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陇中黄土高原典型人工林土壤水文过程研究
【6h】

陇中黄土高原典型人工林土壤水文过程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缩略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富亮氨酸重复类受体激酶研究进展

1.1.1 类受体激酶概述

1.1.2 类受体激酶的基本工作模式

1.1.3 LRR-RLKs基本结构

1.1.4 拟南芥LRR-RLKs的功能研究

1.1.5 拟南芥LRR-RLKs配体研究

1.1.6 拟南芥LRR-RLKs磷酸化位点研究

1.1.7 拟南芥LRR-RLKs的表达模式与功能关系

1.2 拟南芥叶生长发育研究进展

1.2.1 叶生长发育概述

1.2.2 叶生长发育过程

1.2.3 叶起始发生

1.2.4 叶序发育

1.2.5 叶间期/叶起始速率

1.2.6 莲座叶数量与开花时间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植物材料

2.1.2 菌株

2.1.3 质粒载体

2.2 实验试剂与仪器

2.2.1 药品和试剂

2.2.2 实验室所用酶类

2.2.3 抗生素

2.2.4 实验仪器

2.3 培养基、激素及溶液的配制

2.3.1 培养基的配制

2.3.2 激素的配制

2.3.3 溶液的配制

2.4 实验方法

2.4.1 拟南芥的培养

2.4.2 引物设计

2.4.3 植物基因组DNA的提取

2.4.4 常用PCR

2.4.5 DNA片段回收

2.4.6 BP反应

2.4.7 大肠杆菌DH5α/DB3.1热激感受态细胞制备及转化

2.4.8 农杆菌电击感受态细胞制备及转化

2.4.9 小量提取质粒

2.4.10 DNA片段或质粒酶切鉴定

2.4.11 LR反应

2.4.12 农杆菌介导浸花法转化拟南芥

2.4.13 转基因拟南芥的筛选

2.4.14 GUS染色

2.4.15 石蜡切片

2.4.16 原位杂交

第三章 实验结果

3.1 拟南芥富亮氨酸重复类受体激酶(LRR-RLKs)表达模式分析

3.1.1 克隆拟南芥223个LRR-RLKs启动子序列并构建启动子驱动报告基因GUS的表达图谱

3.1.2 拟南芥不同发育阶段和各个组织中表达的LRR-RLKs基因

3.1.3 LRR-RLKs亚家族的表达图谱

3.1.4 表达量极低或者检测不到表达的LRR-RLKs

3.1.5 组织特异表达的LRR-RLKs

3.1.6 根中LRR-RLKs表达模式

3.1.8 莲座叶中LRR-RLKs表达模式

3.1.9 生殖时期LRR-RLKs表达模式

3.1.10 实时定量PCR验证LRR-RLKs表达

3.1.11 各种胁迫条件处理后LRR-RLKs的表达变化

3.2 拟南芥ELE调节间期长短的研究

3.2.1 ele-1D是在bri1-5背景下筛选到的遗传增强子

3.2.2 ele-1D影响植物生长发育过程而与BR途径没有直接关系

3.2.3 ELE缺失可以增加叶的数目

3.2.4 缺失突变体ele-1不影响开花时间但是影响早期角果发育

3.2.5 ELE对叶序的建立起到一定作用

3.2.6 ELE调节拟南芥叶间期长短

3.2.7 ELE的表达模式及ELE亚细胞定位

3.2.8 ELE是双子叶植物特异基因

3.2.9 转录组测序分析突变体ele-1及野生型差异表达基因

3.2.10 CYP78A5/KLU与ELE关系

第四章 总结与讨论

4.1 富亮氨酸重复类受体激酶表达图谱分析总结与讨论

4.2 ELE基因研究总结与讨论

4.3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研究成果及科研活动

致谢

展开▼

摘要

植被与水分的关系问题是生态水文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正因为如此,生态水文学一经提出便备受青睐,为干旱半干旱区以植被建设为主的生态恢复实践提供了理论基础。在水土流失十分严重的黄土高原地区,植被恢复与重建迫切需要我们深入研究植物生长与水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因此,本文以陇中黄土高原安家沟小流域为研究区,以该区主要的水土保持树种柠条、沙棘和油松为研究对象,紧紧围绕土壤水文过程开展研究。首先收集了研究区近30年的降雨资料,分析了多年平均降雨分布格局,研究了整个小流域的土壤物理性质及其土壤入渗过程;其次,建立了柠条、沙棘和油松的野外观测样地,对三种造林树种的土壤水文过程进行定位观测。基于实测数据,以生态水文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了柠条、沙棘和油松的冠层降雨截留特征、冠层蒸腾及林下土壤蒸发过程,然后对比分析三种造林树种的土壤水文过程,以期为黄土高原生态重建中的适宜树种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通过研究,主要结论如下:  1.对安家沟小流域1981-2010的日降雨数据分析表明:生长季年均降雨量为:271.56 mm,年际变异系数为29.14%。降雨事件以≤5mm的降雨为主,占全年降雨事件的44.55%,≥10mm的降雨频率很低,但对年降雨的贡献大,占降雨总量的64.87%。0-10d间隔期(无降雨日)所占比例最大,为年无降水期的87.03%,﹥10d间隔期呈增加趋势。近30年来,≤5mm d-1的降雨呈下降趋势,而≥10mm d-1的降雨略有上升,年内总降雨日数与降雨量均呈下降趋势。  2.研究区的土壤物理性质及土壤入渗特征均受地形特征和植被类型的影响而具有空间异质性。具体表现在:①阴坡的土壤有机质、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均大于阳坡;阴坡的土壤容重小于阳坡;从整体来看,土壤容重从坡顶到沟底表现出高-低-高的变化规律。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则呈现出低-高-低的变化规律;②安家沟流域阴坡的初始入渗率小于阳坡,而稳定入渗率和平均入渗率均大于阳坡;坡位对土壤水分入渗也有较大影响,具体表现为坡中>坡上>坡下>坡顶>沟底,这恰好与土壤容重在整个流域的分布相反。由此可见,除了坡度与坡向之外,土壤容也是土壤入渗的主要决定因子;③不同树种入渗过程有明显的差异性,针叶树种的入渗率大于灌木树种。初始入渗速率、稳定入渗率、平均入渗率及60min累计入渗量的大小依次为:柠条<沙棘<油松。植被分布对土壤入渗过程的影响仅限于0-40cm的浅层土壤,对于60cm以下的深层土壤入渗影响不显著。  3.基于安家沟小流域三种植被类型(柠条、沙棘和油松)下的土壤入渗实测数据,采用Kostiakov公式、Horton模型和Philip模型进行入渗过程拟合,结果发现,Horton模型对油松林下的土壤入渗过程模拟精度最好,相关系数可达0.92,但对柠条和沙棘林下的土壤入渗模拟效果差; Kostiakov公式则能较好的模拟油松和柠条林下的入渗过程,但是对沙棘林下的入渗模拟精度不高;Philip模型则对柠条、沙棘和油松的三种林下的土壤入渗模拟精度都比较高,因此。Philip模型适合于安家沟小流域土壤入渗过程模拟。  4.研究期间柠条、沙棘和油松的林冠截留率分别为28%、18.3%和22.4%,树干茎流率分别为12.3%、8.4%和1.1%。灌木树种的树干茎流率大于针叶树种油松的树干茎流率。三种林分下穿透雨的变异系数均随降雨量的增大而减小。采用Gash解析模型对三种人工林的冠截留模拟结果表明:柠条、沙棘和油松的冠层截留量的模拟值均低于实测值。由于Gash模型涉及的参数较多,因此,模型参数的估算的准确性决定了冠层截留量的模拟精度。本研究以油松冠层截留模拟为例,做了模型参数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冠层持水能力 S对模型有较大的敏感性,其次,林冠盖度C及平均蒸发速率E也是影响冠层截留模拟的重要因子。  5.油松在单株和样方尺度上穿透雨具有相似的空间变异性,即穿透雨的空间异质性随着降雨量的增大而降低。在降雨量较小时,冠层结构是穿透雨的主要影响因子,而当降雨量较大时,测量误差与其它非空间因素是影响穿透雨空间分布的主要因子。油松冠层边缘对穿透雨具有汇聚作用。树木的冠层结构是促使边缘效应发生的主要因素。  6.采用热脉冲技术观测了灌木树种柠条、沙棘和油松单株的树干液流量,基于单株蒸腾观测的液流量,通过尺度上推(灌木林尺度上推的空间纯量为叶面积指数,乔木的空间纯量为边才面积)获得了2013与2014年两个生长季林分尺度的日蒸腾量。其中,2013年油松、沙棘和柠条的蒸腾量分别为:305.09mm、243.17mm和203.4mm;2014油松、沙棘和柠条的蒸腾量分别为:251.24mm、220.02mm和189.35mm,由于2013年较2014年高温多雨,2013年三种林分的蒸腾量均大于2014年。三种林分相比较而言,乔木的蒸腾量大于灌木,其中灌木林中,沙棘的蒸腾量大于柠条。树木蒸腾量的变化主要受环境因子的影响,当土壤水分充足时,气象因子中太阳辐射和饱和水汽压差是主要影响因子,当土壤水分胁迫时,蒸腾主要受土壤水分的影响。柠条、沙棘与油松生态系统的土壤水量平衡分析表明,灌木树种的蒸散耗水量小于油松,其中柠条蒸散的耗水量小于沙棘,三种造林树种中,柠条具有更好的水土保持功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