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钴原子激发态近阈限光电离截面测量
【6h】

钴原子激发态近阈限光电离截面测量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 论

1.1 光电离截面的研究背景

1.2 光电离截面的应用

1.2.1 定性解释光电离截面

1.2.2 振子强度

1.2.3 辐射转移

1.2.4 天体物理学

1.2.5 高层大气

1.2.6 等离子体

1.3 激发态寿命

第二章 实验技术和原理

2.1 实验技术

2.1.1 激光烧蚀技术

2.1.2 超声分子束技术

2.1.3 飞行时间质谱技术

2.1.4 共振增强多光子电离技术

2.2 实验原理

2.2.1 原子激发态光电离截面测量原理

2.2.2 激发态寿命测量原理

第三章 实验装置和过程

3.1 实验装置

3.1.1 真空系统

3.1.2 分子束源系统

3.1.3 激光光源系统

3.1.4 时序控制系统

3.1.5 信号探测和采集系统

3.2实验过程

3.2.1 实验过程

3.2.2 实验光路的优化

3.3.2 相对延时的优化

第四章 实验结果和分析

4.1 Co原子(1+1)REMPI飞行时间质谱和光谱

4.2 Co原子激发态光电离截面以及电离富余能依赖关系的测量

4.2.1 Co原子激发态光电离截面

4.2.2 Co原子光电离截面与电离富余能的依赖关系

4.3 Co原子激发态寿命

4.4 结论

第五章 工作总结和展望

参考文献

硕士研究生学习期间完成的工作

致谢

展开▼

摘要

原子激发态的光电离截面是指原子与光子相互作用时,原子从某个能级发射出一个电子的几率大小,是光电离动力学研究中的一个特征参数,在各类天体物理、高层大气以及等离子体物理等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实验采用激光烧蚀技术和超声分子束技术相结合制备自由原子。处于基态的原子吸收一个光子跃迁至激发态,激发态原子再吸收一个光子发生电离,光离子产物由飞行时间质谱仪检测。根据离子产额和电离激光能量的关系得到Co原子激发态光电离截面。通过改变泵浦激光和探测激光之间的相对延时,根据离子信号强度和两束激光延时之间的关系得到Co原子激发态寿命。
  实验在305nm-307.5nm波长范围内研究了Co原子REMPI光谱。在电离富余能0-1.2eV内,利用(1+1?)共振电离测量了Co原子3p63d7(4F)4s4p(3p°)z2D°5/2、3p63d7(4F)4s4p(3p°)z2G°7/2、3p63d8(3F)4py4F°7/2和3p63d8(3F)4py2G°9/2激发态光电离截面,测量值分别为10.2±1.7Mb、10.3±1.7Mb、8.6±1.4Mb和8.3±1.4Mb,总均方根误差小于17%。利用指数衰减公式拟合得到Co原子3p63d7(4F)4s4p(3p°)z2D°5/2、3p63d7(4F)4s4p(3p°)z2G°7/2、3p63d8(3F)4py4F°7/2和3p63d8(3F)4py2G°9/2激发态寿命,测量值分别为56.9±2.8ns、36.6±1.8ns、8.9±0.5ns和11.2±0.5ns,统计误差约为5%。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