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素养提升研究
【6h】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素养提升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1章 绪 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方法及创新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创新点

第2章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素养概述

2.1 相关概念解析

2.1.1 教师素养的内涵

2.1.2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素养的内涵

2.2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素养的构成要素

2.2.1 政治素养

2.2.2 道德素养

2.2.3 理论素养

2.2.4 能力素养

2.2.5 现代素养

2.3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素养提升的理论依据

2.3.1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2.3.2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师德思想

2.3.3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2.4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素养提升的意义

2.4.1 建设高水平思政课教师队伍的需要

2.4.2 发挥高校思政课主渠道作用的需要

2.4.3 培养新时代全面发展型学生的需要

第3章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素养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3.1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素养调查的基本情况

3.1.1 问卷的设计与发放

3.1.2 问卷的回收与分析

3.2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素养的积极状况

3.2.1 政治素养整体增强

3.2.2 理论功底不断厚实

3.2.3 师德师风主流良好

3.2.4 教育教学效果提升

3.3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素养存在的问题

3.3.1 教师综合素养水平参差不齐

3.3.2 部分教师教学科研能力失衡

3.3.3 少数教师理想信念比较模糊

3.3.4 部分教师职业倦怠情绪明显

3.3.5 部分教师创新能力有待提升

3.4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素养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4.1 多元的价值取向冲击高校思政课教学

3.4.2 部分高校对思政课教师队伍不够重视

3.4.3 高校思政课教师发展机制不够健全

3.4.4 少数高校思政课教师角色认知不强

3.4.5 部分高校思政课教师自我建设缺失

第4章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素养提升的具体路径

4.1 创设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素养的宏观环境

4.1.1 政策制定与有效落实紧密结合

4.1.2 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

4.1.3 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尚

4.2 构建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素养的长效机制

4.2.1 完善教师准入与退出机制

4.2.2 建立科学的考核激励机制

4.2.3 健全系统的培养培训机制

4.3 高校思政课教师重视自我提升

4.3.1 明确角色定位,提升政治素养

4.3.2 注重师德修养,提高精神境界

4.3.3 厚实理论底蕴,提升理论素养

4.3.4 坚持以生为本,提高教研水平

4.3.5 参加社会实践,增长知识见识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B 高校思政课教师素养状况调查问卷

附录C 高校思政课教师素养状况访谈记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完成新时代育人任务的关键课程。办好思政课的关键在教师。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入阐明了思政课教师的重要地位,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六个要”和八个“相统一”的新要求。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素养对于建设高水平思政课教师队伍、发挥高校思政课主渠道作用和培养新时代全面发展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查阅文献、问卷调查和访谈教师展开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素养提升研究。首先归纳了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的素养构成,包括政治素养、道德素养、理论素养、能力素养和现代素养等五大基本素养。其次,基于问卷和访谈结果梳理出高校思政课教师素养的积极状况:政治素养整体增强;理论功底不断厚实;师德师风主流良好;教育教学效果提升。同时其素养也存在综合素养水平参差不齐;教学科研能力失衡;理想信念比较模糊;职业倦怠情绪明显;创新能力有待提升等不足。主要归因于多元的价值取向冲击高校思政课教学;部分高校对思政课教师队伍不够重视;高校思政课教师发展机制不够健全;少数高校思政课教师角色认知不强;部分高校思政课教师自我建设缺失。最后从国家、高校和高校思政课教师三方面提出具体提升路径。国家层面创设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素养的宏观环境,即政策制定与有效落实紧密结合、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和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尚。高校层面通过完善教师准入与退出机制、建立科学的考核激励机制和健全系统的培养培训机制等方式构建起一套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素养的长效机制。高校思政课教师作为开展思政课程的关键主体要重视自我提升,在明确角色定位中提升政治素养;注重师德修养以提高精神境界;通过厚实理论底蕴提升理论素养;在以生为本理念的指导下提高教研水平;在社会实践中增长知识见识。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