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黄山市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绿色发展评价研究
【6h】

黄山市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绿色发展评价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展开▼

摘要

我国是世界上第三大国,陆地面积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但人均占有量少,地区间差异较大。为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首次明确提出要实施推进全国主体功能区划,随后国务院正式印发了《全国主体功能区划》方案,接着《十二五规划纲要》更是将主体功能区划上升到了国家战略高度。  依据《全国主体功能区划》方案,重点生态功能区是属于以增强生态功能为首要发展目标的限制开发两类区域之一。黄山市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既是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又是国家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还是新安江水源保护地,同时还是华东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区域之一。因此该区域对于黄山市、安徽省、华东地区乃至全国都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然而,黄山市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各县(区)整体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生态环境相对脆弱,脱贫致富迫切需求与其较低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矛盾制约着该区域快速向前发展。如何实现其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同步协调发展,是目前该区域亟待解决的问题。绿色发展恰好是一种在保持社会经济向前发展的同时又不致使生态环境衰退的发展模式,对黄山市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各县(区)来说无疑是一种最佳选择。  本研究首先在梳理了绿色发展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对绿色发展概念、黄山市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绿色发展内涵进行了界定;其次从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条件、资源等方面介绍黄山市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自然分布状况、从水源涵养和生物多样性维护等方面阐述黄山市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各县(区)主体功能概况以及从经济系统、环境系统等方面分析各县(区)绿色发展现状;然后根据指标选取原则,构建了黄山市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各县(区)经济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环境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定基极差法、熵权法、综合指数评价法、经济系统与环境系统耦合度模型对黄山市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各县(区)2006-2015年十年间绿色发展水平进行了时序动态分析和空间静态评价;最后给出本研究主要结论:黄山市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各县(区)整体绿色发展处于中高等水平,且总体呈上升趋势,地区间存在明显差异,经济快速发展但总体相对落后,环境明显改善但总体相对脆弱。根据实证评价结果以及得出的主要结论,本研究从文化旅游业、现代物流业等第三产业发展,能源利用效率,环境保护力度等方面提出有利于促进黄山市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各县(区)绿色发展水平、实现黄山市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各县(区)生态文明建设的策略及配套保障措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