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前列腺穿刺指征及风险量表、模版穿刺、靶向穿刺提高前列腺癌诊断效果的研究
【6h】

前列腺穿刺指征及风险量表、模版穿刺、靶向穿刺提高前列腺癌诊断效果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缩略词表

前言

一、旧版指南的前列腺穿刺指征存在一定的缺陷

二、前列腺癌风险预测模型可改善前列腺癌预测效果

三、经会阴前列腺穿刺尚缺乏公认的针位布置方法

四、经会阴MRI-超声融合靶向穿刺方法的存在缺陷

五、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一部分 中国前列腺癌联盟成员单位前列腺穿刺指征探索

一、材料与方法

(一)研究患者选择

(二)研究患者信息的登记和录入

(四)患者信息的统计分析

二、结果

(一)PSA 4-10NG/ML穿刺患者的基本情况

(二)%FPSA符合穿刺标准和不符合穿刺标准的患者比较

(三)PSAD符合穿刺标准和不符合穿刺标准的患者比较

(四)TRUS阳性与TRUS阴性患者的比较

三、讨论

(一)旧版指南中的穿刺指征遵守的情况及其原因

(二)PSAD能较好的预测前列腺癌的风险

(三)%FPSA对前列腺癌的预测效果不佳

(四)TRUS对前列腺癌的预测效果不佳

(五)研究的不足

(六)综合临床因素预测前列腺癌的风险——前列腺癌风险量表

四、小结

第二部分 中国前列腺癌联盟风险量表的构建及国内多中心验证

一、材料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建模方法

(三)验证模型的方法

二、结果

(一)患者基本信息

(二)模型构建情况

(三)模型预测的总体准确率分析

(四)校正曲线分析

(五)决策曲线分析

三、讨论

(一)建立中国及亚洲人群前列腺癌量表的必要性

(二)CPCC-RC的优势

(三)CPCC-RC的局限性

四、小结

第三部分 中国前列腺癌联盟风险量表的国际多中心验证

一、材料与方法

(一)中国前列腺癌联盟风险量表在欧洲筛查人群中的预测效果研究

(二)中国前列腺癌联盟风险量表在欧洲多中心门诊人群中的预测效果研究

(三)CPCC-RC与亚洲版ERSPC-RC在中国临床队列中的预测效果比较

二、结果

(一)人群各项基本特征

(二)CPCC-RC在欧洲筛查人群中的验证效果

(三)CPCC-RC在欧洲临床人群中的验证效果

(四)CPCC-RC和A-ERSPC-RC在中国临床人群中的对比

三、讨论

(一)CPCC-RC可适用于欧洲筛查人群

(二)CPCC-RC不适用于欧洲临床人群

四、小结

第四部分 经会阴常规穿刺和模板穿刺的对比研究

一、材料与方法

(一)人群各项基本特征

(二)病理学评分

(三)穿刺方法

(四)靶向穿刺病例的处理

(五)统计学方法

二、结果

(一)纳入患者的基本人口学特征

(二)前列腺癌检出率的比较

(三)前列腺癌活检区域及不同区域前列腺癌检出率比较

(四)穿刺标本和根治术标本的对比

三、讨论

(一)两种穿刺方式的前列腺癌检出率并无统计学差异

(二)两种穿刺方式对临床显著的前列腺癌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

(三)模板穿刺对前列腺内不同区域的评估更全面

(四)经会阴模板穿刺与根治术病理评分更吻合

(五)经直肠穿刺和经会阴穿刺的比较

(六)本研究的局限及未来研究的方向

四、小结

第五部分 经会阴途径三维矩阵磁共振超声融合靶向前列腺穿刺

一、材料与方法

(一)患者基本信息

(二)穿刺方式

(三)统计学分析

二、结果

(一)患者基本信息

(二)前列腺穿刺阳性率

(二)不同PSA区间的穿刺阳性率

(三)不同PIRADS评分患者的穿刺阳性率

(四)不同可疑区域大小的患者的穿刺阳性率

(五)系统穿刺和靶向穿刺的GLEASON评分比较

三、讨论

(一)前列腺靶向穿刺的优势

(二)前列腺靶向穿刺的新进展

(三)传统意识融合靶向穿刺方法的局限性

(四)经会阴三维矩阵磁共振超声融合靶向前列腺穿刺

(五)存在的不足与未来发展方向

四、小结

全文总结

文献综述:东亚前列腺癌风险量表的研究现状:人种差异及未来方向

参考文献

近三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工作情况

致谢

展开▼

摘要

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是全世界范围内男性发病率第3位、死亡率第8位的恶性肿瘤,根据GLOBOCAN估计,2018年全球前列腺癌新发病例数约为1 276 106例,占所有肿瘤的7.1%,2018年全球死亡病例数约为358989例,占所有肿瘤的3.8%。  目前我国前列腺癌诊断方面存在如下问题:1. 旧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疗指南中的前列腺穿刺指征存在一定的时代局限性;该指征与欧洲、日本、美国等国家的指南均存在较大的差异,并且缺乏多中心研究结果支持。2. 我国还没有经过大规模验证的前列腺癌风险预测工具;前列腺癌风险预测模型可改善前列腺癌预测效果,但是我国既往的相关研究多为小样本研究,证据等级还不够高。3. 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经会阴前列腺穿刺尚缺乏公认的针位布置方法;4. 当前经会阴MRI-超声融合靶向穿刺方法的存在学习曲线长的问题,无法在不增加设备的情况下,有效简便的提高靶向穿刺的准确率。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开展了5部分的研究。  第一部分:中国前列腺癌联盟成员单位前列腺穿刺指征探索  方法:共 3983名在中国前列腺癌联盟22家单位进行穿刺的PSA4-10ng/ml患者纳入本研究。我们将患者分为“旧版指南中应该穿刺患者”和“旧版指南中不应穿刺患者”,对正态分布数据采用t检验分析,对非正态分布数据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两组患者之间的检出率。采用Statistical Package for Social Science(SPSS), v.17.0(SPSS Inc., Chicago, IL, USA)和MedCalc v.10.4.7.0 (MedCalc Software bvba, Mariakerke, Belgium)进行,所有的P值都是双侧的,P<0.05被认为是具有统计学差异的结果。  结果:有26.2%的患者不符合旧版指南中推荐的穿刺指征。患者总体的前列腺癌检出率为25.4% ,其中“旧版指南中不应穿刺患者”中有18.1%被诊断为前列腺癌,其中39.6%的前列腺癌是高级别的。单纯PSAD不符合旧版指南穿刺标准的患者前列腺癌检出率为 19.5%;单纯%fPSA 不符合旧版指南穿刺标准的患者前列腺癌检出率为26.3%。。  结论:我们谨慎推荐PSA>4ng/ml的患者均应将前列腺穿刺作为一个可选的方案。但我们认为PSA是一个连续的预测指标,PSA越高前列腺癌的风险越高,没有一个确定值可以用于区分是否应该行穿刺,前列腺癌风险预测量表可以辅助临床决策。  第二部分:中国前列腺癌风险量表的构建及国内多中心验证  方法:中国前列腺癌联盟2家单位的924名患者作为本研究的建模队列,来自3家中国前列腺癌联盟的911名患者作为验证队列。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的方法,建立包含年龄、PSA、游离PSA和前列腺体积、DRE结果的预测模型——“中国前列腺癌联盟风险量表(CPCC-RC)”。采用接受者操作特征曲线、校正曲线和决策曲线来评估预测模型对前列腺癌风险预测的准确性和临床效能。使用的统计学软件及显著性标准同第一部分。  结果:这一量表预测前列腺癌的诊断效能AUC达到0.801,预测高级别前列腺癌的诊断效能AUC达到了0.826,显著优于欧洲的ERSPC-RC和美国的PCPT-RC。校正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显示,该量表的预测效能优于单个指标,优于ERSPC-RC和PCPT-RC。  结论:CPCC-RC是一个经过多中心样本外部验证的风险量表,其预测准确率较高,可辅助中国前列腺穿刺患者的诊断。  第三部分:中国前列腺癌联盟风险量表的国际多中心验证  方法: 在欧洲临床和筛查人群中验证 CPCC-RC;在我国多中心样本中对比CPCC-RC 和亚洲版 ERSPC-RC。我们采用的三个队列分别为:(1)ERSPC 欧洲筛查队列3616例;(2)来自德国柏林、德国明斯特、法国巴黎和法国雷恩的4家医院的欧洲临床队列617例;(3)来自中国5家医院的临床队列2508例。采用ROC曲线、校正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的方法评估不同量表的效果。使用的统计学软件及显著性标准同第一部分。  结果:CPCC-RC在欧洲筛查人群中的预测前列腺癌和高级别前列腺癌的诊断效能AUC为0.77(95% CI: 0.75-0.79)和0.86(95% CI: 0.83-0.88)。CPCC-RC在欧洲临床人群中的诊断效能AUC为0.65(95% CI: 0.61-0.70)和0.73(95% CI: 0.69-0.77)。CPCC-RC在中国人群中的诊断效能AUC优于亚洲版ERSPC-RC(0.77 vs. 0.74,P<0.001)。校正曲线、决策曲线的结果符合上述结果。  结论:CPCC-RC 适用于欧洲筛查人群,但不适用于欧洲临床人群,亚洲版ERSPC-RC虽然效果不及CPCC-RC,但也可用于中国临床人群。  第四部分:经会阴常规穿刺和模板穿刺的对比研究  方法:我们前瞻性的留取纳入623名PSA<20ng/ml的患者,其中217 例患者接受20针经会阴模板前列腺穿刺,406例接受12针常规经会阴前列腺穿刺。主要的研究终点是前列腺癌及高级别前列腺癌的检出率。分类变量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s精确检验进行分析,正态分布和非正态分布的连续性变量采用t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使用的统计学软件及显著性标准同第一部分。  结果:经会阴模板穿刺前列腺癌检出率为35.48% ,常规经会阴穿刺前列腺癌检出率为33.74%(P=0.663)。临床显著前列腺癌在经会阴模板穿刺的检出率为29.03%,而在常规经会阴穿刺为23.89%(P=0.162)。其中模板穿刺对前列腺内不同区域的评估更全面,经会阴模板穿刺Gleason评分与根治术Gleason评分更吻合。  结论:20针经会阴模板穿刺与12针常规经会阴穿刺的前列腺癌检出率和高级别前列腺癌检出率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20 针经会阴模板穿刺对前列腺内不同区域的评估更全面,20针经会阴模板穿刺与根治术病理评分更吻合。  第五部分:经会阴途径三维矩阵磁共振超声融合靶向前列腺穿刺  方法:我们建立了一种经会阴途径三维矩阵磁共振超声融合靶向前列腺穿刺的方法,在我院96名患者中应用该技术,分析前列腺癌及高级别前列腺癌的检出率。分类变量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s精确检验进行分析,正态分布和非正态分布的连续性变量采用t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使用的统计学软件及显著性标准同第一部分。  结果:总体的前列腺癌穿刺阳性率为 70.8%(68/96),其中系统穿刺的阳性率为54.2%(52/96),靶向穿刺的阳性率为59.4%(57/96),两者无统计学差异(P =0.560)。如果考虑在系统穿刺为基础的情况下增加靶向穿刺,可有效的提高前列腺癌检出率(P = 0.025)。  结论:经会阴途径三维矩阵磁共振超声融合靶向前列腺穿刺可以实现磁共振可疑位点的精准靶向穿刺,该技术仍处在初步探索阶段,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证实其效果。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