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认知行为团体辅导对留守学生与非留守学生抑郁倾向的干预研究
【6h】

认知行为团体辅导对留守学生与非留守学生抑郁倾向的干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2. 对象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I:个人简历

附录II:问卷及量表

致谢

综述 抑郁症的认知行为疗法研究现状

1. 抑郁的认知模型理论

2. 抑郁症的认知行为治疗理论

3. 抑郁症的认知治疗模式

4. 抑郁症的认知行为治疗实践

5. CBT与抗抑郁药的疗效对比研究

6. 团体认知行为治疗

7. 结论

展开▼

摘要

目的:调查农村留守中学生抑郁倾向的现状,研究考察认知行为互动团体辅导对留守中学生抑郁倾向的干预效果,以及认知行为团体辅导对留守学生和非留守学生之间的干预效果是否存在差异。
  方法:对在2009年9月—2010年2月期间,对黄山某农村中学的163名九年级中学生(81名留守学生、82名非留守学生)进行为期10周,1次/周的认知行为互动团体辅导,对照观察辅导前后差异,用定量和定性的方法(使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衡量农村留守学生与非留守学生的抑郁、人际交往、躯体化等症状)评估干预前后的效果。
  结果:(1)CBIGT辅导前调查结果显示,留守中学生(n=81)在SAS、SDS、SCL-90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得分的均数均大于非留守学生(n=82),心理健康水平状况较差。其中SCL-90量表总分(P=0.041)及其中躯体化(P=0.035)、人际关系敏感(P=0.018)、抑郁(P=0.003)等因子间分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CBIGT辅导后81名留守学生的SAS、SDS、SCL-90总分的均数明显下降,其中SDS分数(t=2.810,P<0.01)、SCL-90(t=3.738,P<0.01)在辅导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CL-90各因子得分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躯体化(t=2.509,P<0.01)、强迫症状(t=3.738,P<0.01)、人际关系敏感(t=2.914,P<0.01)、抑郁(t=3.474,P<0.01)、焦虑(t=3.327,P<0.01)、敌对(t=2.913,P<0.01)、精神病性(t=2.184,P<0.01)和睡眠饮食(t=2.619,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团体辅导前后,留守学生和非留守学生在SAS、SDS、SCL-90的大多数得分都有所下降;留守学生在躯体化和人际交往等自我评分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以认知行为互动团体辅导为主,个别咨询、小组辅导为辅相结合的方式,能够显著改善留守中学生的抑郁倾向,提高留守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团体辅导干预对留守中学生和非留守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都有效,并且团体辅导干预对留守中学生的影响作用相对非留守中学生的更好、更明显。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