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巢湖流域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环境效益评价
【6h】

巢湖流域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环境效益评价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及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1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第三章 巢湖流域土壤侵蚀空间分布格局

3.1 土壤侵蚀模型中各因子的计算

3.2 土壤侵蚀空间分布特征

第四章 巢湖流域水土保持环境效益评估

4.1 评价指标的建立

4.2 基础效益评价

4.3 经济效益评价

4.4 社会效益评价

4.5 生态效益评价

4.6 流域环境效益评价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本人硕士期间科研成果及获奖情况

展开▼

摘要

巢湖流域位于安徽省中部,包括合肥、肥东、肥西、巢湖、含山、和县、庐江、无为和舒城9个县(市),是安徽省重要的经济区域之一。本文以流域实测气象资料、土壤类型图、土地利用图、DEM、遥感影像和各县(市)统计年鉴为基础数据资料,并结合流域自然和人文环境特征,对 CSLE模型中各因子的计算模型做了修正,建立巢湖流域土壤侵蚀数据库,探讨了流域土壤侵蚀的空间分布特征。
  水土保持效益评价在“08国标”基础上,结合流域水土保持实际,以无植被覆盖和人为保护措施条件下潜在土壤侵蚀量与前文考虑了植被覆盖和人为保护措施的侵蚀量相比较,从基础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四个方面将流域目前林草措施、耕作措施以及工程措施保护下产生的环境效益价值化。得到结论如下:
  (1)巢湖流域以微度侵蚀为主,年侵蚀量0.61×108t。其中,微度侵蚀和轻度侵蚀占侵蚀总量的比例最大,为86.58%,中度侵蚀占11.17%,强烈、极强烈侵蚀仅2.25%。流域微度侵蚀面积最大,轻度侵蚀其次,强烈侵蚀和极强烈侵蚀仅占0.13%和0.01%。
  (2)空间上,巢湖流域东北—西南方向侵蚀最严重,西北、东南方向由于是平原地形侵蚀较轻。除巢湖、无为、含山外,流域其他各市县均以微度侵蚀和轻度侵蚀为主。舒城、无为和含山年土壤侵蚀量最大,合肥年侵蚀量最小。侵蚀模数上,含山县侵蚀模数最大,其次是舒城和无为,其他各市县均低于年平均土壤量。
  (3)不同坡度土壤侵蚀状况。小于5°坡度侵蚀面积最大,占88.41%;侵蚀总量上,小于25°坡度土壤侵蚀量最大,占94.27%;侵蚀模数上,侵蚀面积仅占0.58%的25°-35°坡度上土壤侵蚀模数最大,然后向上下依次递减。
  (4)不同海拔高度土壤侵蚀状况。海拔200m以下侵蚀面积占95.44%;侵蚀总量上,海拔200m以下侵蚀总量所占比重最大,海拔200-300m的地带次之。侵蚀模数上,以200-300m侵蚀模数最大,然后向高低海拔递减。
  (5)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侵蚀状况。水田侵蚀量最大,侵蚀模数为4327.51t×km2×a-1,占总面积的64%,其次是林地,侵蚀面积比为11%的林地侵蚀量占16%;草地侵蚀量最小。旱地受蚀面积和侵蚀量在所有土地利用方式中所占比重较小,但侵蚀模数却高达7414t×km2×a-1。
  (6)基础效益评价。在当前植被覆盖和人为水土保持条件下保土量为0.41×1010 t/a,保持水分量0.1×1010 t/a。
  (7)经济效益评价。流域共保持经济效益价值总量0.52×1010万元。其中,保持氮价值量0.72×109万元,磷价值量0.59×109万元,钾价值量0.37×1010万元,有机质价值量为0.18×109万元;减轻泥沙淤积价值量0.47×106万元,减轻泥沙滞留价值量0.13×107万元;土地废弃价值量0.41×103万元;保持土壤中水分价值0.14×106万元;旅游效益0.26×107万元;流域农林牧渔业产出效益0.45×107万元。
  (8)社会效益评价。产业结构上,流域三大产业的生产总值总体表现为增长,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发展较快增长稳定,第三产业发展缓慢。生活水平上,虽然居民收入提高,但生活水平并没有显著提高。劳动就业效益上,劳动就业效益为0.31×106万元。减灾方面,通过兴修水利或者改种,增强了农田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降低了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9)生态效益评价。流域植被提供负离子效益0.16×104万元,吸收污染物效益0.49×104万元,滞尘效益0.63×103万元,降低噪音效益0.24×107万元;植被净初级生产物质总量0.16×108t,生产物质价值量0.61×106万元;流域植被固碳量0.16×1014t,固碳效益0.2×1012万元,植被释氧量0.54×1013t,释氧效益0.54×1012万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