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K大学内部经济责任审计中的应用研究
【6h】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K大学内部经济责任审计中的应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2.3 文献评述

1.3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研究内容

1.3.2研究方法

1.4技术路线

2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与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概述

2.1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

2.1.1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产生

2.1.2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概念与特征

2.1.3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型

2.2 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

2.2.1 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概念

2.2.2 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特点

2.2.3 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相关理论

2.3 经济责任审计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结合

2.3.1 经济责任审计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结合的可能性

2.3.2 经济责任审计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结合的必要性

2.3.3 基于现代风险导向的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优势

2.3.4 实施风险导向的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难点

3K大学实施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概况

3.1 K大学简介

3.2 KS部门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基本情况

3.2.1 审计目标

3.2.2 审计对象和内容

3.2.3 审计依据

3.2.4 审计流程

3.2.5审计结果运用分析

4K大学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

4.1 内部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意识淡薄

4.1.1 审计准备阶段忽略风险因素

4.1.2 审计实施阶段没有进行控制测试和风险评估

4.1.3审计报告阶段的建议不具有针对性

4.2 审计力量不能满足风险导向内部经济责任审计需求

4.3 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独立性不强

4.4 采用“先离后审”的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模式

4.5 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披露不够

5K大学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优化对策

5.1 树立内部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意识

5.1.1 审计准备阶段考虑具有高风险的项目

5.1.2 审计实施阶段完成控制测试

5.1.3 审计报告阶段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

5.2 组建适应风险导向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人才队伍

5.3 加强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

5.4 坚持“先审后离”的风险导向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模式

5.5 扩大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公开范围

6 研究结论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高校呈现出办学规模扩大化、内部管理复杂化、资金来源多样化等特点。经济责任范围的扩大对高校内部管理提出了新要求,高校内部审计的主要内容是经济责任审计,其目的在于评价领导人员履行经济职责的情况,考察被审计对象在任职期间财务收支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对各项经济活动进行监督、检查与评价。我国制定了关于经济责任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的一系列法律法规,例如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发布的《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4号—高校内部审计指南》和《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5号—企业经济责任审计指南》,明确了经济责任审计的原则和要求,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提供了政策依据。2018年颁布实施的《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规定了内部审计机构的法定职责,对高校经济责任审计提出了更高的法律要求。  但是,我国高校的内部审计工作起步较晚,存在审计方法单一、审计模式落后、审计独立性不强、审计工作计划性不强、审计信息披露不够、审计人员配备不足并且专业能力不强、缺乏风险防范意识等问题,都将导致高校内部审计的风险。因此,高校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时有必要将风险作为一项重要的考虑因素。  首先,本文宏观分析了高校应当开展经济责任审计的研究背景与意义,在学习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理论研究后,对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的发展状况有了一定的了解。其次,根据前辈对风险导向审计与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的相关理论,分析梳理了两者结合的必要性与可能性、优势与难点。再次,以K大学为研究对象,介绍了K大学的基本情况及KS部门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的实施情况,发现了K大学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对策。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高校改善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方法和程序、改善学校内部管理提供有益参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