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彩叶植物岭南槭种子性状与幼苗生长及叶色表现研究
【6h】

彩叶植物岭南槭种子性状与幼苗生长及叶色表现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3 项目来源及经费支持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1.2.1 种子形态及发芽特征研究

1.2.2 苗期生长变异研究

1.2.3 色彩量化与叶色值研究

1.2.4 叶片色素含量变化研究

1.2.5 槭属植物研究进展

1.3 研究的目标和主要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 研究的技术路线

第二章 岭南槭种子形态与发芽特征变异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方法

2.1.3 数据处理

2.2 结果与分析

2.2.2 岭南槭不同种源/家系种子形态及发芽特征变异

2.2.3 种子性状与种源地地理气候因子的相关性

2.3 小结

第三章 岭南槭幼苗生长变异与叶色值变化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与试验地

3.1.2 试验方法

3.1.3 数据处理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岭南槭不同种源/家系幼苗地径与苗高生长表现与节律

3.2.2 岭南槭不同种源/家系幼苗彩叶表现和耐热表现

3.2.3 岭南槭不同种源/家系幼苗叶色值变化

3.2.4 幼苗生长表现与试验地及采种地气候因子间的关系

3.3 小结

3.3.3 岭南槭不同种源/家系幼苗叶色值变化

3.3.4 幼苗生长表现与试验地及采种地气候因子间的关系

第四章 岭南槭叶片色素含量动态变化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三个种源地不同海拔总叶绿素含量的变化

4.2.2 三个种源地不同海拔叶绿素a/b值变化

4.2.3 三个种源地不同海拔类胡萝卜素含量变化

4.2.4 三个种源地不同海拔花色素苷相对含量变化

4.2.5 三个种源地不同海拔色素所占比例的变化

4.3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5.1 结论

5.1.2 岭南槭幼苗生长变异研究

5.1.3 岭南槭叶片色素含量动态变化研究

5.2 讨论

5.2.1 种子性状变异

5.2.2 幼苗生长表现与叶色值变化

5.2.3 叶片色素含量变化

5.3 展望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彩叶植物是园林植物应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发和应用乡土彩叶植物,对于营造特色植物景观、丰富植物景观多样性、提升植物景观品质,有着重要的科学意义。岭南槭(Acer tutcheri)是我国华南地区特有彩叶植物,春叶绯红,秋叶斑斓,冬叶彤红,季相特征明显,适合庭院孤植、片林造景和道路绿化。但是岭南槭作为华南地区乡土植物,尚有待开发,因缺乏种质资源,所以在日常应用中少之又少,故亟待开展种质资源培育与引种研究。本文以广东地区岭南槭主要分布区的不同种源家系的植株为研究对象,采用多重比较、相关性分析等方法,通过对种子性状测定、幼苗生长观测及叶片色素含量的测定,了解岭南槭不同种源家系种子形态特征、引种地幼苗生长表现和不同种源地叶片色素含量的动态变化过程,为广东地区岭南槭种质资源的进一步筛选和岭南槭在华南地区的植物配置应用提供理论支持和参考。本研究的主要结果如下:
  (1)岭南槭种子性状种源间存在差异。肇庆黑石顶(HSD)种源的种子最厚最宽,深圳七娘山(QNS)种源的种子最薄最窄且种长最小;惠州南昆山(NKS)种源的种长最大,种子千粒质量最高,发芽率最高。不同家系间也存在差异,QNS6家系的种子最厚;QNS10家系种长最大;QNS2家系种子最宽,约为QNS13家系的3倍;HSD9家系的翅长最大;NKS15发芽率最高。种宽与种厚、种长、翅长正相关;翅长与年均高温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与经度和年均温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岭南槭种子发芽率与种子千粒质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
  (2)幼苗地径与苗高呈“慢-快-慢”的生长趋势。地径速生期在4-8月份,苗高速生期在3-5月份。3个种源11个家系近3年生幼苗,平均地径为7.55 mm,平均苗高为43.80 cm。在广州低海拔地区,低温高湿的环境有利于苗木的生长。幼苗叶色在春季和秋冬季叶色都有明显变化。幼苗在7月末至8月末,叶片受日灼伤害最大。
  (3)不同家系的幼苗叶色值L*和b*变化趋势一致。7月下旬至8月下旬,幼苗叶片表现为明度大、颜色浅、叶片黄绿。彩叶生长表现与叶色值a*变化趋势相同,HSD种源和NKS种源在2月底至6月底红叶较明显。幼苗叶色值a*均在10月底之后增大,不同家系增大幅度不完全相同。1号、10号和11号家系幼苗在上半年的彩叶表现优于其他家系,4号、7号、8号和9号家系幼苗在10月末至11月末的彩叶生长表现比其他家系更显著,红叶特征也更明显。低温促进岭南槭叶色的表达。采种地海拔越高、年均温越低、年降水量越小,幼苗叶色季相景观越明显。
  (4)影响岭南槭叶色呈现的主要原因是各色素所占比例不同。从9月至12月,叶片中总叶绿素含量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的逐渐降低,花色苷相对含量逐渐升高。不同色素所占比例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在相应地发生改变,即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所占比例逐渐下降,花色素苷所占比例逐渐上升。不同种源不同海拔,叶色变化时间前后规律是:NL(韶关南岭)>HSD>QNS。QNS和HSD两个种源地的岭南槭叶片中叶绿素a/b值和类胡萝卜素在10月中下旬接近最低值,NL种源地岭南槭叶片中叶绿素a/b值和类胡萝卜素在10月中上旬接近最低值,比QNS和HSD两种源地稍早。HSD、NL和QNS种源地花色素苷相对含量分别在10月中上旬、10月中下旬和11月中下旬开始增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