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奥运会对举办城市规划影响的历史研究
【6h】

奥运会对举办城市规划影响的历史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选题依据

2 文献综述

2.1 关于奥运会举办城市的文献综述

2.1.1 奥运会举办城市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2.1.2 奥运会举办城市的确定

2.2 关于城市规划的文献综述

2.2.1 城市规划的历史

2.2.2 城市规划的概念界定

2.2.3 城市规划的基本特征

2.2.4 城市规划相关概念的厘清

2.3 关于奥运会对举办城市发展影响的研究

2.3.1 国外研究现状

2.3.2 国内研究现状

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比较分析法

3.2.3 逻辑分析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奥运会对举办城市规划影响的历史演进

4.1.1 规划意识萌芽期(1896~1904年)

4.1.2 规划意识成型期(1908~1928年)

4.1.3 规划意识发展期(1932~1956年)

4.1.4 规划意识深化期(1960年以后)

4.2 对未来奥运举办城市规划的启示

4.2.1 规划方案应符合城市整体发展需要

4.2.2 规划内容应涵盖后奥运时代

4.2.3 规划范围应从单个城市延伸至区域

4.2.4 规划过程应引入公众参与环节

5 结论与后续研究建议

5.1 结论

5.2 后续研究建议

6 致谢

7 参考文献

8 附录

9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奥运会为举办城市提供了向世界宣传自己的窗口。在奥运会筹办阶段进行科学的城市规划,对于城市整体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导向作用,同时也是有效规避奥运风险的良策。从历史上来看,城市为奥运会的举办搭建了平台,并以各自独特的文化背景和个性内涵使得每届奥运会都显出别具一格的风采。但同时,奥林匹克作为一种强势文化也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奥运会举办城市的面貌。现代奥运会为举办环境设置了一套潜在的标准,申办城市需要通过对城市结构和建成环境的调整,来赢得主办权并确保奥运赛事的顺利进行,这势必会对原来的城市物质空间形态产生影响,从而引发城市规划的新课题。本文采用文献资料研究法、比较分析法、逻辑分析法探索奥运会对举办城市规划的影响,分析以往奥运会举办城市所采取的应对措施,旨在为未来的举办城市提供策略选择。本研究的主要结论是:1.针对奥运会进行城市规划调整不仅是当今奥运会举办城市力求奥运积极效应最大化所经常借助的手段,也是国际奥委会为扩大奥林匹克运动的影响和保证奥运会的成功运作而对举办城市提出的要求。2.从奥林匹克运动诞生开始,奥运会对举办城市规划的影响在内容、范围、形式和程度上都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先后经历了四个阶段,即:规划意识萌芽期(1896~1904年)、规划意识成型期(1908~1928年)、规划意识发展期(1932~1956年)、规划意识深化期(1960年以后)。3.在奥林匹克运动复兴之初,顾拜旦所提出的“现代奥林匹亚”理想对奥运会的举办环境进行了展望,这对后来的奥运会举办城市规划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一百多年来,奥运城市规划经历了从单一性质的体育场模式到奥林匹克区模式、从集中于比赛设施的规划到更大范围的配套设施规划、从单纯的物质空间规划向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相支撑的综合空间规划的转变。4.奥运会举办城市的规划意识不断深化,一方面是由于奥运建设项目的规模扩大化给城市发展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另一方面是由于国际奥委会对举办城市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当代城市规划思想的演进也推动了奥运城市规划价值取向的转变。5.未来的奥运会举办城市规划方案应更加符合城市整体发展的需要,规划内容应从“奥运时代”延伸至“后奥运时代”,规划范围应从单个城市延伸至更广阔的区域,规划过程应加入大众参与环节。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