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1983~2012年154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临床特征及流行病学分析
【6h】

1983~2012年154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临床特征及流行病学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缩略语中英文对照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前 言

2 病例资料

2.1资料与方法

2.1.1研究对象

2.1.2 诊断方法

2.1.3 统计学处理

3 结果

3.1 流行病学特点

3.1.1 年龄、性别及职业分布

3.1.2 地区分布

3.1.3 年份分布

3.1.4 发病月份分布

3.1.5 疫苗预防接种史

3.2 临床特点

3.2.1 临床症状体征

3.2.2 临床分型

3.2.3 并发症

3.3实验室检查特点

3.3.1 外周血象特点

3.3.2 脑脊液特点

3.3.3 病原学检查结果

3.3.4药敏结果

3.4 治疗与临床转归

4 讨论

5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研究进展

展开▼

摘要

目的:
  了解30年来我院收治的经细菌学确诊的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为流脑)的临床特征与流行病学特点,及脑膜炎奈瑟菌的耐药性,为流脑防治工作积累经验。
  方法:
  对1983~2012年154例流脑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发病年代不同分为两组(A组:1983~2002年,共80例,B组:2003~2012年,共74例),对两组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流行病学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及职业分布、地区、年份分布、发病月份分布及疫苗接种史等;临床特点包括:临床症状体征、临床分型、并发症、外周血象特点、脑脊液特点、病原学检查、药敏结果及临床治疗转归,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统计结果。使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统计学分析文中数据采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
  结果:
  A组患者发病人群较B组为轻,A组以0~5岁人群为主,占48.75%(39/80),B组以16~20岁人群为主,占41.89%(31/74);总体男性多于女性(1.4:1),农村多于城镇(2.3:1);职业分布以中小学生为主,占53.24%(82/154)。发病季节均以冬春季为主,其中以3~5月份最多见,占68.18%。B组患者平均年龄(15.78:9.87)、暴发型流脑发生率(18.91%:7.50%)、出现意识障碍比率(43.24%:26.25)、住院天数[(13.50±5.09):(9.88±5.52)]、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值平均值(85.62%:78.64%)均高于A组(均P<0.05),出现瘀点瘀斑比例(63.51%))低于A组(88.75%);B组患者死亡率高于A组(?2=0.21,p=0.904)。两组患者对头孢曲松、头孢噻肟未出现耐药,对青霉素的耐药率为4.44%,对磺胺药由2003年之前的30.67%耐药到2003年之后100%耐药。
  结论:
  近30年来流脑的发病呈低水平的散发状态,无大规模的流行。1983~2012年30年间有两个发病小高峰,分别为1985?1986年和2005年,B组流脑患者病情较A组更加严重,死亡率及出现并发症及后遗症患者较A组为多。磺胺类药物耐药率较高,出现了对青霉素耐药现象,两组均未见头孢类耐药病例,治疗上建议以青霉素联合头孢曲松为首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