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亚洲玉米螟性信息素生物合成相关基因功能验证
【6h】

亚洲玉米螟性信息素生物合成相关基因功能验证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摘要

第1章文献综述

1.1蛾类性信息素的生物合成

1.1.1蛾类昆虫性信息素释放部位

1.1.2蛾类雌虫性信息素的类型以及结构特征

1.1.3蛾类不同类型性信息素的生物合成

1.1.4性信息素生物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

1.2蛾类性信息素生物合成的调控机制

1.2.1PBAN(Pheromone biosynthesis activating neuropeptide)

1.2.2PBAN调控蛾类性信息素生物合成信号途径

1.2.3影响蛾类交配以及性信息素生物合成及释放的因素

2.1研究背景及意义

2.2主要研究内容

2.2.1亚洲玉米螟性信息素腺体的转录组结果分析

2.2.2亚洲玉米螟性信息素腺体Ca2+和CaN基因的功能分析

2.2.3亚洲玉米螟性信息素腺体ACC基因功能的分析

第3章亚洲玉米螟雌虫性信息素腺体(Pheromone Gland)的转录组测序分析

3.1实验材料和方法

3.1.1实验材料

3.1.2试验方法

3.2结果与分析

3.2.1数据预处理分析

3.2.2转录本拼接结果

3.2.3unigene注释结果

3.2.4GO注释分类

3.2.5亚洲玉米螟性信息素腺体转录组KEGG功能分类注释

3.2.6亚洲玉米螟性信息素腺体转录组KOG功能分类注释

3.2.7性信息素生物合成相关基因筛选

3.2.8性信息素生物合成相关基因的扩增效率

3.2.9性信息素生物合成相关基因的组织表达模式分析

3.2.10性信息素生物合成相关基因的发育表达模式分析

3.3讨论

第4章亚洲玉米螟性信息素腺体Ca2+和CaN基因的功能分析

4.1试验材料和方法

4.1.1试验材料

4.1.2试验方法

4.2结果与分析

4.2.1亚洲玉米螟雌蛾交配高峰

4.2.2PBAN对性信息素释放的调控

4.2.3CaN的多重联配和系统进化分析

4.2.4RNAi干涉效果以及降低Can基因的表达后对信息素生物合成的影响

4.2.5Ca2+和CaN抑制剂对亚洲玉米螟性信息素产生的影响

4.2.6干扰处理对亚洲玉米螟雌虫引诱率的影响

4.2.7PBAN处理后CaN酶活的影响

4.3讨论

第5章亚洲玉米螟性信息素腺体ACC基因功能的分析

5.1试验材料和方法

5.1.1试验材料

5.1.2试验方法

5.2结果与分析

5.2.1RNAi干涉效果以及干涉ACC基因后对亚洲玉米螟性信息素释放量的影响

5.2.2ACC抑制剂对亚洲玉米螟性信息素产生的影响

5.2.3降低ACC的表达水平对亚洲玉米螟雌虫引诱力的影响

5.2.4PBAN处理后对ACC酶活的影响

5.2.5CaN gp韦ll剂FK506处理对ACC酶活的影响

5.3讨论

第6章总结

参考文献

展开▼

著录项

  • 作者

    周帅;

  • 作者单位

    河南农业大学;

  • 授予单位 河南农业大学;
  • 学科 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杜孟芳,安世恒;
  • 年度 2021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TQ4S51;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