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城市轨道交通中心型站点地区建成环境对交通接驳的影响研究——以成都市为例
【6h】

城市轨道交通中心型站点地区建成环境对交通接驳的影响研究——以成都市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城市化及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

1.1.2 城市轨道交通接驳体系的发展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对象及内容

1.3.1 论文研究对象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相关研究概况

2.1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的分类

2.2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接驳影响范围

2.2.1 轨道站点的步行可达范围

2.2.2 轨道交通客流服务范围研究

2.3 轨道交通接驳行为特征

2.4 建成环境与交通行为

2.4.1 建成环境涵义及其研究尺度

2.4.2 建成环境对交通出行的影响

2.5 现有研究总结

第三章 研究数据获取及调查方案设计

3.1 调查地点选取

3.1.1 调查城市

3.1.2 调查轨道交通站点

3.1.3 调查地点建成环境数据采集

3.2 轨道交通站点 1.5km 范围内轨道接驳行为及满意度调查

3.2.1 调查内容

3.2.2 调查问卷设计

3.3 轨道交通站点 1.5km 范围内接驳出行数据库

3.3.1 调查组织

3.3.2 轨道交通出行者基于建成环境下的接驳行为特征数据库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站点接驳行为调查与特征分析

4.1 基于MNL 模型的城市轨道交通接驳方式选择模型

4.1.1 随机效用理论和离散选择模型

4.1.2 基于MNL 模型的轨道交通接驳选择方式模型

4.2 商业中心型站点接驳行为特征分析

4.2.1 商业中心型站点地区接驳结构分析

4.2.2 商业中心型站点个人社会经济数据样本特征

4.3 居住中心型站点接驳行为特征分析

4.3.1 居住中心型站点地区接驳结构分析

4.3.2 居住中心型站点个人社会经济数据样本特征

4.4 商务中心型站点接驳行为特征分析

4.4.1 商务中心型站点地区接驳结构分析

4.4.2 商务中心型站点个人社会经济数据样本特征

4.5 公共服务中心型站点接驳行为特征分析

4.5.1 公共服务中心型站点地区接驳结构分析

4.5.2 公共服务中心型站点个人社会经济数据样本特征

4.6 本章小结

4.6.1 各类型中心型站点地区接驳结构对比

4.6.2 各类型中心型站点个人社会经济数据样本特征分析

第五章 考虑建成环境的地铁接驳行为特征分析

5.1 调查站点建成环境特征分析

5.1.1 商业中心型站点地区建成环境特征分析

5.1.2 居住中心型站点地区建成环境特征分析

5.1.3 商务中心型站点地区建成环境特征分析

5.1.4 公共服务中心型站点地区建成环境特征分析

5.1.5 各类型站点建成环境对比分析

5.2 调查站点地区个体接驳方式选择肌理

5.2.1 商业中心型站点地区个体接驳方式选择行为分析

5.2.2 居住中心型站点地区个体接驳方式选择行为分析

5.2.3 商务中心型站点地区个体接驳方式选择行为分析

5.2.4 公共服务中心型站点地区个体接驳方式选择行为分析

5.3 轨道交通站点周边 1.5km 范围内的建成环境改善政策与建议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成果与主要结论

6.2 主要创新点

6. 3 研究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城市轨道交通中心型站点地区建成环境对交通接驳的影响研究调查问卷

附录二 城市轨道交通中心型站点地区现状建成环境分析图

展开▼

摘要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在交通系统中的重要地位逐渐凸显,以城市轨道交通为主,以步行、私有自行车/电动车、共享单车、公交车、小汽车和出租车方式为辅的多方式组合出行行为研究已成为日益重要的研究课题,同时促进城市交通的多元化和一体化发展对整个城市出行效率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因而如何优化居民的出行接驳过程,以此来提高城市轨道交通出行的吸引力是目前迫切需要研究的内容。  在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迅速发展的背景下,针对不同类型包括商业中心型、居住中心型、商务中心型和公共服务中心型等四类城市轨道交通中心型站点地区1.5km范围内轨道交通出行者的出行特征及既定建成环境影响下的接驳方式选择行为肌理进行了深入探究。论文从出行者个体出行特征出发,采用RP问卷调查法,分别对调查轨道交通中心型站点附近1.5km范围内轨道交通出行者的接驳现状和接驳满意度情况进行了有效捕捉,建立了相关出行特征数据库。在对轨道交通站点地区范围内出行者的出行特征研究中,对不同类型站点出行者的多方式组合出行结构进行了整理和总结;从个人社会经济基本属性、在既定建成环境影响下的轨道交通接驳现状特征及接驳设施满意度感知属性三个方面来分析调查样本的数据特征,为接驳方式选择模型变量的筛选和引入提供了理论依据;接着通过MNL离散选择模型分析揭示了轨道交通出行者的接入和接出方式选择的影响机理,通过对比,探究了建成环境因素、个人社会经济基本属性和出行现状属性对出行者接驳方式选择的效用,着重找出目前对居民接驳方式选择有重要影响的建成环境因素;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轨道交通站点周边的建成环境和接驳设施改善政策与建议,为提升城市轨道交通出行链的整体效率提供定量化的理论依据。  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中心型轨道交通站点附近1.5km范围内的出行者对于接驳出行存在差异,但步行仍然是接驳占比最高的方式,共享单车作为新兴方式已经迅速崛起为出行者的接驳新宠;不同类型站点出行者的构成有较大差异,个人社会经济基本属性中,性别、年龄、学历、月收入水平和私人交通工具拥有情况对接驳方式选择皆会产生影响,较于个人社会经济基本属性和出行现状属性,建成环境属性对于轨道交通出行者具有更显著的作用,提高站点周边的密度、道路网密度与十字交叉口数量,缩小与公交站点、共享单车租赁点的距离,能够有效诱导轨道交通通勤者采用非机动接驳方式。就出行者对接驳方式的服务感知水平满意度来说,根据影响不同方式选择枝的重要效用可采取有效措施完善接驳方式服务系统,提高使用率。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