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不同外汇储备形成方式对通货膨胀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中日韩三国的对比研究
【6h】

不同外汇储备形成方式对通货膨胀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中日韩三国的对比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方法及结构安排

1.4 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第2章 理论基础

2.1 通货膨胀理论概述

2.2 外汇储备影响通货膨胀的理论模型分析

小结

第3章 中国、日本和韩国的外汇储备形成方式比较

3.1 中国、日本和韩国的外汇储备情况

3.2 中国、日本和韩国的外汇储备形成方式

小结

第4章 不同外汇储备形成方式对通货膨胀影响的理论分析

4.1 中国外汇储备形成方式对通货膨胀影响的理论分析

4.2 日韩外汇储备形成方式与通货膨胀关系的理论分析

小结

第5章 不同外汇储备形成方式对通货膨胀影响的实证研究

5.1 模型及分析方法介绍

5.2 外汇储备对通货膨胀率影响的实证检验

5.3 中国与日韩两国的实证结果对比

5.4 中日韩外汇储备与通货膨胀关系相异的原因分析

小结

第6章 政策建议

6.1 改革现行的外汇管理制度

6.2 外汇储备形成机制改革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展开▼

摘要

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国际收支的连年顺差导致我国外汇储备大幅度增加,并于2006年超过日本成为外汇储备余额的世界第一。截止到2012年底,我国外汇储备已经达到3.3万亿美元。充足的外汇储备提升了我国的综合实力,维护了国家经济金融的安全与稳定。但是,我国的外汇储备显然远远超出了实际需求,规模过于庞大,增长速度过快,并且给我国带来了经济金融运行带来种种负效应,其中最突出的就是给我国带来通货膨胀的压力。  本文采用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方法,对比同样是高额外汇储备的日本和韩国,研究不同国家外汇储备形成方式与通货膨胀关系问题。日本和韩国实行外汇平准基金制,它们的外汇储备形成方式是财政部门发行特别国债等证券,用所筹本币资金用于购买外汇,这样动用财政资金购汇与本币发行不存在直接的关联,通常不被视为通胀的肇因。然而中国的外汇储备形成是由央行投放人民币,购入外汇后形成,央行购汇总是与本币发行相伴,这样就可能引发通胀。本文以有关货币理论和通货膨胀理论为基础,研究了不同国家外汇储备的形成方式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证明了日韩的外汇储备与通货膨胀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而中国的外汇储备却与通货膨胀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由此可知,外汇平准基金模式可以有效切断外汇储备与基础货币供给之间的直接联动。  我国外汇储备的增加会直接导致外汇占款的增加,增加相应基础货币的投放。基础货币通过货币乘数的作用直接增加了货币供应总量,引起物价水平的上涨。实证结果来看,我国外汇储备增加产生了明显的通货膨胀效应。长期来看,外汇储备对通货膨胀的拉动效应为0.0317,短期内外汇储备增加会在前两期对通货膨胀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并且外汇储备的通货膨胀效应是逐渐增强的。  我国属于出口导向型国家,靠外需拉动国内经济就不可避免地会导致我国外汇储备的继续增长,继而引起的通胀压力也会不断增加。因此要打破我国外汇储备↑→外汇占款↑→基础货币↑→货币供应量↑→物价水平↑这条具有刚性约束的途径,首先需要从外汇管理体制的改革入手,然后再进行外汇形成机制的改革。

著录项

  • 作者

    胡磊;

  • 作者单位

    山东财经大学;

  • 授予单位 山东财经大学;
  • 学科 金融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宋琳;
  • 年度 2013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外汇储备,形成方式,通货膨胀,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