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家校合作对提高初中生思政教育的实效性探究
【6h】

家校合作对提高初中生思政教育的实效性探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1章 绪 论

1. 1. 1 选题背景

1. 1. 2 研究意义

1. 2. 1 国内研究综述

1. 2. 2 国外研究综述

1.3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研究方法

1.4.1 研究重点

1.4.2 研究难点

1.4.3研究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第2章 家校合作的概念界定和理论依据

2. 1. 1 家校合作的内涵

2. 1. 2 家校合作的特点

2.2家校合作对初中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2.2.1影响家庭思政教育的方向和质量

2. 2. 2 影响学校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

2.3.3影响学校教育和管理工作的开展

2.3.2系统生态理论

2.3.3交叠影响域理论

第3章家校合作对初中生思政教育影响的现状调查与统计分析——以长沙市部分初中为例

3. 1 调查样本的相关信息

3. 1. 3 问卷调查样本的基本信息

3. 2 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

3. 2. 1 对家校合作的必要性以及满意程度的统计与分析

3. 2. 2 对家校合作的了解程度的统计与分析

3.2.3对家校合作参与程度和参与方式的统计与分析

3. 2. 4 对家校合作开展的教育价值取向的统计与分析

3. 2. 5 对家校合作的制约因素的统计与分析

第4章初中生思政教育在家校合作方面尚存的主要问题

4.1.2教师胜任力不足

4. 2 家校合作的边界不清晰

4. 2. 1 学校教育的僭越

4. 2. 2 家庭教育的越界

4. 2. 3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互相退让

4.3学生的中心地位被忽视

4.3.3初中生的自我意识不足

4. 4. 1 相关政策制度的缺乏

4. 4. 2 经济发展程度的制约

4. 4. 3 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

第5章 家校合作提高初中生思政教育实效性的有效机制

5.1.3建立学习型家庭

5.2.2提高家长素养,明晰家长责权

5.3建立奖惩机制—促进家校合作高层次发展

5.3.3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5.4完善立法机制—构建和谐的社会环境

5.4.1 制定家校合作相关的法律条令

5.4.2 关注家校合作中的弱势群体

5.4.3建立家校合作的专项基金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家庭和学校是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地方和“机构”,如何在新课程制度改革的背景下更有效地整合教育资源、提高对初中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是我们现在亟需解决的问题。初中生作为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同时由于初中生迈入了青春期这一生理和心理都发生着巨大改变的阶段,也让初中生的教育具有了特殊性。本文围绕“家校合作对提高初中生思政教育的实效性探究”展开调查研究,研究重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分析了家校合作相关的涵义、初中生家校教育结合的特点、家校合作对初中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理论依据,其中理论依据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系统生态理论、交叠影响域理论,为本论文的研究提供了学理支撑。  其次,通过问卷调查法和访谈调查法,以长沙市部分中学为样本,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了目前初中生家校教育结合对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影响现状:对家校合作的必要性以及满意程度;对家校合作的了解程度;教师、家长和学生参与程度和参与方式;教师、家长和学生的教育价值取向;制约家校合作的因素。  再次,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学生自身和社会环境四个方面总结了目前初中生家校教育结合提高思政教育实效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来看,存在着结合方式形式化、边界不清晰的问题:学校的认知错误、教师胜任力不足、家长参与意识不足;学校教育的僭越、家庭教育的越界、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互相退让。从学生自身来看,学生的中心地位遭到忽视,表现为:初中生的性格特征、学校和家长的沟通问题、学生缺乏自我意识。从社会环境来看表现为:相关政策制度的缺乏、经济发展程度的制约、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  最后,针对前文所述的主要问题与现状,提出了家校合作对提高初中生思政教育实效性的有效机制,即:创新沟通机制—新型途径和传统方式并行;协同运行机制—深化家校合作程度;建立奖惩机制—促进家校合作高层次发展;完善立法机制—构建和谐的社会环境。

著录项

  • 作者

    胡骞鹤;

  • 作者单位

    湖南大学;

  • 授予单位 湖南大学;
  • 学科 学科教学(思政)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刘玉珂,郑自立;
  • 年度 2020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家校合作,思想政治教育,初中生;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