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真实盈余管理与公司绩效关系研究——基于动机属性视角
【6h】

真实盈余管理与公司绩效关系研究——基于动机属性视角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及研究框架

1.5 创新点

第2章 理论分析

2.1 相关概念

2.2 理论基础

2.3 真实盈余管理与公司绩效关系的理论分析

小结

第3章 研究设计

3.1 研究假设

3.2 变量指标的选择

3.3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3.4 模型设计

小结

第4章 实证研究结果分析

4.1 描述性统计

4.2 相关性检验

4.3 多元回归分析

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建议与展望

小结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在会计准则不断完善、证券监管趋严的背景下,企业采用传统的应计盈余管理受到了限制,因容易被识别,从而承担的风险也越来越大。基于这种情况,目前管理者多采用构造真实交易或事项的方式来操纵盈余,以达到治理层的预期。  通过研究对近几年国外文献可知,调减研发支出、通过促销来增加销售额和扩大产量降低单位产品成本等各种盈余管理行为呈显著增长趋势。由于应计利润盈余管理行为容易被审计人员和其他外部监督者识别,目前较少被采用,相反因外部监管机构难以识别真实盈余管理而备受青睐。采用真实盈余管理对绩效的影响,归结起来有以下几种观点:产生促进作用的正面影响论、带来消极意义的负面影响论和无关论。目前学术界尚未得到一致的结论,在此基础上,本文展开深入研究。  为了得到更加准确的结论,本文将真实盈余管理行为按照不同属性分为机会主义盈余管理和决策有用性盈余管理,分别讨论二者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本文将以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选取2008-2014年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并将采取真实盈余管理的方式划分为酌量性费用操控、生产成本操控和销售费用操控三类。对于企业绩效的衡量,本文采用市场绩效和财务绩效两个指标,全面考察真实盈余管理对公司绩效的影响。  通过实证分析发现:第一,机会主义盈余管理有利于当期业绩的评价,且企业更加倾向于采用操纵酌量性费用的方式进行;第二,在决策有用性盈余管理情况下,销售费用操控和酌量性费用操控不利于当期的业绩评价,而通过操纵生产成本操控是有利于当期业绩的评价;第三,在决策有用性盈余管理情况下,酌量性费用的操控不利于企业未来业绩评价,生产成本操控对公司未来业绩影响未得到证明,销售费用操控不利于公司未来业绩评价;第四,同时操纵三种方式下的决策有用性盈余管理行为从总体上是可以促进企业的业绩提升。  通过研究机会主义盈余管理,可以得出以下建议:基于保牌、增发或配股等目的操纵盈余,虽然会对本期带来有利评价,但是对长期绩效的影响并不显著,公司想要持续经营,应通过树立品牌形象、提高产品质量、加大宣传力度及加强售后服务等行为,而非采取短期内的机会主义行为。  决策有用性盈余管理对本期的公司绩效评价有利,对长期也产生有利影响,虽然三种方式给公司绩效带来的影响不同,但其综合影响是正向的。为此提出以下建议:公司可以采取决策有用性盈余管理行为,因为从业绩评价角度看是有积极意义的。公司通过加大科研支出,创建自有品牌,有利于公司的长期发展和树立良好口碑;产品的增产应根据公司规模确定,通过盲目的扩大产品数量来分摊固定成本的方式有限,公司应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扩产;公司通过降价等方式扩大销量会使市场消费者产生疑虑,反而不利于产品的销售,降低客户的品牌忠诚度。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