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早胚发育促进因子-1作用靶分子的筛选大鼠卵母细胞能在联合培养系统中成批成熟
【6h】

早胚发育促进因子-1作用靶分子的筛选大鼠卵母细胞能在联合培养系统中成批成熟

代理获取

目录

论文说明:缩略词

前言

第一部分大鼠三级早期卵泡中的卵母细胞能在体外达到适当成熟

第二部分DPF-1与其靶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

第三部分:附录

参考文献

总结

进一步工作计划

博士期间发表的文章和获得的奖励

综述 哺乳动物卵泡发育的分子调控机制

致谢

论文独创性声明及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展开▼

摘要

输卵管蛋白(Oviduct-specificglycoprotein,Oviductin)是哺乳动物输卵管粘膜上皮细胞特异性表达分泌的高糖基化蛋白质,普遍存在于各种哺乳动物的输卵管分泌物中,为配子的成熟、转运、受精和早胚的发育营造了一种适宜的微环境,但具体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本实验室从兔输卵管粘膜上皮细胞的cNDA文库中筛选出兔的全长OviductincDNA(1.9kb),其演绎分子量为64kDa,命名为早胚发育促进因子-1(DevelopmentPromotingFactor-1,DPF-1)。DPF-1与其它物种的输卵管糖蛋白具高度同源性。为了研究其在早胚发育过程中潜在的生物学功能,进行了下列实验: 建立了离体未完全分化颗粒细胞、动情前期垂体前叶和△-4雄烯二酮组成的“联合培养系统”。该联合培养系统可模拟正常生理状态下卵泡中各相关细胞间的协同作用,更有效地诱导经己烯雌酚刺激后大量源自大鼠早期三级卵泡中卵母细胞同步成熟,并能正常受精和发育。经DES刺激,每侧幼龄大鼠卵巢中平均可取得189枚同步发育的卵母细胞,经在联合培养系统中培养,77.6%的卵母细胞排出第一极体达到成熟。这些成熟的卵母细胞中87.8%可正常受精,93%卵裂;经体外培养96h,有59%的受精卵可发育到桑椹或囊胚。2-细胞期胚胎移植后可发育成为健康个体。为研究大鼠卵成熟、受精和早胚发育的分子机制所需的大量实验模型提供了物质基础。 为了从分子水平研究DPF-1在早期胚胎发育中的作用机制,建立了大鼠成熟卵母细胞pMyrcDNA文库,文库容量为8x105pfu/ugcDNA。pSos/1.9kbDPF-1cDNA诱饵蛋白质粒对大鼠成熟卵母细胞pMyrcDNA文库进行了双杂交筛选,从大鼠成熟卵母细胞pMyrcDNA文库中初筛出132个阳性克隆,终筛出1个阳性克隆。经测序提示插入片段约为400bp核苷酸,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析比较,发现与activatingsignalcoihtegrator1complexsubunit2(ASC-1complexsubunitp100)蛋白核苷酸序列有93%一致性。p100蛋白在多种组织中表达,特别在卵巢组织和移植前胚胎中广泛表达,并与p50、p200和ASC-1共同组成了ASC-1复合体,来调节SRF(serumresponsefactor)、AP-1(activatingprotein1)和NF-B(nuclearfactorB)等转录因子的活性。对p100蛋白与DPF-1相互作用关系进行研究可望为进一步深入分析输卵管蛋白的作用机制提供线索。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