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经皮内镜下脊神经背内侧支切断术治疗关节突关节源性腰痛相关解剖与临床研究
【6h】

经皮内镜下脊神经背内侧支切断术治疗关节突关节源性腰痛相关解剖与临床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腰椎脊神经背内侧支相关解剖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经皮内镜下脊神经背内侧支切断术治疗关节突关节源性腰痛的临床研究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致谢

综述:腰椎关节突关节源性腰痛的研究进展

声明

展开▼

摘要

目的:一、通过国人尸体解剖观察腰椎脊神经背内侧支走行及变异情况,为微创治疗关节突关节源性腰痛提供解剖依据;二、观察经皮内镜下脊神经背内侧支切断术的手术疗效及其微创性。  方法:一、选取5具成人尸体标本对L1~S1左右侧共50个靶点范围进行腰椎脊神经背内侧支解剖,测量背内侧支在骨纤维管内走行次数及长度、骨纤维管中点对应的皮肤投影点到后正中线的距离及到靶点的深度,并记录背内侧支解剖变异情况;二、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成都市三六三医院骨科符合纳入标准的诊断为腰椎关节突关节源性腰痛患者61例,其中32例作为手术组,封闭靶点数共45个,29例为保守治疗组,封闭靶点数共39个。手术组采用经皮内镜下脊神经背内侧支切断术治疗,保守组采用口服非甾体类消炎药、理疗等方法治疗,观察指标包括:手术组平均切口长度、出血量、手术时间、X线透视次数、手术并发症,两组封闭前后VAS评分,手术组术后1天、3个月、12个月的VAS评分,两组患者1个月、12个月随访的改良MacNab腰椎功能评分比较,并进行统计学相关分析。  结果:一、(1)腰椎脊神经背内侧支走行于上关节突外侧与横突基底部背缘处的骨纤维管中,此位置相对固定;(2)5具尸体标本50个靶点范围的解剖中,44个靶点范围找到脊神经背内侧支,其余6个未找到,未发现率为12.0%;(3)数据测量:脊神经背内侧支在骨纤维管内走行长度平均为(4.44~5.13)mm,皮肤投影点到靶点的深度为(23.83~39.01)mm,皮肤投影点到后正中线的距离(21.32~31.42)mm;二、(1)纳入标准的患者行经皮内镜下手术治疗,平均手术切口长度为(7.5±2.8)mm,平均出血量为(12.3±2.7)ml,平均手术时间为(30.5±6.7)min,平均X线透视次数为(5.8±1.2)次,无手术相关并发症;(2)手术组患者术后1天、3个月、12个月的腰痛及牵涉痛VAS评分较封闭前明显降低(P<0.05),术后各时间点之间比较以及与封闭后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手术组术后1个月、12个月的改良MacNab腰椎功能评分优良率分别为93.8%、90.6%,保守组治疗1个月、12个月后的改良MacNab腰椎功能评分优良率分别为61.3%、51.7%,手术组优良率明显高于保守治疗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一、(1)腰椎脊神经背内侧支存在分支、走行、粗细等多种变异,但在穿过骨纤维管处的位置相对固定,可以作为寻找脊神经背内侧支的解剖标志之一;(2)靶点到皮肤投影点的深度及皮肤投影点到后正中线的距离测量(2.3~3.9cm、2~3cm),为临床初步定位有一定指导作用,减少患者和医务人员的X射线辐射量。二、经皮内镜下脊神经背内侧支切断术具有切口小、出血少、无需卧床、疗效优良的微创特点。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