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国家标准针灸异常情况处理规范的研制及方法学研究
【6h】

国家标准针灸异常情况处理规范的研制及方法学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研究内容

2 结果

3 讨论

3.1关于文献研究结果的讨论

3.2标准制定的指导思想

3.3标准制定的基本原则:

3.4研究过程中的困难与不足之处

3.5总体目标

4、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中外文献有关针灸不良事件的总结分析

综述二 :近30年中外相关文献对针灸异常情况发生类型的研究总结

附录一 国内有关针灸意外及其防治的书籍目录

附录二、《针灸异常情况处理规范》问卷调查表

附录三、《针灸异常情况处理规范》国家标准征求意见汇总处理表

附录四、《针灸异常情况处理规范》国家标准征求意见汇总处理表

附录五、《针灸异常情况处理规范》国家标准征求意见汇总处理表

附录六、《针灸异常情况处理规范》报批稿

附录A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个人简历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制定国家标准《针灸异常情况处理规范》。并对构建针灸安全标准的方法学,进行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方法:用文献研究、专家会议研讨、问卷调研共三种方法进行研究。对国内国外相关针灸不良事件的文献资料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研究,确定针灸不良事件概念、范围、发生原因、预防、抢救措施、处理方法及相关注意事项,总结出针灸异常情况处理规范的关键内容稿。在进行大量调研的基础上通过会议研讨来达成专家组的普遍共识,制定出国家标准《针灸异常情况处理规范》。  结果:1、文献研究结果:通过文献研究总结出针灸不良事件的范围包括晕针、晕罐、灸疗烫伤、弯针、断针、后遗感、晕灸、死亡、过敏、出血、针灸致感染、滞针、血肿、针灸致组织器官损伤等。发生原因主要有术者因素和受术者因素两个方面。术者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责任心不强、消毒不严、操作不当、针具使用不当等。受术者因素包括生理、病理、心理因素及不合作因素等。预防措施包括加强责任心、注意严格消毒、遵循操作规范、提高业务水平、配合心理疗法及改进诊室设施等。2、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专家会议研讨,形成《针灸异常情况处理规范》的初稿。3、对《针灸异常情况处理规范》的初稿进行调研,根据调研专家意见对初稿进行修改,形成《针灸异常情况处理规范》的送审稿。4、通过会议研讨的方式达成专家共识,形成《针灸异常情况处理规范》的函审稿。5、通过专家会议研讨形成《针灸异常情况处理规范》报批稿。  结论:1、提出了构建针灸安全标准的科学思路和方式方法,进行有益的探索和实践。2、制定出国家标准《针灸异常情况处理规范》。3、尽管针灸疗法与其他治疗方法相比较之下相对安全,而且临床工作者在规范操作的情况下,不良事件发生的概率很低。然而,不管是国际还是国内都缺少针对针灸安全操作规范的相关标准,对针灸异常情况发生以后如何处理的相关标准也寥寥无几。作为针灸治疗疾病的发源地,我国应尽早制订针灸操作规范、异常情况处理国家乃至国际标准,有利于巩固我国在针灸方面的优势和地位。

著录项

  • 作者

    孔凡亮;

  • 作者单位

    内蒙古医科大学;

  • 授予单位 内蒙古医科大学;
  • 学科 针灸推拿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翟伟,谭亚芹;
  • 年度 2016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针灸治疗,异常情况,操作规范,安全标准;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