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IBD的RT-PCR快速诊断方法的建立及安徽超强毒株的分离鉴定
【6h】

IBD的RT-PCR快速诊断方法的建立及安徽超强毒株的分离鉴定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插图和附表清单、主要符号列表

独创性声明及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第一章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研究进展

第二章IBD的RT-PCR快速诊断方法的建立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材料

2方法

结果与分析

1 PCR条件的优化

2 PCR特异性试验

3 PCR敏感性检测

4临床病料的PCR检测

5琼脂扩散试验

6鸡体攻毒试验

7分离物引起鸡胚成纤维细胞的病变

8鸡胚接种试验

9临床病料的基本情况和RT-PCR及AGP检测病料结果

讨论

1 RT-PCR诊断方法的快速、特异性

2 RT-PCR诊断方法的敏感性

3有关FY1株的讨论

4 IBD的危害性

第三章安徽IBDV超强毒株的分离鉴定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材料

2方法

结果与分析

1 IBDV安徽株的分离及致病性研究

2分离株VP2高变区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讨论

1病毒的增殖及病毒形态

2分离株的致病性特点

3安徽IBD新的流行特点

4有关VP2高变区主要氨基酸的讨论

5关于VP2高变区核苷酸同源性及系统发生树的讨论

6有关VP2高变区特征性酶切位点

7关于超强毒株引起鸡群免疫失败的分子机制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附:发表论文

展开▼

摘要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杀淋巴细胞性的传染病。该病能引起鸡群免疫抑制,增加鸡群对其它传染病的易感性,同时干扰其它疫苗的免疫效果,因而使养鸡业蒙受重大的经济损失。近年来由于IBDV超强毒株和变异毒株的出现,导致IBD的发生和流行呈现上升趋势。因此,本研究依据已发表的IBDV基因组序列,在其VP5和VP2重叠区设计合成一对引物,建立直接从病料组织中检测IBDV的RT-PCR方法,该方法快速、敏感、特异,为IBD的临床诊断提供一种更为实用的技术。基于IBD在我省免疫鸡群中频繁发生,有时呈爆发性流行,导致鸡群大批量死亡,而我省在IBD方面的研究欠缺,本课题选取了来自安徽省RT-PCR呈IBDV阳性的三份法氏囊病料(肿大、出血)进行病原分离后,试图从分离株致病性和VP2高变区结构上来探明其原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