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生态哲学视域下的煤层气开发与利用
【6h】

生态哲学视域下的煤层气开发与利用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内容结构

第二章 生态哲学的思想与理论

2.1 生态哲学产生的背景及其内涵

2.1.1 生态哲学产生的背景

2.1.2 生态哲学内涵

2.2 中国的生态思想

2.2.1 儒家文化的生态思想

2.2.2 道家文化的生态思想

2.2.3 释家文化的生态思想

2.3 西方的生态理论

2.3.1 人类中心主义

2.3.2 动物中心主义

2.3.3 生物中心主义

2.3.4 生态中心主义

2.4 生态哲学的现实指导意义

2.4.1 实现生态思维方式的转变

2.4.2 明确生态责任与履行生态义务

2.4.3 激发生态意识与唤起生态良知

第三章 煤层气开发利用的意义与问题

3.1 煤层气开发利用的意义

3.2 煤层气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2.1 对水文环境的影响

3.2.2 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3.2.3 对大气环境、声环境的影响

3.3 对传统煤层气开发利用的反思

3.3.1 对传统开发利用模式价值诉求的反思

3.3.2 对主客分立自然观哲学基础的反思

3.3.3 对经济主义价值观哲学基础的反思

3.4 小结

第四章 煤层气生态化开发利用的理论阐释

4.1 煤层气生态化开发利用的概念与内涵

4.1.1 煤层气生态化开发利用的概念

4.1.2 煤层气生态化开发利用的内涵

4.2 煤层气生态化开发利用与传统开发利用模式的区别

4.2.1 价值取向的不同

4.2.2 实践方法的不同

4.2.3 评价标准的不同

4.3 煤层气生态化开发利用模式的基本特征

4.3.1 注重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4.3.2 保持生态生产力的可持续发展

4.3.3 开发利用的“绿色利他"特征

4.4 煤层气生态化开发利用应遵循的原则

4.4.1 绿色性原则

4.4.2 同时性原则

4.4.3 循环经济原则

第五章 煤层气生态化开发利用转向可行性分析

5.1 政策法规分析

5.2 技术条件分析

5.2.1 生态开采技术

5.2.2 生态CDM机制

5.2.3 生态修复与治理技术

5.3 企业的环境成本与环境效益分析

5.4 经济效益分析

5.5 社会效益分析

5.6 生态效益分析

第六章 煤层气生态化开发利用的措施与建议

6.1 国家角度

6.1.1 提供生态化指导思想

6.1.2 建立生态化科研机制

6.1.3 制定生态化政策法规

6.2 企业角度

6.2.1 企业工艺的生态化

6.2.2 企业文化的生态化

6.2.3 企业管理的生态化

6.3 社会角度

6.3.1 宣传生态化思想

6.3.2 加强生态化教育

6.3.3 形成生态化意识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全文结论

7.2 工作展望

7.3 本文创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展开▼

摘要

当代社会,妥善地处理好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已经成为了当今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然而,由于长期以来我国的煤层气开发利用企业普遍采取的是一种简单粗放式的、不按照自然本身规律的传统开发模式,忽视了对生态环境加以保护,使得环境污染及生态破坏的程度更加严重。事实上,煤层气产业如何实现生态化开发和利用已成为当前社会无法回避的重大课题。
  当前,在国家层面上已经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的理念与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要求,这就为煤层气产业的生态化开发与利用指明了方向。但目前在学术界中对此问题的研究还不够多,同时也不够深入,一些研究成果也只是停留在技术层面。而对于从整个煤层气产业的系统性的角度出发,特别是从生态哲学的角度来研究还较缺乏。煤层气产业在我国能源体系的建设中举足轻重,已经到了必须要转变传统的发展方式,努力实现生态化开发利用模式的关键时期。与此同时,由于它对生态环境以及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所以进一步探索其哲学理论与实践,则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本文从生态哲学的角度对煤层气产业进行研究,从而为煤层气产业的生态化开发与利用提供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理论基础。同时对此进行了可行性的分析,以及分别从国家、企业和社会的角度对煤层气生态化开发利用提出了相关的措施与建议。在国家层面,需要提供生态化指导思想,建立生态化科研机制,制定生态化政策法规;对于煤层气企业,需要在工艺、文化、管理诸方面实现生态化;从社会视角思考,则需要宣传生态化思想,加强生态化教育,形成生态化意识。由此使得这个涉及到煤层气产业的复杂而又棘手的难题从而变得简单和清晰,更加易于解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