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水旱轮作模式效益分析与推广研究——以大棚生姜晚稻水旱轮作模式为例
【6h】

水旱轮作模式效益分析与推广研究——以大棚生姜晚稻水旱轮作模式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农作制度相关研究

1.3.2 水旱轮作相关研究

1.4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1.5 可能创新之处

2 研究的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农作制度

2.1.2 水旱轮作

2.1.3 农业推广

2.2 理论基础

2.2.1 效益评价的相关理论

2.2.2 农业推广的相关理论

3 大棚生姜—晚稻水旱轮作模式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3.1 新丰镇的自然社会经济概况

3.1.1 新丰镇的自然环境状况

3.1.2 新丰镇的社会经济状况

3.1.3 新丰生姜的特色

3.2 大棚生姜-晚稻水旱轮作模式的推广发展历程

3.3 大棚生姜-晚稻水旱轮作模式的推广措施

3.4 发展大棚生姜-晚稻水旱轮作模式的优势分析

3.5 大棚生姜-晚稻水旱轮作模式种植技术

4 大棚生姜-晚稻水旱轮作模式效益分析

4.1 大棚生姜-晚稻水旱轮作模式推广应用的经济效益

4.1.1 大棚生姜与露地生姜经济效益比较

4.1.2 大棚栽培生姜的增产效应分析

4.1.3 大棚生姜-晚稻水旱轮作模式与其它模式的经济效益比较

4.2 大棚生姜-晚稻水旱轮作模式推广应用的生态效益

4.2.1 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理化性状

4.2.2 减少病虫危害,降低生产成本

4.2.3 因地制宜使用农家肥,减少化肥使用

4.3 大棚生姜—晚稻水旱轮作模式推广应用的社会效益

4.3.1 稳定粮食生产的客观要求

4.3.2 提供就业机会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4.3.3 改善当地农业产业结构的较优选择

5 大棚生姜-晚稻水旱轮作模式推广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5.1 农村劳动力趋向老龄化、文化素质偏低

5.2 投资用工较大,市场风险小,姜农有畏惧心理

5.3 基层农技推广人员不够

5.4 产业化、组织化程度偏低

6 大棚生姜-晚稻水旱轮作模式推广应用对策和建议

6.1 出台政策重引导,增加资金投入

6.2 注重规划谋发展,拓展产业延伸

6.3 依靠科技强服务,树立典型示范

6.4 培育组织促带动,强化专业合作

6.5 狠抓质量创品牌,搞好信息服务

7 小结与讨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展开▼

摘要

合理的农作制度是实现农业生态良性循环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本文通过对嘉兴市南湖区大棚生姜—晚稻水旱轮作模式推广历程和现状的调查,从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进行分析,并分析该模式在推广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对策,对于促进水旱轮作模式及其它粮经结合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具有一定借鉴和参考价值,为发展农作制度新模式和可持续生态农业提供参考。   本文从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的角度综合分析了大棚生姜—晚稻水旱轮作模式,结果表明:大棚生姜一晚稻水旱轮作模式的推广取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大棚生姜与露地生姜相比亩净增效益达到12457.6元;大棚生姜—晚稻模式与其它两种模式相比净收益最好,达16780元/亩,比大棚地蒲一晚稻模式增收3938元,比大棚甜瓜—晚稻模式增收6480元。采用大棚生姜—晚稻模式能有效改善土壤生态环境,减少病虫和杂草为害,减少化肥使用。同时,推广大棚生姜—晚稻模式是稳定粮食生产的客观要求,是提供就业、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也是改善当地农业产业结构的较优选择。但大棚生姜一晚稻水旱轮作模式推广应用中还存在农村劳动力趋向老龄化、文化素质偏低;投资用工较大,市场风险大,姜农有畏惧心理;基层农技推广人员不够;产业化、组织化程度偏低,等等。针对上述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对大棚生姜一晚稻水旱轮作模式可持续发展提出以下对策建议:(1)出台政策重引导,增加资金投入。(2)注重规划谋发展,拓展产业延伸。(3)依靠科技强服务,树立典型示范。(4)培育组织促带动,强化专业合作。(5)狠抓质量创品牌,搞好信息服务。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