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双金属纳米颗粒CunNi55-n(n=0-55)结构和催化性质的研究
【6h】

双金属纳米颗粒CunNi55-n(n=0-55)结构和催化性质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纳米催化材料

1.2 人工蜂群算法

1.3 通过掺杂其他金属改善单金属纳米催化剂催化性能

第二章 理论计算基础

2.1 人工蜂群算法搜索初始结构

2.1.1 人工蜂群算法的定义及原理

2.1.2 人工蜂群算法应用于最优化结构搜索

2.1.3 Gupta势能参数的选择和人工蜂群算法参数的设置

2.2 密度泛函理论优化及计算

2.3 薛定谔方程的几种近似解

2.4 交换关联函数

2.5 计算软件包介绍

第三章 结合人工蜂群算法研究CunNi55-n(n=0-55)双金属纳米颗粒的结构,磁学和电学性质

3.1 引言

3.2 计算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CunNi55-n(n=0-55)双金属纳米颗粒的结构性质

3.3.2 CunNi55-n(n=0-55)双金属纳米颗粒的磁学和电子性质

3.4 结论

第四章 Cu42Ni13双金属纳米颗粒与H2O的吸附与反应

4.1 引言

4.2 计算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H2O在Cu42Ni13双金属纳米颗粒上的吸附

4.3.2 OH基在Cu42Ni13双金属纳米颗粒上的吸附

4.3.3 H在Cu42Ni13双金属纳米颗粒上的吸附

4.3.4 H2O在Cu42Ni13双金属纳米颗粒上的分解反应

4.4 结论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成果以及发表学术论文

作者及导师简介

展开▼

摘要

本文主要采用了人工蜂群算法和密度泛函理论相结合的方法,系统研究了CuNi双金属纳米颗粒的结构,电子和磁学性质。除了这些性质以外,还用人工蜂群算法优化和搜索了不同大小和不同比例的的CuNi双金属纳米颗粒,以及设计了不同比例的CuNi双金属纳米颗粒和H2O的反应。研究当Cu和Ni的比例变化的情况下,CuNi双金属纳米颗粒的催化性能的变化,通过分析计算得到的结果,得出了以下几个结论:
  1.通过人工蜂群算法搜索CunNi55(n=0-55)的双金属纳米颗粒的结构,发现所有的CunNi55-n(n=0-55)双金属纳米颗粒最稳定的结构都是正二十面体的结构,即正二十面体的CuNi双金属纳米颗粒相对于其他的双金属纳米颗粒的结构要稳定。而且发现随着Cu原子数目的增加,CunNi55-n双金属纳米颗粒的过剩能会降低,后增加。而且在Cu原子数目为42时,Cu42Ni13双金属纳米颗粒的过剩能最低,而且此时的Cu42Ni13双金属纳米颗粒会形成一个完美的核壳(core shell)结构。并且发现不管Cu原子数目怎么变化,CuNi双金属纳米颗粒的过剩能总是小于零,这表明Cu原子或Ni原子的加入,有助于提高纯的Cu55或纯的Ni55的双金属纳米颗粒的稳定性
  2.通过对CunNi55-n双金属纳米颗粒磁性变化和态密度的分析,发现随着Cu原子数目的增加,Cu原子的平均磁矩和Ni原子的平均磁矩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当Cu原子数目小于三十时,随着Cu原子数目的增加,Cu原子的平均磁矩会增加;但当Cu原子的数目大于三十之后,随着Cu原子数目的继续增加,Cu原子的平均磁矩会逐渐降低,最后变为零。因为Cu原子本身是非磁性金属原子。而Ni原子的平均磁矩会随着Cu原子数目的增加,一直降低,因为Cu原子是非磁性金属原子,新加入的Cu原子的3d分子轨道与Ni原子的3d分子轨道的重叠,导致Ni原子态密度的不对称性减弱,所以Ni原子的平均磁矩会降低。而与此同时,CunNi55-n双金属纳米颗粒的总磁矩也会随着Cu原子数目的增加而一直降低。通过分析Cu原子的平均磁矩和Ni原子的3d分子轨道与Cu原子的3d分子轨道的重叠情况,发现当Cu原子的3d分子轨道与Ni原子的3d分子轨道重叠增加的时候,Cu原子的平均磁矩也会相应增加。
  3.Cu原子的加入,会使得更多的巴德电荷从Cu原子上面转移到Ni原子上面。但是由于平均巴德电荷的大小,不仅与失去电荷的原子失去的电荷数目有关,而且和失去电荷的原子的数目也有关系,所以总得来说Ni原子的巴德电荷是先减小后增大的,因为在CunNi55-n双金属纳米颗粒中,所有的Cu原子都是带正电荷的,所以Cu原子的巴德电荷降低,表示其失去的电荷增加。而且发现在Cu原子数目等于四十二时,Ni原子的平均巴德电荷最低,此时也是在Cu42Ni13金属纳米颗粒为核壳结构时。并且我们的计算结果发现,Ni原子的平均巴德电荷与双金属纳米颗粒的过剩能的变化相关性很好,其相关系数R等于0.998。
  4.水分子在吸附到Cu42Ni13双金属纳米颗粒催化剂上时,最稳定的吸附位点是Cu42Ni13双金属纳米颗粒催化剂的顶点位点,而且对于正二十面体的Cu42Ni13双金属纳米颗粒催化剂而言,二十面体的每一个表面由六个原子组成一个三角形,在Cu42Ni13双金属纳米颗粒催化剂的每一个三角形面中,总共有六个不同的等效位点,分别是两个顶点位点,T1和T2,两个桥位,B1和B2,以及两个空穴位,H1和H2。通过计算水分子在Cu42Ni13双金属纳米颗粒催化剂上的吸附能,发现水分子在Cu42Ni13双金属纳米颗粒催化剂上最稳定的吸附位点在顶点位点的T1和T2上;OH在Cu42Ni13双金属纳米颗粒催化剂上最稳定的吸附点是位于桥位上的B1位,其次是位于顶点位点的T1位;H基在Cu42Ni13双金属纳米颗粒催化剂上最稳定的吸附位点是位于顶点位点的T2位,其吸附能为-3.28eV,其次则是位于桥位的B1位,其吸附能为3.23eV
  5.通过比较水分子在Cu42Ni13双金属纳米颗粒催化剂上的反应能垒和态密度的关系,发现水分子在CuNi双金属纳米颗粒催化剂的稳定吸附点,是在Cu42Ni13双金属纳米颗粒催化剂的顶点位点上的T1位和T2位,并且水分子在CuNi双金属纳米颗粒催化剂上的分解分为两步,第一步是水分子分解为OH和H基团,第二步则是OH在CuNi双金属纳米颗粒催化剂上分解为自由基的O和自由基的H。在我们的计算中,发现不管水分子在Cu42Ni13双金属纳米颗粒催化剂的什么等效位点上分解,第二步OH的分解能垒都要比第一步水分子分解为自由基的H和OH基团的能垒要高。而且我们的计算结果还发现,水分子在Cu42Ni13双金属纳米颗粒催化剂上发生分解反应的能垒和焓值并不同,这表明水分子在Cu42Ni13双金属纳米颗粒催化剂上发生反应时,Cu42Ni13双金属纳米颗粒催化剂不仅是充当了催化剂的作用,而且也参与了化学反应,并且由于水分子在Cu42Ni13双金属纳米颗粒催化剂的不同位点吸附时吸附能并不同,这就形成了同分异构的Cu42Ni13双金属纳米颗粒催化剂和反应物与产物的新体系。计算还发现水分子在Cu42Ni13双金属纳米颗粒催化剂的顶点位点的T2等效位发生分解反应时,反应能垒要比水分子在Cu42Ni13双金属纳米颗粒催化剂的顶点位点的T1等效位点的能垒和焓值低,这表明水分子在Cu42Ni13双金属纳米颗粒催化剂的顶点位点的T2位更加稳定。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