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平面交叉路口车辆通行诱导系统的应用与研究
【6h】

平面交叉路口车辆通行诱导系统的应用与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1章绪论

1.1国内外城市交通存在的主要问题

1.2国外交通信息系统研究现状

1.3我国城市交通的特点、问题和解决思路

1.4平面交叉路口技术背景和现状

1.4.1传统技术

1.5.2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新型技术方法

1.5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和技术关键

1.6本文的组织

第2章建立诱导系统的基本思路

2.1交通堵塞原因的分析

2.1.1常规信号灯技术的通行效率分析

2.1.2理想情况的通行效率分析

2.1.3常规信号灯系统与理想情况的比较

2.2交通诱导系统的由来

2.3诱导系统的基本思路

2.4诱导系统的工作过程

2.5信号灯相位

2.6本章小结

第3章诱导系统数学模型

3.1常见方交通仿真软件和数学模型

3.2本文数学建模的基本思路

3.3交通流量、密度和车速

3.4交通流量的最优解

3.5平面交叉路口的最高流量

3.6一般性假设

3.7诱导系统数学模型

3.7.1诱导系统

3.7.2诱导系统的目标函数

3.8诱导系统求解算法

3.8.1待定参数

3.8.2解空间与可行解数量

3.9确定目标函数值

3.9.1车辆行驶仿真规则

3.9.2随机生成车辆的行驶方向

3.9.3随机生成车辆的运行速度

3.9.4随机生成车辆的加速度

3.9.5随机生成车辆的刹车加速度

3.9.6车辆行驶仿真

3.10搜索诱导系统的局部最优解

3.11本章小结

第4章诱导系统CAD系统

4.1系统需求

4.2设计方案

4.3系统实现

4.3.1参数编辑

4.3.2模拟测试

4.3.3根据环境编辑计算诱导系统参数

4.4性能评价

4.5本章小结

第5章构建诱导系统实例

5.1建立诱导系统的步骤

5.2实验地点

5.3硬件设施

5.4系统参数设置

5.5交通管理规定

5.6本章小结

第6章诱导系统性能评价

6.1理论分析

6.2计算机模拟

6.3实际测试数据

6.4系统扩展

6.4.1较长路段诱导系统

6.4.2较宽路段诱导系统

6.5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平面交叉路口交通流量优化对优化整个交通网络起着关键作用。提供经济有效的优化技术手段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和经济价值。 目前的平面交叉路口交通流量优化技术针对信号灯周期、相位的优化、车流量的采集反馈、相邻交叉路口之间信号的匹配等方面提供了有益的探讨。本文指出,这些技术方法受同一约束条件制约,对平面交叉路口交通流量的改善方面被局限在同一个阈值之下。 本文给出突破传统技术框架的方法,开发研究了平面交叉路口车辆通行诱导技术。该技术通过对进入交叉路口的车流提前诱导编队,实现如下目标: 一、同一行驶方向的车辆能够在该方向绿灯期间同时到达交叉路口。这样,同一时刻到达交叉路口的车辆其方向是完全一致的。在这种情况下,交叉路口的全部车道都可以用于车辆行驶,不需要划出专门的车道用于暂时停留其它方向行驶的车辆。 二、实现在交叉路口绿灯亮起时,车流能够以正常速度通行。减少了从静止加速到正常车速的加速时间,提高了时间利用率。 本文通过建立系统数学模型,编制计算机模拟程序和现场试验,给出了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车辆通行诱导系统的方法和步骤。计算表明,本文提供的诱导技术所实现的车流量是其它方法的1.5~2.5倍。计算机随机模拟和现场试验支持了这一结果。 本文所提供方法和现有交通法规无冲突,也不需要采取专门的交通标志,硬件设施和目前通用的数控信号灯一样,具有很好的易实施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