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单油酸(聚)甘油酯乳化剂的合成及其在不饱和十八胺中的应用研究
【6h】

单油酸(聚)甘油酯乳化剂的合成及其在不饱和十八胺中的应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前言

1.1.1 聚甘油的研究历史及现状

1.1.2 聚甘油的合成方法

1.1.3 聚甘油的应用

1.2 十聚甘油脂肪酸酯

1.2.1 聚甘油脂肪酸醋的简介

1.2.2 聚甘油脂肪酸酯的研究历史及现状

1.2.3 聚甘油脂肪酸酯的应用

1.2.4 聚甘油脂肪酸酯的合成

1.3 甘油单油酸酯

1.3.1 甘油单油酸酯的简介

1.3.2 甘油单油酸酯的研究历史及现状

1.3.3 甘油单油酸酯的应用

1.3.4 甘油单油酸酯的合成

1.4 聚甘油脂肪酸酯与甘油脂肪酸酯的评价方法

1.4.1 外观形态

1.4.2 酸值

1.4.3 皂化值

1.4.4 HLB值

1.5 热力设备防护

1.5.1 热力设备防护简介

1.5.2 缓蚀剂十八胺、不饱和十八胺、N-+八胺烷基丙撑二胺

1.5.3 三种有机胺在热力设备防护中的应用原理

1.5.4 乳液的简介

1.5.5 有机胺乳液的制备

1.6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1.7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1.8 本课题的创新点

第二章 实验

2.1 实验仪器与药品

2.1.1 实验仪器

2.1.2 实验药品

2.2 聚合度检测

2.2.1 国标法中的邻苯二甲酸酐法

2.2.2 国标法中的乙酸酐法

2.2.3 出水量法

2.3 合成部分

2.3.1 十聚甘油的合成

2.3.2 十聚甘油单油酸酯的合成

2.3.3 甘油单油酸酯的合成

2.4 结果与讨论

2.4.1 十聚甘油聚合度的检测

2.4.2 合成酯的性能检测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三种有机胺缓蚀剂的性能对比研究

3.1 实验仪器与材料

3.1.1 实验仪器

3.1.2 实验药品

3.1.3 实验材料

3.1.4 实验介质

3.2 静态失重法

3.2.1 实验方法

3.2.2 实验计算公式

3.2.3 等浸吸附拟合

3.3 极化曲线法

3.3.1 实验方法

3.3.2 实验计算公式

3.4 疏水性实验

3.4.1 实验方法

3.4.2 疏水性评价标准

3.5 AFM力曲线测试

3.6 分子动态模拟

3.7 结果与讨论

3.7.1 静态失重结果

3.7.2 有机胺在碳钢表面的吸附规律研究

3.7.3 极化曲线结果

3.7.4 疏水性测试结果

3.7.5 AFM测试结果

3.7.6 分子动态模拟结果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不饱和十八胺乳状液的制备

4.1 实验药品和仪器

4.1.1 实验仪器

4.1.2 实验仪器

4.2 实验方法

4.3 乳液性能评价

4.3.1 乳液稳定性的评价

4.3.2 乳液缓蚀性能的评价

4.4 结果与讨论

4.4.1 乳液制备的实验条件选取实验

4.4.2 不饱和十八胺乳液制备的正交实验

4.4.3 最优条件下制备不饱和十八胺乳液及其测试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论文

作者和导师简介

展开▼

摘要

本文研究了十聚甘油、十聚甘油单油酸酯、甘油单油酸酯的合成工艺。其中十聚甘油的合成采用固体碱作为催化剂,探究了时间、温度、催化剂用量等对十聚甘油合成的影响。采用国标法中的邻苯二甲酸酐法对其聚合度进行检测。
  本文对比研究十八胺、不饱和十八胺、N-十八烷基丙撑二胺的缓蚀性能及其表面成膜性,研究结果表明:在1 mol/L的盐酸溶液中,不饱和十八胺的缓蚀性能及成膜性较好,其浓度为80 mg/L时,缓蚀率达到91.95%,十八胺次之。
  由于有机胺存在溶解度低的问题,热力设备在利用时较为不便,会出现堵塞管道等问题。因此需要利用乳化剂将其制备成乳液,方便应用。本文将合成的十聚甘油单油酸酯和甘油单油酸酯作为乳化剂,与助溶剂冰醋酸、溶剂、去离子水共同作用,制备出分散浓度达到15%的不饱和十八胺乳液。提高了不饱和十八胺在水中的分散程度,并显示出较为明显的缓蚀效果。制备的不饱和十八胺乳液流动性强,混合均匀,并且利于运输和保存以及应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