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安徽省淮河流域旱涝演变与南北气候分界线变动研究
【6h】

安徽省淮河流域旱涝演变与南北气候分界线变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中国南北分界的研究进展

1.2.2 早涝灾害研究进展

1.2.3 淮河流域气候变化影响下水文要素变化研究进展

1.2.4 旱涝指数研究进展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区域概况

2.1 地理位置

2.2 地形地貌

2.3 气象水文

2.4 社会经济

2.5 旱涝灾情

第三章 区域旱涝演变研究

3.1 区域旱涝指数选择

3.1.1 SPI标准化降雨指数

3.1.2 SPEI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

3.1.3 SAPI标准化前期降水指数

3.1.4 三种旱涝指数的比较

3.2 基于SPEI指数的近50年区域旱涝演变研究

3.2.1 资料来源

3.2.2 区域旱涝演变图

3.2.3 区域旱涝演变规律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区域南北分界线变动研究

4.1 800mm等降水量线变动研究

4.1.1 等降水量线的生成

4.1.2 800mm等降水量线空间演变图

4.1.3 800mm等降水量线空间位置时间序列分析

4.2 ≥10℃积温线变动研究

4.2.1 ≥10℃积温线演变图

4.2.2 ≥10℃积温线空间位置时间序列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区域旱涝演变与南北分界线变动关系分析

5.1 旱涝年际演变与南北分界线变动关系分析

5.1.1 丰水期旱涝格局与南北分界线变动关系

5.1.2 枯水期早涝格局与南北分界线变动关系

5.1.3 区域综合旱涝

5.2 典型旱涝年份区域旱涝格局与南北分界线关系分析

5.2.1 典型旱灾年份早涝格局与南北分界线关系

5.2.2 典型涝灾年份旱涝格局与南北分界线关系

5.3 南北分界线位置变动的归因分析

5.3.1 厄尔尼诺—南方涛动对南北分界线的影响

5.3.2 太平洋涛动对南北气候分界线的影响

5.3.3 东亚季风对南北气候分界线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展开▼

摘要

安徽省淮河流域地处淮河流域中部,境内流域面积约为6.7万平方公里,占全淮河流域总面积约四分之一,是我国重要的粮、棉、油生产基地,也是重要的南北交通要塞,在全国经济、农业、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淮河亦是我国南北方的一条自然分界线,且我国1月0℃等温线和800毫米年均等降水量线大致沿淮河和秦岭一线分布。淮河流域地处中国南北气候的过渡带上,以淮河为界,淮河以北属暖温带半湿润区,淮河以南属北亚热带湿润区。特殊的地理环境、气候状况及下垫面条件等因素造就了淮河流域地区易旱易涝、旱涝交替、自然灾害频繁的现状,严重制约了淮河流域区经济、社会的发展。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趋势的逐渐显著和水资源需求的不断增长,旱涝灾害给我国带来的影响也日趋严重,其发生的频率、致灾的强度和影响的范围也随之显著增长,严重威胁到我国的粮食生产安全、供水安全及生态安全,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研究旱涝灾害的成因及演变趋势,减少旱涝灾害带来的损失十分重要。研究南北气候分界线与区域旱涝格局演变的关系是从区域水循环及旱涝灾害气候地理成因的角度揭示区域的旱涝灾害演变及格局规律情况。通过研究区域在丰、枯水期条件下的不同旱涝情景,结合历史灾情,分析南北气候分界线的变动与旱涝指标的关系,进一步阐释,气候分界线位置的南北推移对淮河流域旱涝灾害格局演变的影响。研究其有助于进一步深入认识旱涝旱灾风险灾害的形成机理和驱动机制,完善区域灾害动态预警机制,并提高区域旱涝灾害风险管理水平及防灾减灾能力,从而避免或减轻灾害损失、保障区域粮食作物生产安全、促进水资源系统的合理分配利用。基于此,本文在建立区域旱涝综合指标的基础上,以区域旱涝演变和南北气候分界线为演绎对象,从一般到具体,取得了如下主要成果:
  1)选取研究区自1955-2013年的降水及温度等资料,算取区域站点的SPI、SPEI、SAPI值作为旱涝评价指标,并结合实际旱涝情况分析比较了三种旱涝指标的优劣性,发现SPEI指数较其他两者更优,其包含降水与温度两种属性能更好的反映区域旱涝情况;
  2)通过历史数据和历史灾情,计算出了研究区内各个站点SPEI值。运用GIS空间模拟技术绘出区域旱涝演变图,分析了区域旱涝分布及近50年来的时空变动规律,初步构建了基于时空模拟的淮河流域区域旱涝演变模型,发现丰、枯水期旱涝格局基本相似,区域旱涝基本呈一定走势,沿淮河一线为主要灾情区域,严重旱涝多发、频发;
  3)结合历史数据,运用GIS空间模拟技术绘出区域南北气候分界线时段变动图,分析了区域南北气候分界线随时间变动规律,发现了等降水量线位置与积温线位置都在北纬32°至34°之间,对南北分界线纬度中心点位置进行时序分析,找出800mm等降水量线约以7-11a为一周期变动。结合图表数据分析区域南北气候分界线变动情况对区域旱涝演变的影响,分析了气候分界线和旱涝灾害变动情况的相互关系,及其对区域旱涝变化的影响,发现区域南北气候分界线的位置对区域旱涝格局有很大影响,800mm等降水量线位置变动对区域旱涝格局影响尤为显著。800mm等降水量线纬度位置越高其区域发生涝灾则区域偏涝灾害,越低则区域出现旱灾的可能性更大;
  4)在成因分析表明厄尔尼诺现象及太平洋涛动现象对南北分界线都有一定负影响,而东亚季风对南北分界线有一定的正影响,区域的旱涝情况也随之受到影响。通过上述研究提出了研究区域基于气候地理因素的旱涝灾害影响机制,进一步阐述了区域的气候地理条件对其旱涝格局的影响,并结合厄尔尼诺现象等气候环境影响拟出区域旱涝格局的演变趋势。为研究区域的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