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山东莱阳盆地上白垩统微体古生物群及其沉积环境
【6h】

山东莱阳盆地上白垩统微体古生物群及其沉积环境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1课题来源及选题依据

1.1.1 课题来源

1.1.2 选题依据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1研究内容

1.3.2完成的主要工作

1.3.3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2研究区地质背景

2.1地质构造

2.2地层岩石性质

3 材料及方法

3.1样品采集

3.2化石实验室处理方法

3.3样品地球化学分析方法

4 介形类与腹足类化石分析

4.1研究区发现的介形类

4.1.1 属种描述

4.1.2 介形类化石的组合建立

4.2研究区发现的腹足类

4.2.1 属种描述

4.2.2 腹足类化石组合建立

5 元素地球化学分析

5.1微量元素特征

5.2稀土元素特征

5.3古环境分析

5.3.1 古盐度

5.3.2 古气候

5.3.3 古氧化还原性

6 讨论

6.1区内古生物群恢复古环境

6.1.1 介形类化石的古生态及古环境

6.1.2 腹足类化石的古环境

6.2区内地球化学恢复古环境

6.2.1 古盐度

6.2.2 古气候

6.2.3 古氧化还原性

7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图版说明、图版Ⅰ-Ⅵ)

作者简历

致谢

学位论文数据集

展开▼

摘要

山东莱阳盆地上白垩统王氏群红土崖组和金刚口组出土过大量的恐龙化石,但微体古生物化石研究比较缺乏,前人通常进行下白垩统的微体古生物研究较多。本论文主要依据介形类、腹足类化石的属种鉴定、壳饰毛孔类型、壳饰发育情况、壳面蜂窝的形状大小、优势种、水介质及壳瓣的保存状况,再结合采用ICP-MS测定样品的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等地球化学特征,对红土崖组和金刚口组进行沉积环境的恢复。研究得出:介形类的优势种为MongolocyprisporrectaSu、MongolocyprisdistributaStankeritch、CyclocyprisvalidaYuan、CyprideacavernosaGaleeva、CyprideacuboidaYe;腹足类优势种为ParhydrobiamininaPan、HydrobialangxiensisPan、HydeobiaanhuiensisPan、HydrobiadatangensisYu、Hydeobiasp1、ParateinostomaturriculatumYuetZhang、Gyraulussp.1、Gyraulussp.3。地球化学方面,?LREE/?HREE、(La/ Yb)N、(Ce/ Yb)N、(La/ Sm)N、(Gd/ Yb)N指标数值均反应轻稀土元素与重稀土元素分异较大,为陆相沉积环境;Sr/Ba、B/Ga、B、Sr/Cu、V/Cr、Ni/Co、Eu/Eu*、Ce/Ce*等环境判别指标反应红土崖组和金刚口组样品均为氧化环境,仅在不同指标中有个别样品为贫氧环境或缺氧环境,并且沉积相均为淡水陆相沉积。两者相互结合,共同恢复腹足类化石的沉积环境,对前人一直认为是半咸水环境代表的Hydrobia与Parhydrobia进行了重新的认识,发现其在淡水中也可生存,其他Valvata、ypsobia、Gyraulus、Proauricula均生活在淡水浅湖、湖滨及河流沉积环境中。故山东莱阳盆地红土崖组均为河流-湖泊相沉积环境,其中红土崖组沉积时期气候为炎热潮湿,湖泊以浅湖为主;而金刚口组沉积时期气候较红土崖组时期更加湿润,湖泊以滨湖为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