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学生法治素养提升研究——以兴城市元台子满族乡初级中学为例
【6h】

中学生法治素养提升研究——以兴城市元台子满族乡初级中学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引 言

(一)问题提出和研究意义

1.问题提出

2.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1.国内研究现状

2.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四)论文的创新点与不足

1.论文的创新之处

2.论文的不足之处

一、中学生法治素养的基本理论

(一)法治素养的内涵与基本构成

1.法治素养的内涵

2.法治素养的基本构成

(二)中学生法治素养的内容结构与目标要求

1.中学生法治素养的内容结构

2.中学生法治素养的目标要求

二、中学生法治素养的现状

(一)中学生法治素养的调查设计与说明

1.问卷设计与调查方式说明

2.结构访谈方式与访谈提纲说明

(二)中学生法治素养存在的问题

1.法律意识薄弱

2.法律知识零散

3.法治信仰缺失

4.法律运用盲态

5.法治思维不强

三、中学生法治素养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政治课法治教育教学存在问题的影响

1.教材及教材处理在法治素养涵育上的不力

2.教师自身法治素养及输出上的影响

3.教学方式与学习兴趣之间的矛盾

(二)学校法治教育组织不到位的影响

1.校园文化活动中法治素养主题较弱

2.对有关违法案例影响学生的研究介入较少

3.对学生法律运用方面的服务与引导较空

(三)家庭教育空缺的影响

1.家庭教育在法治素养方面存在缺失

2.家长与学校配合教育在法治素养方面薄弱

3.家庭溺爱对法治素养形成不力

(四)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1.“2>5”现象对法律权威的消解

2.不良的法律现象对法律尊严的消解

3.“屏蔽式正面教育”对社会负面案例回应不够

四、提升中学生法治素养的对策

(一)发挥政治课堂主渠道的作用

1.提高教师自身法治素质及输出能力

2.强化法治素质培养的教学与实践

3.创新法治素质教学的方式与方法

(二)发挥学校管理的作用

1.在校园文化活动中融入法治元素

2.建立学生法律实践基地

3.成立校园法律援助中心

(三)发挥家校联动的辅助作用

1.树立家校联动的法治教育理念

2.向家长传递“正确的家教观”

(四)发挥社会氛围影响的正面力量

1.法治主体要及时回应社会热点法律现象

2.中学生要积极参与社会上法治主题的实践活动

3.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社会负面法律现象

结 语

参考文献

附录A 关于中学生法治素养现状的调查研究

附录B 关于中学生法治素养的访谈提纲(学生及教师)

附录C 访谈记录

致谢

展开▼

著录项

  • 作者

    张莹;

  • 作者单位

    辽宁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辽宁师范大学;
  • 学科 学科教学(思政)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杨艳茹;
  • 年度 2020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TQ1TF8;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