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熵指数和脑电双频指数在学龄期儿童麻醉深度监测中的对比研究
【6h】

熵指数和脑电双频指数在学龄期儿童麻醉深度监测中的对比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材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

1.2实验方法:

1.3 监测指标及方法:

1.4 主要实验设备及药品:

1.5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2.2 RE,SE,BIS在T1~T6各时间点的比较

2.3 MAP与HR在T1~T6各时间点的比较

2.4切皮前后△RE,△SE,△BIS的变化

2.5 相关性分析:

2.6 不良反应:

3. 讨论:

3.1熵指数概述

3.2脑电双频指数概述

3.3熵指数与BIS的比较

3.4儿童麻醉的特殊性

3.5 氯胺酮的特殊性

3.6 本课题的不足:

4.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熵指数在麻醉深度监测中的临床应用

缩略语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个人简历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比较熵指数(包括反应熵RE及状态熵SE)和脑电双频指数(BIS)在学龄期儿童麻醉深度监测中的有效性及可靠性,并验证二者是否可用于儿童氯胺酮麻醉深度监测,为提高其麻醉的安全性提供依据。  方法:  择期骨科上肢手术患儿30例,6-12岁,体重18~35kg,ASAⅠ级,男22例,女8例。术前患儿禁食6h,禁饮3h,手术方式均为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手术时间均在60分钟以内。患儿入室前开放静脉,输注钠钾镁钙葡萄糖注射液,入室后连接熵指数和脑电双频指数,监测心率、无创血压和血氧饱和度。术前30min静脉推注戊乙奎醚注射液0.02mg/kg,记录T1后,静脉滴注氯胺酮1.5mg/kg,面罩吸氧2 L/min,保持呼吸道通畅。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行臂丛神经阻滞,注入0.5%左布比卡因(1~1.5mg/kg)和2%利多卡因(4~6mg/kg)加生理盐水的混合液10~25 ml,静脉泵注丙泊酚5 mg/kg/h维持。观察入室基础值(T1),意识消失即刻记录(T2),切皮前30s(T3),切皮即刻(T4),切皮后30s(T5),切皮后60s(T6)时的心率,血压,RE,SE和BIS的变化情况,是否相关。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本例组内不同时间点的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熵指数与BIS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法,运用统计软件包SPSS13.0分析数据,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RE和SE在T4和T5时刻比T3明显升高,且升高幅度较BIS大,BIS在此刻无明显变化;RE和SE于T6降回到切皮前范围,BIS值此刻开始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E分别与SE,BIS正相关,SE与BIS正相关,P<0.01,三者相关性良好。MAP和HR在切皮刺激下略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学龄期儿童麻醉深度监测中,熵指数和BIS均能对伤害性刺激做出反应,在监测镇静深度方面均有良好的作用,熵指数和BIS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由于RE和SE较BIS反应快速,故熵指数更适合实时监测麻醉深度;在同一麻醉深度水平,熵指数和BIS可以反映氯胺酮麻醉深度的变化趋势,但不能精确反应麻醉深度。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