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今文经学与康有为书学思想发微
【6h】

今文经学与康有为书学思想发微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绪论

一、“学随时变”与“回到康有为”

二、经学与清代书学之变

三、今文经学是打开康有为书学思想的钥匙

四、国内外已有文献综述

五、研究对象与方法

六、研究意义、创新与不足之处

第一章 “刘歆伪古文”:《广艺舟双楫》与康有为今文经学转向

第一节 经世之志与经学转向:康有为早期思想演变

一、从廖平与康有为的学术公案谈起

二、康有为早期著作中是否存在今文经学思想?

三、《新学伪经考》与康有为经学辨伪的旨归及影响

第二节 以书学证经学:古文与《汉志》“小学”辨伪

一、以字体辨经之真伪

二、“古文”源流与今古文经学之争

第三节 辨伪与作伪:《广艺舟双楫》中的“刘歆伪古文”说考辨

一、《广艺舟双楫》与《新学伪经考》重出文本对勘

二、《广艺舟双楫》成稿修改考

三、“刘歆伪古文”说在《广艺舟双楫》中造成的矛盾

四、“刘歆伪钟鼎”与康有为的疑古、改制思想

第二章 “审时通变”与“返本开新”:书学变法的经学依据

第一节 公理与时势:康有为早期思想模型对书学的影响

一、“变者,天也”:“通变宜民”的公理学思想

二、中西之争:书学、礼教与文明比较

三、“审时通变”:书学变法中的时势与公理

四、从书学到经学:“审时通变”论与康有为思想的演变

第二节 破与立:书学源流的重述与碑学体系的建立

一、卫氏书法、崔浩与河北经学:北朝书家体系的构建

二、辨志以合群:帖派书家的碑学源流重述

三、形辨与感通:辨源析流的方法与经学思维

第三节 通古今之变:康有为的返本开新之路

一、“破体”以通变:康有为书学中的易理

二、宗经与权变:康有为的书学史观及其经学理据

三、返本以臻道:晚清今文经学与书学之进境

第三章 文质递变:书学统绪与价值秩序的重构

第一节 文与质:公羊学视域中的书学统绪

一、康有为的公羊学文质论

二、质文相救与书画统绪之变

第二节 古学与今学:今文经学视域中的碑帖之争

一、礼制与审美:碑与帖的统绪之别

二、考史与论艺:清代学术史中的碑帖分殊

三、古学与今学:康有为帖学碑学新统绪论

第三节 夷夏之辨:公羊学与书学中的文化认同问题

一、知识与观念的错位:宋人为何不学魏碑?

二、“备魏”的理据:魏孝文帝改革与康有为的夷夏观

三、书法的化夷之功:金人与清人的东坡情结

第四节 雅与俗、经与史的变奏:经典秩序的瓦解与危机

一、康有为改变经典统绪的策略与方法

二、书学的分化与价值的相对化

三、“书圣”与书学统绪之变

四、经史之争与经典信仰的衰微

第四章 经世与逍遥:康有为书学中的文教思想

第一节 从游艺到干禄:楷法取士与康有为的书学改制

一、书学与“圣道”、“王制”

二、书学作为“逃避的乌托邦”

三、儒家经世观念与书法之用

四、科举、干禄书与晚清儒家经世理想之间的矛盾

五、“卑唐”与康有为的科举改制

第二节 从体道到经世:庄学与晚清书法技道观的转变

一、《庄子》“技进乎道”论与书学

二、齐物与大同:《庄子》与康有为的公羊学

三、技术的两面性与晚清士人的矛盾态度

四、实学精神、经世思想与清代书学的走向

第三节 从人学到天学:书法与人的完善

一、“大小之辩”与康有为一生的精神追求

二、天人关系与艺术思维的古今之别

三、“变化气质”与康有为书学的儒教理想

结语:“古今之变”与康有为书学中的矛盾及思想史意义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著录项

  • 作者

    张兴成;

  • 作者单位

    中国美术学院;

  • 授予单位 中国美术学院;
  • 学科 美术学
  • 授予学位 博士
  • 导师姓名 胡晓明;
  • 年度 2020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J29J05;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