治愈还有一定难度。rn ①高强度聚焦超声有超强穿透性和能量可聚性的特点。能量定向聚焦在含有大量免疫性细胞、腺体、神经和丰富血管网的鼻粘膜下层,形成点状凝固坏死,导致其破坏减少免疫细胞,从而减少这些细胞所释放的细胞因子和炎性递质.rn ②直接破坏腺体,减少腺体分泌.rn ③鼻粘膜深层的副交感神经节细胞和SP神经纤维被破坏,降低了胆碱能神经的兴奋性。减少血管活性肤的释放,相当于用抗胆碱药物治疗.rn ④导致血管闭锁或血管形成,使出血浆渗出物减少,鼻粘膜水肿减轻,由于聚焦超声再治疗过程中保存了鼻粘膜表面组织的完整性,不会影响到鼻粘膜分泌功能自主运转功能,因此,与微波、射频等其他物理技术治疗变应性鼻炎相比,最大优点在于:rn 1、高安全性,无切口,无放射线或电磁辐射污染.rn 2、鼻腔损伤小,低并发症.rn 3、操作简单,可重复性治疗.rn 4、鼻中隔弯曲、鼻腔狭窄不宜治疗,鼻中隔术后不宜治疗.rn 就本组而言,鼻内镜下聚焦超声治疗变应性鼻炎近期效果显著,无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安全性高,作为临床上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一种新方法,效果满意.
  • 摘要:目的:rn 探讨鼻窦骨化性纤维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案,通过不同病情的患者采用不同手术方式及手术径路,针对术后症状的改善以及术后的跟踪随访,从而对比各种治疗方案的优缺点,为临床治疗鼻窦骨化性纤维瘤总结更优的手术方法及治疗方案。rn 方法:rn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0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23例鼻窦骨化性纤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常规行头颅CT检查(冠状位十轴位),其中13例行头颅X线平片检查。根据术前CT检查的病变部位和范围,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均在气管插管并控制性低血压全身麻醉下进行手术切除。rn 结果:rn 根据不同患者的病变部位和范围的,采用鼻侧切开及改良鼻侧切开术10例,鼻内镜下手术8例,Caldwell-Luc入路手术4例,冠状切口颅骨切开手术1例。其中,除鼻内镜下2例为部分切除外,其余均为彻底切除。术后病理检查均证实为骨化性纤维瘤。23例患者随访20例,失访3例,随访时间6月-19年。18例无复发,患者症状得到有效控制,未引起颜面部畸形。2例复发后再次手术。鼻侧切开手术10例,随访8例无复发,失访2例。鼻内镜下手术的随访8例,其中予以彻底切除的6例无复发。部分切除的1例带瘤生存,1例复发。复发的1例行鼻侧切开肿瘤彻底切除术,失访1例。rn 结论:rn 通过对我科收治的23例鼻窦骨化性纤维瘤,予以手术及综合治疗,针对患者窦骨化性纤维瘤的部位、范围以及不同的病情,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在尽可能彻底清除病灶的基础上,兼顾功能与面容的保护。大大提高了鼻窦骨化性纤维瘤的治愈率以及临床治疗效果,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从而得出治疗鼻窦骨化性纤维瘤,早期发现、CT检查、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以及尽早彻底地切除病灶是治疗该病,改善预后的关键。
  • 摘要:目的:rn 比较黏膜下电凝术与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术中、术后情况。rn 方法:rn 采用黏膜下电凝术及等离子消融术各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各20例,术前、术后1周内、术后3月、术后6月患者应用视觉模拟评分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鼻堵程度评分,且医师对每侧下鼻甲进行评分,并根据糖精试验测定鼻腔黏膜纤毛输送率(mucociliary transport rate,MTR).rn 结果:rn 电凝组术后4天内鼻堵程度较等离子组重,术后3个月、6个月两组的鼻堵程度和下鼻甲体积较前均明显改善,两组间无明显差别.两组对鼻腔黏膜纤毛输送率无影响。rn 结论:rn 黏膜下电凝术术后早期反应较等离子组重;术后3个月两组鼻塞程度及下鼻甲体积均有明显改善;术后6个月时疗效稳定。两者对鼻腔豁膜纤毛输送率无影响。
  • 摘要:目的:rn 由于鼻额区域的解剖结构复杂、多变,如何有效重建额窦引流通道从而治愈慢性额窦炎,仍被认为是一种挑战.本文旨在探讨如何正确处理额隐窝及额窦病变,以期取得良好治疗效果。rn 方法:rn 总结69例(116侧)鼻内镜下额窦手术,其中额窦息肉及炎症性病变65例,额窦囊肿3例.术前常规行冠状位及矢状位螺旋CT薄层扫描,明确额隐窝和钩突的解剖特点,以及额筛气房的类型.116侧中,发现钩突根部附着于眼眶83侧(71.6%),附着于颅底27侧(23.3%),附着于中鼻甲根部6侧(5.1%);鼻丘气房98侧(84.5%);额气房37侧(31.9%) (其中Ⅰ型25侧(21.6%);Ⅱ型9侧(7.8%);Ⅲ型3侧(2.5%),未见Ⅳ型额气房).筛泡上气房41侧(35.3%);眶上筛房2侧(1.7%);额泡气房9侧(7.8%).术中有针对性地进行钩突切除及额窦开放.钩突上端切除要彻底,以尽量扩大视野,钩突切除应避免对周围粘膜的撕扯;钩突附着于眶壁,鼻丘气房不大时,通过额隐窝用弯头器械可以顺利进入额窦,用吸引或者钳夹方式可去除脓性分泌物、囊肿、息肉等常见病变;若钩突附着于颅底、中鼻甲等部位,或者鼻丘气房发育较大时,多不能顺利探及额窦口,可尽量多切除钩突根部,或于中鼻甲附着处前方开放鼻丘气房,通过鼻丘气房进入额隐窝探查额窦口;当额隐窝及额窦内额筛气房发育较好时,应逐一开放,最终达到开放额窦的目的。术中尽量保持术野清洁.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激素、勃液促排剂、鼻腔冲洗等治疗,术后随访注意清理额隐窝及其周围病变组织,保持额窦开口通畅.必要时可以行额窦冲洗.若出现额隐窝粘连,应及早采取分隔措施.rn 结果:rn 术后随访6--24个月,全部病例症状消失或改善,无一例复发,无术后严重并发症.rn 结论:rn 功能性鼻内镜下额窦手术不失为一种安全、有效及微创的手术方式,适用于大多数额窦病变,术前CT阅片及术中对解剖结构的辨认至关重要,术中尽量保留正常粘膜,术后随访处理都非常重要.
  • 摘要:目的:rn 探讨鼻内镜下改良下鼻道开窗术(即保留粘膜瓣的下鼻道开窗术)治疗上颌窦囊肿的手术方法及效果。rn 方法:rn 回顾性分析42例实施鼻内镜下保留粘膜瓣的改良下鼻道开窗切除上颌窦囊肿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手术方法:鼻内镜下经下鼻道前端粘膜切口,分离并保留下鼻道粘膜瓣后,实施上颌窦开窗并切除病变,最后行下鼻道粘膜瓣复位封闭开窗口.rn 结果:rn 术后2例出现下鼻道前端粘连,1例术后并发真菌性上领窦炎,无其他并发症出现.术后随访1年以上,未见复发.rn 结论:rn 鼻内镜下保留粘膜瓣的改良下鼻道开窗是处理上领窦囊肿较为理想的方法。其优点是避免上领窦中鼻道开窗对上领窦口正常形态的破坏,不保留下鼻道开窗口可以维持下鼻道正常形态,并未对手术效果造成影响。
  • 摘要:目的:rn 探讨鼻内镜鼻窦手术中上鼻道开放对于慢性鼻-鼻窦炎伴或不伴鼻息肉所致嗅觉障碍的治疗效果,观察术中上鼻道开放在减少息肉复发和术后嗅觉改善中所起的作用。rn 方法:rn 对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伴有嗅觉丧失或减退的慢性鼻-鼻窦炎伴或不伴鼻息肉的46例患者实行鼻内镜下鼻窦开放术,筛窦开放术中特别注意将上鼻道开放,清理上鼻道、筛上颌窦及嗅裂等隐匿的息肉.术前行导航鼻窦CT加轴位及冠状位重建、鼻内镜检查、鼻声反射、嗅觉功能检测、变应原筛查,对鼻窦CT的Lund-Mackay评分增加"上鼻道"一项,评分方法同窦口复合体,并让患者对自己嗅觉等症状行视觉模拟评分.手术均在全麻下由笔者操作,术后2周、4周、8周、12周、六个月及一年行鼻内镜复查及视觉模拟评分,术后三个月行嗅觉功能检测,并用t test和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rn 结果:rn 通过一年的回访,VAS评分显示嗅觉恢复完全正常(0分)20例(43.48%);实用嗅觉水平13例(1-3分)(28.26%),基本可用嗅觉水平(4-6分)8例(17.39%);不可用嗅觉水平(7-9分)2例(4.35%)嗅觉丧失(10分)4例(8.69%).即46例患者中恢复基本可应用嗅觉水平(显效)以上者共33例71.74%;有效8例(17.39%);无效6例(13.04%).rn 结论:rn 1、恰当的鼻内镜手术是改善甚至恢复伴有嗅觉障碍的慢性鼻一鼻窦炎伴或不伴鼻息肉患者嗅觉的有效手段;rn 2、良好的上鼻道开放可将隐藏在上鼻道、筛上领窦、蝶筛隐窝处的病变彻底清除,增加了术后嗅觉区域的有效通气,即改善了嗅觉又有效的防止了术后鼻息肉复发.
  • 摘要:目的:rn 探讨鼻内镜治疗鼻腔鼻窦内翻乳头状瘤(nasal inverted papilloma,NIP)的疗效.并比较磨削NIP基底部骨膜下骨质与单纯彻底切除肿瘤两种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rn 方法:rn 回顾分析2005~2010年期间68例经鼻内镜手术治疗的鼻腔鼻窦内翻乳头状瘤病例.以我科2008年3月开始采取"骨质磨削"手术方式的时间为节点,将病历资料按手术时间先后分为A、B两组.其中A组病例采用鼻内镜下单纯肿瘤彻底切除术,B组病例在肿瘤切除后使用骨钻磨削基底部骨质.并将病例资料按krouse法分期:Ⅰ期16/19例,Ⅱ期10/12例,Ⅲ期2/9例.rn 结果:rn 术后随访7-60个月,57例治愈,3例在术后3月内复发,8例在半年后复发.经再次鼻内镜下手术,仍有2例在术后半年至一年内复发后手术.A组复发率为21.5%(6/28), B组复发率为12.5%(5/40),“骨质磨削”组复发率较低.rn 结论:rn 鼻内镜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处理鼻腔鼻窦内翻乳头状瘤的方法。采取鼻内镜手术及鼻内镜联合鼻外入路能彻底清除鼻腔及鼻窦病变,并且术后随访直观容易,能早期发现肿瘤的复发及恶变,并对术腔进行及时有效的清理.手术中彻底切除肿瘤及基底部的骨膜,并磨削骨膜下骨质可提高治愈率,减少肿瘤的复发.
  • 摘要:目的:rn 探讨应用鼻内窥镜辅助下鼻-鼻中隔成形术治疗歪鼻畸形的手术方法及疗效.rn 方法:rn 选择21例歪鼻畸形患者,其中C型6例、S型4例、O型(斜线型)11例.术前、术后测量其偏离值,在鼻内镜下行鼻-鼻中隔成形术,术后随访.rn 结果:rn 21例患者术前偏离值为5.46士2.05mm,术后为2.67士1.54mm,经配对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O1).21例歪鼻矫治手术治愈率为52.38%(11/21),有效率为85.71%(18/21).rn 结论:rn 在鼻内窥镜辅助下的鼻-鼻中隔成形术治疗歪鼻畸形具有视野清晰,手术精确微创,出血少,并发症少和疗效好等优点,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 摘要:目的:rn 观察鼻腔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特点,以协助临床诊断和治疗.rn 方法:rn 对1992~2010年12月间诊治的鼻腔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16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16例均经病理确诊为鼻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治疗前活检定性14例,术后确诊2例,其中2例临床曾误诊为血管瘤、出血性息肉等;14例采用同侧鼻侧切开术、扩大上颌窦根治术,除保留筛板外,所累及的鼻腔侧壁、鼻中隔,包括肿瘤边缘部分正常的黏膜一并切除,术后辅以放化疗;2例高龄患者行鼻内窥镜手术,术后辅以放疗.rn 结果:rn 随访14例,失访2例(按死亡记).14例存活时间为9个月~4.5年不等,平均存活时间为1年6个月.其中有6例死于局部复发,4例死于远处转移.目前仍存活4例,1例己存活5年;1例己存活3年7月;1例己存活2年4月;1例手术及放疗后8个月,局部无复发,但有左颈淋巴结转移,再行颈淋巴结清扫术,目前仍存活.rn 讨论:恶性黑色素瘤是来源于色素细胞的恶性肿瘤,色素细胞起源于神经峭,多存在于皮肤、眼球脉络膜和神经系统.而内胚层起源的鼻咽、喉、食道却非常少见.鼻腔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比较少见,其占全身恶性黑色素瘤发病的0.5%~2%.鼻腔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的诊断,首先要排除转移病灶的可能。一般来说,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色素形成较多,且主要集中在原发灶,而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色素形成少,分布范围广泛,常累及头颈部多个组织器官.对于恶性黑色素瘤一般不主张术前活检.鼻腔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恶性程度高,治疗难彻底,预后差.目前仍主张以手术切除为首选,配合术后放化疗的综合治疗.手术多数不能彻底治愈,但可提高成活率,手术方法多采用局部广泛切除.过去认为本病对放疗不敏感,近来亦有文献报道放疗有效.我们认为放疗虽无治愈之效,但可作为术后补充治疗,同时对晚期和高龄不宜手术者,亦能控制病情和延长生命.
  • 摘要:目的:rn 通过对鼻腔鼻窦嗅神经母细胞瘤侵犯眶颅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手术径路和功能重建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该肿瘤的临床特征、诊断治疗方法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rn 方法:rn 本科1998年1月至2007年1月收治侵犯眶颅的鼻腔鼻窦嗅神经母细胞瘤6例,其中男5例,女1例,最大年龄65岁,最小年龄12岁,平均年龄49.5岁.本组病例行扩大鼻侧切开手术2例,行鼻额联合进路1例,行颅面联合进路2例,1例行颅鼻眶联合进路手术.全部病例均采用带蒂帽状腱膜骨膜瓣、颞肌骨膜、游离阔筋膜修复颅底及眶内侧壁.rn 结果:rn 1例术后1年肝转移、骨转移死亡.1例术后4年复发再次侵入颅内并肺转移死亡.4例随访5年无复发转移,无明显并发症.rn 结论:rn 嗅神经母细胞瘤病程发展快,侵袭性强,易侵及颅底、颅内及眼眶,早期诊断困难.大力进行肿瘤的宣传教育,提高民众对肿瘤的认识,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手术彻底切除肿瘤和一期功能重建,术后联合放疗是延长患者生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 摘要:目的:rn 探讨钮扣电池鼻腔异物对鼻腔粘膜损害程度及治疗方法。rn 方法:rn 对8例患儿采用局麻加制动的方法,在前鼻镜下取出异物,鼻腔冲洗,呋麻滴鼻液、复方薄荷滴鼻液及红霉素眼膏治疗.rn 结果:rn 8例患儿鼻腔异物均就诊当日1小时内取出,其中鼻中隔穿孔2例,远期对病人随访,鼻腔粘连2例.rn 结论:rn 钮扣电池鼻腔异物对鼻腔损伤程度与鼻腔异物存留时间;异物大小,鼻中隔接触面;与幼儿年龄成正比.预防与早期处理至关重要.局麻加制动前鼻镜下取出异物是安全可行、经济的方法。
  • 摘要:RECK基因是一种新发现的MMP抑制剂,它对肿瘤的抑制作用,已得到大量的临床证实,癌变过程中RECK蛋白及mRNA表达在癌组织、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及正常黏膜组织中的表达率依次增高。本文探讨RECK和MMP蛋白表达水平与下咽癌侵润和转移的关系。
  • 摘要:本文探讨下咽癌切除行胃上提修复后出现胃坏死的原因及处理方法。胃坏死为下咽癌行全下咽全食管切除胃上提修复的最严重并发症,一旦出现胃底坏死的征兆时要及时在颈部敞开引流,待感染控制后行二期修复;另外,也要针对可能出现胃坏死的情况进行积极预防,特别是术前做好充分的评估,必要时可采取胸大肌+胃上提联合进行修复,以避免出现因切除范围过大而导致修复时胃咽吻合口出现张力吻合的情况。
  • 摘要:本文探讨同时发生在下咽及胸段食管重复癌的临床及病理特点、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的选择与疗效。下咽癌及胸段食管同时性重复癌病史特点相似,容易漏诊,术前诊断存在一定困难,特别是位于粘膜下浸润生长的胸段食管癌,术前更易漏诊。采用非开胸食管内翻拔脱咽胃吻合术治疗下咽癌及胸段食管同时性重复癌除具有操作相对简单、并发症少等优点外,还可以同时切除食管粘膜下的多中心灶。
  • 摘要:下咽癌喉功能保存性手术大大提高了生存质量,但必须严格选择适应症,并把误咽的预防放在首位;胃咽吻合较其它组织瓣修复优越,咽痪发生率低,吞咽功能恢复好,但手术创伤大,风险高;直接缝合或残喉修复吞咽功能恢复快,残喉修复不增加组织损伤;游离组织瓣修复成功率并不低于带蒂组织瓣;带蒂组织瓣修复并发症发生率并不比直接吻合高,对咽部非环形缺损仍可使用。
  • 摘要:本文探讨电视监视下HOPKINS潜窥镜与带钳潜窥镜套管配套在疑难气管、支气管异物取出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与普通支气管镜检查异物取出术相比,该手术方法具有可在明视下操作,提高了疑难气管、支气管异物手术的成功率、精确性和安全性。同时便于教学和资料的保存。
  • 摘要:本科题通过喉癌病例检测及体外细胞生物学实验证实了TIP30能调控喉癌细胞分化及增殖能力。通过进一步实验阐明了TIP30调控喉癌细胞分化增殖是通过OPN介导的WNT通路活性的改变来实现的,揭示了TIP30抑制肿瘤分化和增殖的作用和机制。
  • 摘要:本文回顾性分析1990年~2003年我院收治的50例双侧发病原发灶不明的颈部淋巴结转移性鳞癌病例,探讨不明来源的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性鳞癌的治疗策略。
  • 摘要:本文通过XIAP反义寡脱氧核苷酸(antisense oligodnucleotides,ASODN)转染喉癌Hep-2细胞,探讨其对喉癌Hep-2细胞增殖、凋亡、及化疗敏感性的影响。
  • 摘要:本文探讨不同周龄C57BL/6小鼠内耳内、外毛细胞数量及形态学变化。噪声致聋后,经鼓阶打孔途径基因导入,耳蜗转导成功率高,目的基因表达在支持细胞,螺旋神经节细胞,螺旋韧带及鼓阶、前庭阶间皮细胞,在转导后2周表达持续、稳定。
  • 摘要:本文研究腺病毒携带EGFP基因经完整圆窗膜途径导入耳蜗后外源基因的表达效果,以及外源基因导入对毛细胞、听功能的影响,为内耳基因治疗提供实验基础和理论依据。
  • 摘要:本文结合1例行扩大切除一期耳廓成形手术的耳廓癌患者病例,介绍了其临床症状、手术方法、术后护理,之后讨论了耳廓鳞状细胞癌可能的发病机制及手术原则,为之后的病患提供临床借鉴。
  • 摘要:目的:探讨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鼻窦炎伴鼻息肉的疗效及相关影响因素。rn 方法:对实施内窥镜下鼻窦手术并完成术后随访1年的167例患者进行病例资料分析。rn 结果:术后随访1年,治愈132例,占79%;好转21例,占12.6%,无效14例,占8.4%。总有效率91.6%。rn 结论:经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疗效确切,术中正确处理、术前术后合理用药及定期清理术腔,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 摘要:目的:通过观察变应性鼻炎患者鼻黏膜中各种组胺受体亚型的表达及分布差异,初步阐明各种组胺受体在变应性鼻炎患者鼻黏膜中的表达,并与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进行相关性分析,为了解组胺及其受体在变应性鼻炎病理生理学中的作用提供理论基础。rn 方法:选择变应性鼻炎患者共10人,表麻下取下鼻甲黏膜,分别行组胺受体半定量RT-PCR检测以及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程度评估。rn 结果:半定量RT-PCR检测显示变应性鼻炎患者鼻黏膜中四种组胺受体均有表达,而且HR1表达显著高于HR2、HR3、HR4三种受体(P均<0.O1),HR4表达显著高于HR2、HR3 (P均<0.O1),而HR2、HR3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HR1, HR4与变应性鼻炎患者鼻黏膜中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相关,其中HR4相关性相对较高,而HR2、HR3与其浸润无明显相关性。rn 结论:变应性鼻炎患者鼻黏膜中四种组胺受体均有表达,其表达强弱顺序为HR1>HR4>HR2≈HR3。HR1, HR4与变应性鼻炎患者鼻黏膜中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相关。
  • 摘要:目的:通过观察正常健康志愿者鼻黏膜中各种组胺受体亚型的表达及分布差异,初步阐明各种组胺受体在正常人群鼻黏膜中的表达,为了解组胺及其受体在鼻腔病理生理学中的作用提供理论基础。rn 方法:选择健康志愿者共10人,表麻下取下鼻甲黏膜,分别行组胺受体免疫组化检测及半定量RT-PCR检测。rn 结果:免疫组化及半定量RT-PCR检测显示正常健康者鼻黏膜中四种组胺受体均有表达,而且HR1表达显著高于HR2、HR3、HR4三种受体(P均<0.01),HR4表达显著高于HR2、HR3 (P均<0.05),而HR2、HR3表达无显著差异(p=0.773, 0.546)。rn 结论:正常人群鼻黏膜中四种组胺受体均有表达,其表达强弱顺序为HR1 >HR4 >HR2 ≈HR3。
  • 摘要:目的:了解驻徐部队官兵变应性鼻炎变应原分布情况,为预防和治疗变应性鼻炎提供科学依据。rn 方法:2011年3-4月随机整群抽取驻徐部队官兵1052人为研究对象,设计调查问卷。调查分两阶段进行:首先进行问卷调查阶段,然后根据问卷结果筛选出的变应性鼻炎可疑对象进行过敏原皮肤点刺实验等临床检查予以确诊。rn 结果:共确诊变应性鼻炎患者176人,其中男性164人,女性12人。各变应原阳性率为3.41%-68. 18%,变应原中以粉尘螨致敏的阳性率最高,达68. 18%,其次为户尘瞒62.5%。螨过敏阳性官兵133例,常合并其他一种或多种变应原阳性(70例,52.63%),而螨过敏阴性官兵43例中仅有10例(23.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5)。吸入性变应原过敏者162例(92.04%),食入性变应原过敏者54例(30.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rn 结论:驻徐部队变应性鼻炎官兵最常见的变应原是粉尘螨、屋尘螨。螨过敏者常合并其他一种或多种变应原阳性。吸入性变应原是驻徐部队变应性鼻炎官兵主要的致敏原。
  • 摘要:目的:探讨鼻用糖皮质激素和鼻用抗组胺药治疗老年性变应性鼻炎的疗效。rn 方法:选择本院门诊的360例老年性性变应性鼻炎患者,给予鼻用糖皮质激素和鼻用抗组胺药治疗,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rn 结果:治疗总有效率为为94.4%。主要症状改善率分别为打喷嚏(98.8%)、流涕(97.6%)、鼻痒(96.5%)和鼻阻(95.6%)。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1%(37/360),所有患者未见严重并发症出现。rn 结论:老年性变应性鼻炎的药物治疗应充分考虑患者的全身状况、个体差异,以及要求在体内的代谢情况和可能发生的副作用,权衡利弊,慎重选择适宜的药物及剂量。鼻用糖皮质激素和鼻用抗组胺药可以作为治疗老年性变应性鼻炎的安全、有效的一线用药。
  • 摘要:目的:比较内窥镜与显微镜下声带良性病变切除技术的疗效。rn 方法:对我院2005年2月~2010年2月在内窥镜(56例)与显微镜下(53例)手术切除声带良性病变术后的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rn 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疗效比较,内窥镜组治愈51例(91.1%),好转3例(5.3%),无效2例(3.6%),总有效率96.4%;显微镜组治愈48例(90.6%),好转2例(3.8%),无效3例(5.6%),总有效率94.3%,两种技术疗效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n 结论:内窥镜与显微镜下切除声带良性病变,两种技术疗效无差异,内窥镜在无手术显微镜或声带暴露困难时可使用。
  • 摘要:目的:观察支撑喉镜电视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刀治疗早期喉癌的疗效。rn 方法:收集自2008年6月至2010年10月,在我科采用支撑喉镜电视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刀治疗的早期喉癌病人共40例,统计临床资料并进行术前喉镜检查。手术在全麻下进行,8例病人行气管切开,32例未行气管切开而经口气管插管,在支撑喉镜电视镜下行喉肿物切除术,根据喉癌切除原则,保留足够的安全边界,充分止血。手术后应用抗菌素3天,部分病人于术后2周开始行放化疗。rn 结果:40例病例术后随访7-47个月,放疗32例,其中18例行同步放化疗,8例未行放化疗;术后复发3例,均为接近前联合的病变,经喉裂开再次手术后均治愈。rn 结论:采用支撑喉镜电视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刀治疗早期喉癌,可避免颈部切开治疗所造成的颈部创伤,也避免了喉裂开治疗喉蹼所造成的永久性声音嘶哑,是一种安全简便有效的喉癌治疗方法。
  • 摘要:目的:探讨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治疗儿童急慢性上呼吸道炎症临床疗效。rn 方法: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180例,随机分成3组(每组60例),分别采用常规抗炎组(A组),常规抗炎组+雾化吸入地塞米松和沐舒坦(B组),常规抗炎组+雾化吸入普米克令舒(C组)的方法进行治疗,2次/d,持续1周,比较上述3组咳嗽、憋气、声音嘶哑严重程度量表和咳嗽、憋气、声音嘶哑缓解率和咳嗽、憋气、声音嘶哑平均缓解时间的差别。rn 结果:治疗前后咳嗽、憋气、声音嘶哑严重程度积分的下降幅度C组(2.3土0.8)显著高于B组(1.7土0.4)和A组(0.8土0.3) (p<0.05);咳嗽、憋气、声音嘶哑缓解率B组(80%)、C组(86. 7%)显著高于A组((56.7%) (p<0.05),但B、C组无显著差异((p>0.05);咳嗽、憋气、声音嘶哑平均缓解时间C组(4.5土0.7)显著短与B组(6. 3土0.8)和A(组10.5土0.8) (p<0.05)。rn 结论:在常规抗炎的基础上雾化吸入普米克令舒对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有较好疗效,值得推广。
  • 摘要:目的:团以上干部是我军干部队伍的宝贵财富,他们的身体状况直接影响部队的战斗力。2010年的我院的体检工作总结报告显示有慢性咽炎症状的个体占全部参见体检人员的52.81%(3745/7092),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首长的工作和生活。近几年来,以前被认为是慢性咽炎的症状,如咽异物感、干咳、长期咽痛等都被列入咽喉反流疾病(laryngopharyngeal reflux,LPR)的范畴,喉癌、声带白斑等疾病的发生可能与LPR有关。为了更好地为首长保健服务,了解总参团以上干部这一群体中咽喉反流发生的大致规律,分析咽喉反流症状与生活习惯的关系,2011年体检工作中,我们对参加查体的首长进行了饮食习惯和咽喉反流症状的流行病学调查,现将初步的分析结果汇报如下。rn 方法:对参加2011年我院总参团以上体检的干部,采用Belafsky等设立的反流症状指数(RSI)评分表进行随机抽样的问卷调查,以反流症状指数大于13分为LPR可疑组和对照组,以RSI总分大于13为因变量,性别、年龄、抽烟、饮酒、高脂饮食、进食过饱、辛辣饮食、甜食、咖啡、浓茶和便秘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用Stata软件进行统计分析。rn 结果:我院2011年共有5110人次参见体检,我科共发放问卷3000份,回收2650份,2616份填写合格(回收百分比51.19%,2616/5110),男性2243人,女性373人,平均年龄50.4岁,均初步排除耳鼻咽喉部疾病。LPR可疑组有307人,占11.74%(307/2616),其中男270人,女37人,平均年龄50.3岁,对照组男1928人,女332人,平均年龄50.4岁。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脂饮食(p<0.0001)和经常饮用浓茶(p=0.0001)对RSI评分异常起显著作用。rn 结论:高脂饮食在胃内排空时间较长,浓茶可引起胃肠逆向蠕动,上述习惯对咽喉反流发生可能有一定的作用,建议在日常生活中清淡饮食,少饮用浓茶,以减少胃酸反流至咽喉导致的不适症状。
  • 摘要:本文通过1例行低温等离子刀微创治疗高龄复发性喉乳头状瘤患者病例,介绍其临床症状、病理报告、手术方法、治疗效果,证明低温等离子刀微创治疗对患者损伤轻,尤其适合高龄患者。
  •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刀切除扁桃体的优势及应用价值。rn 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7月-2010年5月期间于行超声刀扁桃体切除术167例病例,以及高频电刀扁桃体切除的45例病例,对比两者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术中出血以及术后疼痛情况。rn 结果:超声刀切除扁桃体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rn 结论:超声刀切除扁桃体具有很大推广价值。
  • 摘要:总结咽部鱼刺异物漏诊规律。首诊未发现鱼刺的病人,仔细检查,发现仍有部分病人有隐蔽的小鱼刺。通过检查扁桃体表面的小白点、牵拉舌头暴露咽腔间隙、棉球轻刮扁桃体表面等方法,可以发现漏诊的鱼刺。鱼刺多见于扁桃体周围,其次为舌根、会厌谷、咽侧壁等部位。牵拉舌头,观察扁桃体周围区域,有利于发现大部分漏诊的鱼刺。
  • 摘要:目的:探讨电子喉镜在声带息肉手术中的优点及疗效。rn 方法:回顾分析325例声带息肉患者,经表麻电子喉镜下息肉摘除术。rn 结果:5例患者咽反射敏感,改为全麻支撑喉镜下喉显微手术,余患者均一次性完成手术,术后1个月患者嗓音恢复正常,经1年以上随访,15例患者复发,经再次电子喉镜下手术治愈。rn 结论:电子喉镜下声带息肉摘除具有视野清晰,操作准确,费用低,创伤小,术后疗效好,能达到声带息肉喉显微手术相同疗效,对于咽反射特别敏感的患者,电子喉镜不能取代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的显微手术。
  • 摘要:目的:总结1例应用地塞米松发生顽固性呃逆及自汗患者的治疗和护理。rn 方法:患者在术前常规应用地塞米松时,出现顽固性呃逆、情绪亢奋及自汗现象。在配合医生完成各项护理治疗工作外,我们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发现地塞米松有多种不良反应是说明书中均未注明的,包括:呃逆、神经系统反应等,因此,我们认真做好相关护理及病情观察,安抚患者及家属情绪,加强健康教育。rn 结果:患者停药后症状逐渐好转,情绪渐趋稳定,能够理解、配合医护工作。rn 结论:地塞米松是糖皮质激素,广泛应用于临床,也是我科鼻内镜术前减轻水肿的常用药物。但在应用过程中,部分患者会出现不良反应,如低钾、瘙痒等,在文献中多有报道,但同一人发生多种不良反应的现象非常少见。护理人员因与患者接触密切,能及时发现问题,除报告医生外,应有主动学习的意识,通过杂志及网络,找到问题所在,才能更好的服务于患者,提高护士自身素质。
  • 摘要:目的:统计分析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SCI)收录期刊中的耳鼻咽喉相关期刊的影响因子,用稿情况分析,促进我国耳鼻咽喉科学科研以及相关期刊的发展。rn 方法:利用SCI数据库检索其收录的耳鼻咽喉科学相关期刊,并对其影响因子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rn 结果:截止2008年10月,按照ISI数据库的分类,共有30种期刊被SCI收录,这30种期刊分别由6个国家出版,30种期刊中有11种被ScienceDirect (Elsevier)、Blackwell和Wiley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本学科中影响因子最高的期刊是JARO-J ASSOC RES OTO,影响因子为2.275,其次是HEARINGRES,影响因子是2.062;在30种期刊中影响因子超过1.5的有5种。rn 结论:以上30种期刊可视为本学科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核心期刊,国内相关医学期刊需进一步提高国际化程度。
  • 摘要:目的:研究GRP78/Bip在条件GJB2基因敲除小鼠耳蜗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S)与非综合征性聋发生的相关性。rn 方法:敲基因动物Cx261oxp/loxp;Pax2 Cre/+ (cCx26)为实验组,野生型BALB/c小鼠作为正常对照,两组分别选取P8、P12和P21三个发育阶段小鼠,每个阶段2只进行实验。耳蜗冰冻切片,免疫组化检测耳蜗切片中GRP78/BIP的表达情况。rn 结果:GRP78/Bip在野生型小鼠耳蜗的表达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P8时GRP78/Bip在盖膜、Corti's器细胞的细胞膜上中可见到表达明显的表达,而在耳蜗外侧壁表达较弱,在螺旋神经节细胞未见明显表达。到P12时,GRP78/Bip表达的位置与P8相同,但上述阳性部位的表达减弱,而且阳性部位也由P8时的细胞膜转移至细胞浆。到P21时,GRP78/Bip表达的位置与P8相同,但表达强度明显增强,在盖膜、Corti' s器、耳蜗外侧壁可见到明显的表达,而螺旋神经节细胞仍未见明显着色。与野生型小鼠相比,GRP78/Bip在cCx26小鼠耳蜗的表达定位与野生型相同,但在P8和P12时cCx26表达更强,到P21时,在盖膜、耳蜗外侧壁表达GRP78/Bip较野生型减弱,而在顶圈仅存的不成熟Corti' s细胞团中,表达GRP78/BIP与野生型接近。rn 结论:ERS可能参与了GJB2基因突变导致的非综合征性聋的发生过程,但还需要研究ERS相关信号分子的表达进一步支持上述学说。
  • 摘要:目的:利用ouabain的嗜神经毒性,探讨建立SD大鼠耳蜗螺旋神经元损伤动物模型的方法,为进一步研究耳蜗螺旋神经元损伤及其修复过程中分子改变及信号转导机制奠定基础。rn 方法:采用耳后进路,解剖显微镜下暴露听泡,电钻磨开听泡,暴露耳蜗,以耳蜗底转、镫骨动脉为解剖标志,显露圆窗龛入口,运用微量泵及微量注射器将10mM ouabain 10 μl注射到圆窗龛,注射速度设置为1μl/分钟,注射结束后缝合手术切口。手术前及手术后12h、1d、3d、7d分别检测听性脑干诱发电位闽值、耳声发射,从电生理角度评估ouabain听力损伤效果及毛细胞损伤情况;应用冰冻切片技术,采用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耳蜗螺旋神经元及其他组织损伤情况;采用毛细胞铺片技术,观察毛细胞损伤情况。同样手术方法,注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rn 结果:注射10mM ouabain 10 ul后12h、1d即可检测到听力下降,3d、7d不能检测到听性脑干诱发电位,耳声发射未见明显改变;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发现ouabain损伤后12h即可发现耳蜗底转螺旋神经元发生水肿等形态学改变,1d可观察到底转神经元发生凋亡,3天、7d观察到底转螺旋神经节处大部分螺旋神经元细胞消失,仅有个别螺旋神经元残存,耳蜗内、外毛细胞、血管纹、螺旋韧带等未见明显改变;毛细胞铺片观察损伤前后不同时间点毛细胞均未见明显损伤。注射生理盐水组未观察到螺旋神经元损伤及听觉电生理改变。
  • 摘要:目的:研究鼻腔内通过的气流是否对糖精试验(Saccharin test,ST)的结果造成影响,以及造成什么样的影响。rn 方法:1、抽取20-32岁健康青年15名,排除标准:鼻中隔偏曲、急慢性鼻-鼻窦炎、萎缩性鼻炎、鼻息肉、腺样体肥大、味觉障碍等均排除;2、对受试者的随机一侧鼻腔行两次糖精试验,分别为阻塞前鼻孔和不阻塞前鼻孔,试验分两天进行,记录糖精清除时间(Saccharin clear time,SCT);3、对两组结果进行T检验,了解其前后有无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rn 结果:15名青年中,阻塞前鼻孔比不阻塞前鼻孔的SCT要短,两组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rn 结论:由此可见,鼻腔气流会对糖精试验的结果造成影响,建议在应用前进行鼻腔通气功能的检查,评价鼻腔气流对其的影响。
  • 摘要:目的:rn 研究H1受体在大鼠脑干前庭核的表达及其在运动病发生和信号转导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24只健康SD大鼠(200g~250g,雌雄不限)随机分为四组,每组6只.rn ①不接受运动刺激和抗运动病药物之对照组;rn ②仅暴露运动刺激组;rn ③仅接受抗运动病药物组;rn ④接受运动刺激和抗运动病药物组(H1受体阻断剂盐酸异丙嗪,0.25mg/每只大鼠,腹腔注射).rn 通过旋转摆动复合运动刺激诱使大鼠发生运动病,以出现对糖精水的厌饮症状作为发病指标,测定运动刺激后其45min内0.15%糖精水饮用量。通过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大鼠脑干前庭核H1受体的分布,藉Western blot分析大鼠前庭核层面脑干组织H1受体的表达,并观察运动刺激和异丙嗪对其表达的影响。rn 结果:rn 运动刺激组平均糖精水饮用量(8.8ml)明显少于对照组(15.1ml),pO.05.应用异丙嗦后接受运动刺激组的平均糖精水饮用量(9.6ml)多于运动刺激组,p
  • 摘要:目的:rn 观察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rn 方法:rn 回顾性分析对本院治疗的58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人的病例资料.采用MRI定位,以患侧三叉神经根为靶点,选用4 mm准直器治疗,中心剂量为70-90 Gy伽玛刀治疗.rn 结果:rn 随访6个月至72个月,平均15个月。总有效率89.66%(52/58),其中治愈55.17%(32/58),疗效显著18.97%(11/58),显效15.52%(9/58),无效10.34%(6/58),6例无效病例有4例进行了第二次伽玛刀治疗,1例完全缓解,3例患者疼痛有不同程度减轻.起效时间2小时-9个月,平均1.5个月.所有病例治疗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rn 结论:rn 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创伤小、并发症少、疗效好,复发后再次行伽玛刀治疗疼痛仍可缓解.
  • 摘要:目的:rn 探讨鼻腔冲洗对腺样体切除术后儿童分泌性中耳炎临床转归的影响。rn 方法:rn 对2005年6月-2009年8月期间我院门诊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中,已行腺样体切除术、经过药物治疗但仍反复发作的分泌性中耳炎的患儿30例(42耳).其中男12例、女18例;年龄4-13岁,平均年龄8岁;行腺样体切除术后1-6月,平均2.7月.临床表现主要为反应迟钝、看电视开大音量、鼓膜颜色异常(28耳)、鼓气耳镜检查鼓膜动度差35耳、具有鼓室积液征象(19耳)、纯音测听为传导性耳聋(33耳)、鼓室压曲线为B型曲线(23耳)或C型曲线(19耳);30例患儿鼻咽部检查均未见明显腺样体残留或咽鼓管受压表现,其中23例患儿鼻咽部有脓性或粘脓性分泌物.以生理盐水500ml加地塞米松lOmg,调节水温到370 C,冲洗鼻腔,连续2周,同时辅以按柠派、吠嘛滴鼻液治疗.两周后复查检查鼓膜情况、纯音测听、中耳阻抗分析纤维鼻咽镜检查评价疗效.对于2例鼓室压曲线仍为B型、且有明显鼓室积液者实施鼓膜切开置管术.rn 结果:rn 鼓膜颜色改善26耳(93%)、鼓气耳镜检查鼓膜动度改善26耳(92%)、鼓室积液征象消失17耳(90%)、纯音测听为气导提高15db以上28耳(85%)、鼓室压曲线显示咽鼓管功能改善35耳(83%).所有患儿鼻咽部均无明显脓性分泌物.2例行鼓膜切开置管患儿术后听闽基本恢复正常.rn 结论:rn 鼻腔冲洗对于恢复儿童鼻咽部良好的局部环境,促进咽鼓管功能的恢复具有良好的效果。可作为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一个治疗选择.
  • 摘要:目的:rn 探讨凯时联合金纳多治疗突发性耳聋的协同效应.rn 方法:rn 将91例(94耳)突发性聋患者随机分为甲、乙、丙3组,甲组33耳,乙组30耳,丙组31耳,甲组33耳治疗方案为:0.9%氯化钠注射液250毫升+金纳多注射液70毫克(4支)静脉点滴1/日共14天,地塞米松10毫克莫菲氏管入1/日,共3天;乙组30耳治疗方案为:0.9%氯化钠注射液100毫升+凯时注射液10微克(1支)静脉壶入1/日共14天,地塞米松10毫克莫菲氏管入1/日,共3天;丙组31耳治疗方案为:0.9%氯化钠注射液250毫升+金纳多注射液70毫克(4支)静脉点滴1/日,0.9%氯化钠注射液100毫升+凯时注射液10微克(1支)静脉壶入1/日共14天,地塞米松10毫克莫菲氏管入1/日,共3天.rn 结果:rn 甲组总有效率60.61%,乙组总有效率60.00%,丙组总有效率87.09%,甲、丙两组间治疗效果有显著性差异((X2=5.75,P<0.05),乙、丙两组间治疗效果有显著性差异((X2=5.78,P<0.05),甲、乙两组间治疗效果无显著差异((X2=0.0024,P>0.05).rn 结论:rn 凯时及金纳多治疗突发性聋有效,凯时联合金纳多治疗突发性耳聋效果更好,有显著的协同效应.
  • 摘要:本研究探讨甲状腺钙化病灶的诊断和治疗以及与病理结果的对应关系。钙化病灶与甲状腺乳头状癌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特别是微钙与甲状腺乳头状癌关系密切。另外,要高度警惕术中快速冰冻病理切片诊断甲状腺癌的局限性。
  • 摘要:气管切开是抢救危重患者时建立可靠人工气道的重要手段.近年来,经皮穿刺气管切开(PDT)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大大降低了气管切开的并发症。通过比较我院引进经皮旋转气管切开组件以来,所行气管切开及未行经皮气管切开的病例,旨在为气管切开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意见。
  • 摘要:声带接触性肉芽肿是指发生于声门后部、杓状软骨声带突的炎性肉芽组织,其发病原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普遍认为是由于发声过程中杓状软骨相互碰撞导致的粘膜损伤所致,多由不良发声行为导致,同时也与患者咽喉返流导致的酸性损伤密切相关。对于病变较小的声带接触性肉芽肿,目前临床上多以保守治疗为主,包括发音训练、口服抑酸药物。对于较大的、保守治疗无效的声带接触性肉芽肿,多主张手术治疗,但手术后复发率较高。本文尝试用手术加术后低剂量放射性治疗的方法治疗带接触性肉芽肿,并评价其疗效。
  • 摘要:本文观察声带息肉患者术后应用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的效果。和传统地塞米松雾化吸入相比较,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应用于声带息肉术后可有效改善声带充血水肿情况,缓解患者声嘶,是一种临床上值得推广的方法。
  • 摘要:本文对声带息肉、声带白斑、声带水肿、喉癌患者术前的计算机嗓音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希望可以找到有利于临床诊断的依据。
  • 摘要:本文研究上气道持续测压系统各项观测指标的临床意义,探讨上气道测压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阻塞平面定位诊断的判断标准,提高OSAHS定位诊断的准确率,最终提高OSAHS外科治疗的有效率。
  • 摘要:本文研究长期失神经人环杓后肌中卫星细胞和成肌调节因子的表达改变,探讨失神经病程对喉肌再生能力的影响。
  • 摘要:本文回顾了海军总医院2000年1月至2010年2月内镜CO2激光治疗T1声门型喉癌57例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采取术前钳取活检和术中冰冻病理学检查,探讨内镜CO2激光声带切除治疗T1声门癌时阴性声带切除的发生率及原因。
  • 摘要:本文研究人喉鳞状细胞癌(LSCC)组织中OPN和p53表达,分析两者相关性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探讨OPN下调后对喉癌细胞株Hep-2生长和侵袭的生物学行为影响。
  • 摘要:目的:探讨电子耳蜗在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语前聋)患儿植入术后如何达到身心及语言的全面康复。rn 方法:对我科45例行澳大利亚NUCLEUS24型电子耳蜗植入的语前聋患儿家长进行心理指导,使其做好配合医务人员、语音培训师对患儿实施长期治疗的心理准备,获得电子耳蜗的相关知识,建立正确的期望值,使患儿重建语言环境,正确使用人工耳蜗,术后遵循声音观察、分辨、确认和理解几个阶段由易到难,进行听力训练。rn 结果:全部患儿手术成功,无术后并发症,术后30天开机调试,效果良好,现在己经能正确发音,取得了预期的效果。rn 结论:人工电子耳蜗植入是一种相对安全的手术,术后鼓励患儿增强自信心,在父母良好的支持下经长期艰苦的语言训练是恢复患儿言语功能的唯一途径。
  • 摘要:目的:为了全面控制鼾症的危险因素,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对鼾症患者采取了规范的健康教育流程,并按计划实施健康教育、管理和监督,以使这些患者改变不良生活方式。rn 方法:通过护理评估,确定患者目前的生活方式,了解患者的生活态度。根据以上情况制定具体的健康教育流程,并对患者在出院一年内实施定期的健康教育,咨询指导,跟踪随访等。rn 结果:随访证明患者不良生活方式较教育前有明显的善(P<0.05或P<0.01)。其中患者戒烟率达92.57%,戒酒率达90.10%,能够坚持健康饮食的患者达64.85%。rn 结论:规范实施健康教育流程,对鼾症患者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提高鼾症治疗的依从性,预防不良的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 摘要:目的:总结联合国驻黎巴嫩维和二级医院耳鼻喉科门诊的病例特征。rn 方法:收集2008年7月~2010年6月在黎巴嫩维和二级医院门诊治疗的耳鼻喉科390例患者的资料,分别统计性别、年龄、疾病种类、主要疾病的分布时间。rn 结果:耳科疾病所占比例:41.0%,咽喉科疾病所占比例:22.6%,鼻科疾病所占比例:31.8%,耳鼻喉科常见疾病即四炎-聋(中耳炎、鼻炎与鼻窦炎、咽炎及扁桃体炎、喉炎及耳聋)仍是二级医院的常见病与多发病,占全部疾病的57.4%,咽鼓管功能障碍患者比例稍高。过敏性鼻炎、鼻出血等疾病的发病有明显季节性。rn 结论:联合国驻黎巴嫩二级医院耳鼻喉科医生在诊疗工作中,必须结合患者分布及疾病特点,根据当地疾病的发病特点,有针对地准备相应药品,在多发病的高峰期前进行必要的卫生宣教,减少发病率,提高医疗质量,从而圆满完成维和医疗任务。
  • 摘要:目的:在现代军事后勤医学背景下,对我海军海上医疗救护的模式加以分析,探讨我海军海上医疗救治现状和需求。rn 资料与背景:以我海军医院船的发展为线索,介绍了我海军"南康"号商用改装医院船、"世昌"号集装箱医疗训练舰、"和平方舟"号海上专业医院船的发展背景、装备、医疗救护能力,介绍了以医院船为线索的我海军三级医疗阶梯救治体系的建立和发展及其现状。rn 结论:与建议:重点论述了我海军现代战略背景下医疗救治现状和未来需求,在全维战争与海上全维卫勤背景与理念下,论述了单兵救治与信息传递(单兵监测、单兵急救、单兵后送与信息支持技术)、全维防护与医疗平台建设(信息应用、健康管理、医学监控、高技术装备与研发)、信息化建设与随行保障(远程医疗指挥、综合服务、远程医学)。
  •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白血病在耳鼻咽喉部的表现,提高耳鼻咽喉科医师对早期白血病的警惕性,以减少误诊误治。rn 方法:对我科近三年来收治的表现为耳鼻咽喉疾病的6例早期白血病患者进行了总结,并分析了其误诊误治的原因。rn 结果:6例中有1例被误诊为喉癌伴颈淋巴结转移;1例误诊为声门下肉芽肿并3度呼吸困难行气管切开术;2例表现为急性全组鼻窦炎并眶内脓肿行眶内脓肿切开引流术和鼻窦内窥镜手术;2例表现为扁桃体周围脓肿行切开引流术。6例中有2例白细胞总数偏低(分别为2.4x10^9/L, 3.1 x10^9/L), 4例白细胞总数轻度增高(11-13 x 10^9/L)。所有患者均无出血倾向、贫血、持续高热、乏力等典型白血病症状。白血病的确诊时间:2周以内4例,4周内1例,12周内1例。其中5例患者经首次骨髓穿刺检查确诊,1例经相隔2周的第2次骨髓穿刺检查确诊。rn 结论:早期白血病可表现为单纯耳鼻咽喉科疾病而无出血倾向、贫血、持续高热、乏力等典型白血病症状。因此耳鼻喉科医生要增强对早期白血病的认识,对于单纯耳鼻喉科疾病解释的症状和体征,要及时行骨髓穿刺检查,以减少早期白血病的误诊误治。
  • 摘要:目的:探讨自体脂肪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复合异体去细胞动脉对大鼠面神经缺损的修复作用。rn 方法:依据不同手术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动脉导管组(1)、动脉-ADSCs组(2)、动脉-dADSCs组(3)、动脉-SCs组(4)、自体神经组(5)以及假手术组(6)。分离并培养第2、3组的ADSCs;对第3组的ADSCs进行诱导获得转分化ADSCs (dADSCs),并对其进行PKH26荧光标记;分离并纯化第4组的雪旺细胞(Schwann cells,SCs)。大鼠腹主动脉经脱细胞处理及化学交联制备异体去细胞动脉,并通过形态学检测验证其脱细胞程度。各修复组(1-5)分别通过去细胞动脉,去细胞动脉复合自体ADSCs, dADSCs和SCs,以及自体神经修复单侧面神经颊支8-mm缺损;第6组进行假手术处理。术后8周,对各组单侧触须运动,复合肌肉动作电位,面神经核团以及形态学特征进行检测以比较各组神经再生情况,同时对标记的dADSCs进行示踪。rn 结果:dADSCs在细胞形态和表型特征上类似SCs。制备的去细胞动脉导管完整保留了细胞外基质成分且不含任何细胞成分。术后8周通过再生神经的功能学和形态学检测证实,自体神经组的再生情况最优,动脉-dADSCs组接近于动脉-SCs组,且优于动脉-ADSCs组,去细胞动脉组最差。部分标记的dADSCs共表达SC标志物,形成条索样结构并围绕再生轴突。rn 结论:自体ADSCs复合异体去细胞动脉导管能较好地促进面神经再生和功能恢复,诱导后的dADSCs在体内维持SC表型并参与轴突再生以及髓鞘形成过程,且修复效果优于ADSCs;本研究为周围性面神经缺损的修复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 摘要:目的:对声带不良疾患患者的生活习惯进行研究分析,探讨理想的预防及康复措施。rn 方法:对2010年10月-2011年4月在我院门诊经喉镜检查确诊的618例声带不良疾患患者的生活习惯进行研究分析。rn 结果: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职业、年龄、生活环境、生活习惯、饮酒、用声时间及用声方法等因素与声带疾病患者发病密切相关。rn 结论:为患者提供健康保健知识、针对生活中不良习惯给予指导,可以预防该声带疾病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 摘要:本文总结西藏高原地区继发性喉结核临床特征,进一步提高诊疗水平。由于西藏高原地区结核病的高发特点,在高原遇到慢性喉炎表现的病人时应想到喉结核的可能。绝大多数喉结核继发于肺结核,应首选肺CT和喉镜检查。继发性喉结核诊断与肺结核一样,根据症状、喉部特征性表现、诊断性治疗等即可确立临床诊断,原发性喉结核需要病理诊断,继发性喉结核经正规抗结核治疗一段时间后仍不好转,应行病理活检。一旦确诊,应及早规范地抗结核治疗。避免盲目使用激素。
  •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经略海洋”的深刻意义,然后描述了走向深蓝的时代背景,介绍了海军医学救援能力的现状,走向深蓝对军事医学发展提出的需求,最后论述了海军总医院在军事医学建设中的工作和构想。
  • 摘要:近10多年来,国际上人工耳蜗技术为代表的听觉植入装置的创用与进展,为耳科医生提供既往认为难以治疗耳聋患者的更多治疗手段和技术,进而为越来越多的中、重度耳聋患者带来恢复或改善听力和言语交流能力机会,使这些患者的生活质量得以提高,并重新参与社会生活.人工耳蜗为代表的听觉植入技术涉及诸多领域,如医学、听力学、生物医学工程学、教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本文对下列方面的进展进行回顾性总结:rn (1)人工耳蜗植入年龄;rn (2)人工耳蜗植入的适应症;rn (3)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方法的改进;rn (4)关于双侧人工耳蜗植入;rn (5)残余听力的保存;rn (6)如何选择不同人工听觉装置(中耳植入(AMEIs)、人工耳蜗(CIs)、听性脑干(ABIs)和中脑植入(AMIs)等).rn 听觉植入装置尤其是人工耳蜗的推广和应用,不仅帮助听力障碍者重新获得了听力,还推动了听觉的神经机制以及听觉中枢的发育和可塑性、听觉认知、言语发育和言语识别的研究;针对不同听力障碍情况选择不同的听觉植入装置,将会使患者有更好的听力和言语康复机会.
  • 摘要:感音神经性耳聋是困扰人类常见的健康问题,对于多数患者目前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近年来,干细胞移植逐步成为感音神经性耳聋治疗研究领域中主要的方向之一.目前耳蜗干细胞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移植干细胞迁移至损伤部位并分化为毛细胞及螺旋神经元的效率低、数量少.本文主要开展了两个方面的研究,首先介绍了外源性干细胞向耳蜗移植,然后分析了促耳蜗内源性干细胞(也称耳蜗前体细胞)增殖分化.
  • 摘要:喉癌是头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手术治疗是治疗这类肿瘤的常用和首选方法。由于肿瘤部位深在,临床生物学行为特殊,治疗时除了对颈淋巴结转移的处理外,还要对原发癌进行彻底切除,以求获得最佳的肿瘤控制效果和理想的术后生存率。在对原发癌的手术治疗中,由于肿瘤的直接侵犯和扩展,处理时涉及的最重要的器官就是具有呼吸、吞咽和发声等多种复杂功能的器官—喉.本文提出在喉癌手术治疗时最大的难点是喉功能保留问题,详细阐述了如何在彻底切除肿瘤的同时尽可能的保留喉功能,同时,说明了通过非手术方法(如放化疗)治疗这类肿瘤同时达到保留喉功能效果的情况。
  • 摘要:本文根据西南医院近年的具体病例,详细介绍不同类型不同部位颅底肿瘤外科手术入路选择的基本原则等内容,例如:前中颅底肿瘤的颅面联合径路、面中部径路、鼻内镜径路等,侧颅底肿瘤的颈侧径路、颞下窝入路等,探讨不同颅底外科手术入路的适用范围.
  • 摘要:20世纪70年代显微血管吻合游离组织瓣移植成功后,掀起了皮瓣、肌皮瓣研究高潮,皮瓣种类日趋增多,皮瓣转移技术也日趋成熟.近30多年来随着头颈部癌大范围根治性切除的开展,要求一期立即良好的功能恢复和外形重建也越加迫切,目的是尽快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和高质量的生存.因此说,头颈部重建的历史是与有效的肿瘤切除的历史几乎相平行.换言之,没有丰富的现代重建知识,那么恰当地处理头颈部癌也是不可能的。本文首先描述了重建的种类及原则,分析了皮肤的血液循环和皮瓣的种类,强调了病人的准备、皮瓣失败原因及并发症的预防,最后总结了头颈部缺损重建的新趋势.
  • 摘要:本文探讨了先天性小耳畸形的外耳再造方法。自2003年1月至2011年01月,应用皮肤扩张法结合自体肋软骨支架进行外耳再造1102例(1110耳).术中应用健耳镜面像和数字化技术真实地打印出要再造患耳的相片,用以指导耳廓支架的雕刻.经过6个月~5年的随访观察,1102例中16例再造耳有不同程度的软骨吸收、变形外,再造耳的大小、形状、位置与健耳相似,外耳逼真,微细结构显示清晰.
  • 摘要:眩晕是一类多发病、常见病,也是疑难病症.眩晕的发生涉及到内耳前庭系统、大脑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系统等,机理复杂,给研究者带来困难,不易取得重要突破.尽管如此,国内外专家经过大量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仍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给广大眩晕患者带来希望.本文主要探讨了如何树立现代诊治理念,提高眩晕性疾病的诊断治疗水平。
  • 摘要: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DTC)包括乳头状癌和滤泡状癌及其亚型,占到甲状腺癌的90%,总体预后良好,生存期长,乳头状癌和滤泡状癌10年生存率分别可达93%和85%.但颈淋巴结癌转移仍是影响其治疗效果及预后的重要因素.DTC中乳头状癌颈淋巴结转移率较高,依评价时间和诊断标准的不同,达20%-90%,而滤泡状癌颈淋巴结转移率相对较低,约为3%.DTC颈淋巴结转移最常发生于Ⅵ区,乳头状癌Ⅵ区转移率可达50%.本文主要就分化型甲状腺癌的颈清扫术及术式选择展开了详尽的论述.
  •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人工耳蜗微创手术包含两个主要内容:微创进路和微创电极插入.在整个外科植入过程,一系列的关注点值得术者考虑.经过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强调的注意事项应用于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可以减少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降低头皮血肿和皮瓣感染坏死的几率;另可以有效地保留残余听力、提高术后言语识别率。同时在综合临床应用中能够达到减少住院时间、术后一周内开机的效果。
  • 摘要:现代战争是高新技术背景下的军事斗争,军事人员面临的军事作业环境复杂多变,这些因素包括高新技术武器、中长期载人航天、风洞、海上作业,雷达和电子对抗、发射场等军事作业环境中的噪声、辐射、失重、有害气体、振动、高低温等环境因素.这些单一因素及复合因素会对包括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器官在内的机体各脏器都会造成不利影响。现代高技术战争条件下的军事作业环境的危害因素、损伤机制和防护策略的研究是目前我军军事医学面临的新课题,对其展开系统、深入、前瞻性研究,将会有力地支持我军打好现代化战争.本文首先分析了噪声危害及电磁辐射危害,介绍了失重环境,最后列举了特殊军事作业环境有害气体.
  • 摘要:人工耳蜗微创手术包含两个内容:微创进路和微创电极插入,微创进路主要体现在微小切口,微创电极插入主要体现在利用特殊的电极插入方式保护耳蜗结构及残余听力.rn 本研究从2010年4月-至今,共完成80例微创进路MED-EL C40+和Pulsar人工耳蜗植入术,切口平均长度2.8cm;其中58例尝试经圆窗电极植入.56例顺利植入,2例经圆窗植入困难,经扩大圆窗、调整电极方向后成功插入.人工耳蜗微创手术具有切口微小美观、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的优点,其可操作性已经得到验证,合适的微创电极插入法可以使低频残余听力保持在接近正常的水平,保护较好的残余听力是今后进行声电联合刺激和Hybrid人工耳蜗植入临床实践的前提条件.
  • 摘要:目的:rn 回顾性分析Ⅲa型鼓室成形术采用自体和人工材料重建听骨链在听力改善、手术时间及费用的差别,为听骨链重建材料的选择提供参考。rn 方法:rn 对接受Ⅲa型鼓室成形术使用自体砧骨、多孔聚乙烯部分听骨和钛质部分听骨进行听骨链重建的随访资料完整的80例(80耳)进行回顾性总结,其中39例单纯鼓室成形术,41例鼓室成型合并乳突根治术,其中5例闭合式手术,36例为开放式手术.听力统计以500、1000、2000和4000Hz的平均气骨导差值计算,术后ABG≤20 dB视为听力改善成功.rn 结果:rn 术后ABG较术前明显缩小(p<0.001),总体成功率57.5%,自体砧骨组47.4%,多孔聚乙烯部分听骨54.3%,钦质部分听骨69.2%,三组间差异无显著性。但是在开放式手术中钦质部分听骨的成功率达到80%,显著优于自体砧骨和多孔聚乙烯部分听骨.三组的手术时间没有显著差别,但是采用自体砧骨的住院费是最低的,而使用钛质听骨显著增加了医疗费用。rn 结论:rn 自体和人工听骨链重建材料都可以有效提高听力,选择自体砧骨的鼓室成形术可以减少医疗费用,但在合并开放式乳突根治术时选择钛质部分听骨的听力改善更好。
  • 摘要:目的:rn 总结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生存率,分析影响术后复发的临床因素,并进一步探讨复发性鼻腔鼻窦恶性肿瘤患者手术的挽救效果,客观地审视评价再次手术的可行性。rn 方法:rn 回顾性分析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1995-2005年107例鼻腔鼻窦恶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其生存率及与复发有关的临床因素.rn 结果:rn 全部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47%,局部复发是肿瘤复发的主要方式,影响局部复发的主要临床因素包括T分期及原发部位.随访中手术后复发的患者44例,有34例进行了手术挽救治疗.行再次手术的34例患者有14例生存,5年生存率为38%.rn 结论:rn T分期及原发部位是影响手术后局部复发的主要因素.对于复发性鼻腔鼻窦恶性肿瘤患者,再次手术切除肿瘤并通过重建技术修复颅面缺损能挽救部分患者的生命,同时改善晚期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
  • 摘要:目的:rn 探讨鼻内镜下鼻腔解剖结构重塑治疗鼻腔鼻窦疾病的手术方法和适应证,并报告治疗结果。rn 方法:rn 对356例鼻腔结构异常性疾病及伴有鼻腔结构异常的鼻腔鼻窦疾病的患者施行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中下鼻甲成形术及钩突或/和筛泡切除术.所有患者随访1年以上,评价其临床效果。rn 结果:rn 所有患者异常的鼻腔解剖结构得以纠正重塑,鼻阻、流涕、头痛、出血等症状消失或缓解,无并发症发生.rn 结论:rn 鼻内镜下鼻腔结构重塑手术是治疗鼻腔结构异常性疾病及伴有鼻腔结构异常的鼻腔鼻窦疾病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摘要:目的:rn 探讨嗓音客观多参数分析与主观听感知评估的一致性,建立嗓音客观多参数评估模型,实现嗓音评估的客观化和数据化.rn 方法:rn 受试者为嗓音障碍患者271名,其中女性124,平均年龄37岁;男性147,平均年龄44岁.正常对照组69名,女性37,平均年龄33.3岁,男性32,平均年龄36.5岁.主观听感知评估参数采用GRBAS系统中的总嘶哑度(grade,G),采用4级改良分级尺度。听评委为来自不同医院的5名嗓音医学家.嗓音样本为统一的语句.全部嗓音样本按随机的方式3次排列,进行3次评估.rn 结果:rn 参数的有效性及敏感性分析显示,除基频外,其它6个参数的测试值随嗓音障碍程度的加重而发生相应的变化,其在各相邻嗓音障碍组之间的差异性有统计学上的显著性意义。借助于判别分析方法,建立了由fitter,shimmer,FOSD,NNE,HNR和MPT组成的客观多参数评估模型。客观评估与主观评估的一致性在男性达到81.6%,女性达到83.2%.正常嗓音组和重度嗓音障碍组的一致性高于轻度嗓音障碍组和中度嗓音障碍组.全部误判嗓音均被判到相邻的嗓音组.根据判别系数建立判别函数,计算出每个嗓音判别在不同嗓音组中的概率,同一嗓音组的判别概率存在差异。rn 结论:rn 嗓音的客观声学参数能够反映嗓音障碍的主观听感知特性;客观多参数模型评估结果与主观听感知结果达到较好的一致性,具有临床应用前景,为嗓音障碍的评估提供了一种客观数据化的方法。
  • 摘要:目的:rn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多道睡眠监测(PSG)中,睡眠呼吸紊乱指数(AHI)与最低血氧饱和度(LSa02)分离的原因,对低氧血症的多项评价指标进行分析,找出理想的低氧血症评价指标。rn 方法:rn 对79例OSAHS患者的PSG检查资料进行机器自动分析并人工判读,记录常规低氧血症指标和血氧饱和度低于0.9, 0.85, 0.80, 0.75, 0.70, 0.65时间占睡眠总时间百分比(分别为TS90, TS85,TS80, TS75, TS70、TS65),并计算加权低氧血症时间占睡眠总时间百分比(WTS),统计分析轻、中、重度OSAHS患者各个低氧血症指标的差异,对各个低氧血症指标与AH工进行相关性检验和多元回归分析。rn 结果:rn LSa02、最长呼吸暂停时血氧饱和度、TS90, TS85, TS80, WTS等指标在轻、中、重度OSAHS患者间存在明显差异,其中TS90 (0.555), TS85 (0.556), WTS (0.552)与AHI的相关系数大于LSa02与AH工的相关系数(-0.478),多元回归分析表明所有的低氧血症指标中WTS对AHI影响最显著。rn 结论:rn 传统上以LSa02评估OSAHS患者低氧血症状况存在一定的局限性,TS90, TS85, WTS优于LSa02,WTS可以全面反映低氧血症状态并与AHI具良好的相关性。
  • 摘要:目的:rn 探讨内镜CO2激光声带切除术治疗T1声门型喉癌是否应常规切除甲杓肌.rn 方法:rn 回顾性分析了海军总医院2000年1月至2010年2月内镜CO2激光治疗T1声门型喉癌57例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Tis7例,Tla 47例,Tlb 3例.声带切除术Ⅰ、Ⅱ型9例,Ⅲ、Ⅳ、Ⅴ型48例.将48例包括甲杓肌的声带切除标本病理切片进行重新阅片.生存率的计算用Kaplan-Meier方法。rn 结果:rn 随访4-119月(平均41.5月),死亡4例,失访8例,5年生存率89.1%; 5年疾病别生存率96. 3%,5年无瘤生存率78.1%.局部复发10例(17.5%),颈部转移1例,甲构肌受侵5例,甲构肌受侵仅占8.8%.挽救手术包括:喉部分切除术6例,喉全切除术3例,颈淋巴结清扫术1例,喉全切除术及颈淋巴结清扫术1例,术后放疗2例.喉保存率93%(53/57).rn 结论:rn Tl声门癌可侵及甲构肌,内镜COZ激光声带切除治疗T1声门癌时,甲构肌的切除应根据术前和术中肿瘤的范围和侵润深度,分别实施不同类型的切除.正确判断肿瘤的范围和甲构肌受侵深度有助于减少术后局部复发和提高发音质量。
  • 摘要:目的:rn 本实验通过建立耳蜗螺旋神经元(spiral ganglion neurons,SGNs)损伤的动物模型,将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进行耳蜗底转鼓阶移植,并观察移植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的比例,探讨SGNs损伤后的微环境对移植干细胞的影响。rn 方法:rn 24只250-300g SD大鼠(雌雄不拘)随机分为两组:ouabain耳蜗给药++NSCs移植组((A组);正常耳蜗NSCs移植组((B组).A组动物麻醉后行第一次听性脑干反应测听(auditory brainstemresponse, ABR),测听结束后手术暴露左侧耳蜗,行ouabain经圆窗完给药,造成SGNs损伤的动物模型.Ouabain给药后2d,行第二次ABR测听,完毕后行二次手术,在左侧耳蜗底转鼓阶处钻孔,将携带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GFP)的NSCs经小孔注入.NSCs移植后7d,行第三次ABR测听,测听后行动物灌注、耳蜗切片,免疫荧光法观察SGNs损伤情况、以及GFP(+) NSCs向神经元的分化比例.B组动物行GFP(+) NSCs鼓阶移植,7d后动物灌注,免疫荧光法观察GFP (+)NSCs向神经元的分化比例.rn 结果:rn (1)ABR测听:ouabain给药后2d,实验耳听闭较给药前明显上移,达到90dB SPL以上,呈极重度听力损失;NSCs移植7d后,听闺没有明显恢复.rn (2)动物模型鉴定:免疫荧光结果均证实,ouabain经圆窗盒给药,可特异性的损伤SGNs,而内、外毛细胞、及雪旺细胞等耳蜗其他细胞不受影响。rn (3)SGNs损伤后的微环境对于NSCs分化的影响:免疫荧光结果证实,ouabain耳蜗给药++NSCs移植组((A组)中,较多的外源性GFP(+)NSCs在螺旋神经节附近显示为MAP2阳性(一种成熟的神经元标记物);然而,正常耳蜗NSCs移植组((B组)中,螺旋神经节附近的外源性NSCs仅有少数表现为MAP2阳性。rn 讨论rn Ouabain耳蜗局部给药,可建立起SGNs损伤的动物模型,该方法特异性的损伤SGNs,并造成极重度听力损失.SGNs损伤后的微环境内有更多的外源性移植NSCs分化为神经元,提示SGNs损伤后的微环境内有特定的分子发生改变,并发挥了促进NSCs向神经元分化的作用。找到这些特定的分子,阐明它们促进NSCs分化的分子机制,有利于使干细胞移植治疗突破瓶颈,获得较好的疗效.
  • 摘要:目的:rn 研究卡波金在急性噪声性声损伤中对听性脑干诱发电位(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和毛细胞的影响。rn 方法:rn 纯白健康豚鼠40只随机分为噪声暴露组(A组)、噪声暴露后吸入卡波金组(B组).每组实验动物均为20只.噪声系稳态噪声,平均声强为120±2dB SPL(sound pressure level),连续暴露5小时.对两组豚鼠均进行ABR测试、耳蜗基底膜铺片、动脉血气分析,测试结果进行对比分析。rn 结果:rn B组较A组平均反应闽降低约17dB SPL,ABR的II波潜伏期B组较A组缩短并恢复速度快于A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动物耳蜗基底膜铺片中耳蜗各周毛细胞未见明显毛细胞的缺失、倒伏和散乱.rn 结论:rn 卡波金可使噪声暴露后听性脑干诱发电位闰移值减小,潜伏期恢复加快,提示卡波金对急性声损伤耳蜗有促进愈合作用。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