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考虑环境因素的中部县域经济发展实证分析及发展模式转变研究
【6h】

考虑环境因素的中部县域经济发展实证分析及发展模式转变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1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1.2研究内容、意义及方法

1.2.1研究思路及内容

1.2.2研究意义

1.2.3研究方法

1.3重要概念界定

第2章 县域经济研究的理论基础

2.1经济增长理论

2.1.1古典经济增长理论

2.1.2新占典经济增长理论

2.1.2内生经济增长理论

2.2区域经济理论

2.2.1区域经济平衡增长理论

2.2.2区域经济不平衡增长理论

2.2.3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理论

2.3可持续发展理论

参考文献

第3章基于环境消耗与管理的经济增长模型构建

3.1考虑环境因素的经济增长模型回顾

3.2模型的构建

3.2.1基本模型假定

3.2.2均衡增长路径分析

参考文献

第4章 中部县域经济发展的状态分析

4.1中部县域经济发展现状

4.2中部县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分析

4.2.1影响因素的确立

4.2.2影响因素的计量模型构建

4.2.3实证分析与讨论

4.3区位因素对中部县域经济增长的作用研究

4.3.1向量自回归模型的构建

4.3.2脉冲响应分析

4.3.3方差分解分析

参考文献

第5章 中部县域经济发展的环境压力分析

5.1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环境代价分析

5.1.1能源消耗

5.1.2耕地减少与化学化

5.1.3.工业废气排放

5.1.4 工业废水排放

5.1.5.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

5.2中部县域经济发展的环境污染成本评估

5.2.1环境污染治理成本

5.2.2环境退化成本

参考文献

第6章中部县域环境友好型经济发展的模式转变研究

6.1中部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的分类

6.1.1依靠要素投入量增加的经济发展模式

6.1.2依靠要素投入效率提高的经济发展模式

6.2面向环境友好的中部县域经济发展模式选择

6.2.1生态县及其经济发展模式的划分

6.2.2经济发展模式的影响因素

6.2.3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

6.3中部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

6.3.1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的基本原则

6.3.2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的系统分析

参考文献

第7章 中部县域环境友好型经济发展的政策保障

7.1经济政策

7.1.1产业政策

7.1.2科技政策

7.1.3财政政策

7.1.4金融政策

7.2环境政策

7.2.1环境管制政策

7.2.2环境经济政策

参考文献

第8章总结与展望

8.1研究总结及创新点

8.2研究展望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县域经济是我国经济运行和发展的基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我国的中部地区,县域经济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其发展直接关系到中部崛起战略的顺利实施,应该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但同时,县域经济发展所导致的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必须予以重视。而目前学术界对我国县域经济的研究仍然较为薄弱,大多数研究停留在对县域经济的简单讨论、范围宽泛的定性描述上,研究得不够系统、深入。特别是关于县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问题的实证研究、考虑环境因素的经济发展模式的定量研究更是少之又少。 本文基于经济增长理论、区域经济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运用各种统计与计量分析方法对中部县域经济增长、环境压力、经济发展模式等问题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如下: 1、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将环境作为特殊的生产要素引入生产函数当中,并考虑环境的管理问题,构建了基于环境消耗与管理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进一步的,通过对模型的均衡增长路径进行分析,发现:从长远来看,环境管理费用的增加对最优均衡增长率和环境存量的提高都有重要作用,但环境管理效率并没有像人们预期的那样对它们产生重要影响。此外,人力资本开发部门、研发部门的生产效率以及研发部门的人力资本存量的提高对可持续最优均衡增长率的提高具有积极的正向作用。 2、中部县域经济增长的主要影响因素。基于跨区域经济增长回归模型,利用中部地区498个县2000-2006年的面板数据对县域经济增长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找出中部县域经济增长的源泉。通过分析可知,投资、人力资本、城镇化水平与中部县域经济增长正相关,而就业水平、政府财政支出和储蓄水平则与经济增长负相关。同时,县域的区位和地貌状况对经济增长也有显著影响。 构建了中部地区省会城市市区与市郊县经济的VAR模型,并运用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分析方法对市区与市郊县经济的相互动态作用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受省会城市市区扩散作用的影响,市郊县的经济增长速度要高于非市郊县,而市郊县经济的快速协调发展也是促进整个省会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 3、中部县域经济发展所面临的环境压力。从能源消耗、耕地减少与化学化、工业废气排放、工业废水排放、工业固体废弃物五个方面实证分析了中部县域获得经济发展所付出的环境代价,结果表明中部县域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付出了惨重的环境代价,在资源消耗与污染物排放方面面临着严峻的考验,生态环境的压力进一步加大。 引入ExternE模型、人力资本法、市场价格法对中部县域大气污染和水污染造成的健康损失和农作物减产损失等环境退化成本进行评估,结果表明,中部县域的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已经严重侵蚀了经济增长成果,这种状况亟需得到改变。 通过对环境治理成本的计算可知,当前中部县域的环境治理投入很低,对环境保护、污染治理的支持力度还不够,这不利于环境再生能力的提高和环境质量的改善,也将导致较高的环境退化成本。 4、面向环境友好的中部县域经济发展模式选择与转变。从新的角度确立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的划分方法,将中部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划分为两大类五小类,即依靠要素投入量增加的经济发展模式(又分为外部投资推动模式、自然资源开发模式和劳务经济带动模式)和依靠要素投入效率提高的经济发展模式(又分为制造业集聚模式和农业产业化模式)。 提出面向环境友好的县域经济发展模式选择方法,主要思路为:首先,将中部地区所有县域分为生态县和非生态县,并收集大量数据,对生态县进行模式划分。其次,确定影响县域经济发展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及指标,包括经济和社会因素。最后,假定生态县的经济发展模式是环境友好的,以其为训练样本,结合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和指标构建判别分析函数,运用判别分析方法对非生态县的发展模式进行分类,判别各个县域应该采取的经济发展模式。此外,随机抽取中部地区50个非生态具作为检验样本,对比它们现有的模式与本文预测的模式,发现有76%的县需要转变现有的发展模式,非生态县的经济发展状况令人担忧,符合现实情况。同时也说明本文所提出方法的正确性,能比较好地解决考虑环境因素的县域经济发展模式选择问题。 提出“集成性模块系统”作为中部县域进行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的分析框架,对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进行总体上的探讨。 5、中部县域环境友好型经济发展的政策保障。从经济政策和环境政策两方面对中部县域实现环境友好型经济发展所需的政策支持展开讨论,认为中部县域需要进行有效的产业调整和获得充分的人才支持、财政支持和金融支持以促进经济更快增长。同时,还要通过环境政策的有效实施来保障县域的环境安全,减轻县域的生态压力,从整体上改善县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环境友好型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